三十六計_敵戰(zhàn)計笑里藏刀舉例
-
查閱典籍:《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敵戰(zhàn)計笑里藏刀」原文
衛(wèi)鞅行詐 戰(zhàn)國時,秦國派衛(wèi)鞅率兵攻打魏國,魏國聞訊,速派公子邛抵御。雙方勢均力敵。衛(wèi)鞅想很快取得勝利已不可能,于是,衛(wèi)鞅便籌劃一場假講和的騙術(shù)。這天,衛(wèi)鞅派人給公子邛送去一封信。信中說:“我們曾是朋友,分別擔任兩國家的將領(lǐng),說實話,我不忍心打仗,我愿和你講和,成為盟友。咱們相約飲酒歡宴,互相退兵,使秦、魏兩國人民永遠和平、安寧?!惫于鲆娦藕螅鯙楦吲d,以為衛(wèi)鞅真有誠意,便按照他指定的地點來參加宴會,談判結(jié)盟。誰知,他還沒有走到談判地點,便遭到衛(wèi)鞅埋伏軍隊的襲擊,進而襲擊公子邛的部隊,并把公子邛及其全軍俘虜?shù)角貒N夯萃趼牭竭@個消息,慌恐不安,連忙答應(yīng)割讓河西的大片土地給秦國。
袁世凱告密升官 在所有升官術(shù)中,告密被求官者視為升官最快、最省力的方法,既不花錢,又不用說好話,簡單的通風報信,就可以飛黃騰達,青云直上?! ≡绖P是中華民族的敗類,此人兩面三刀,陽奉陰違,喪盡天良,為虎作倀。袁世凱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1895年起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1896年曾加入過康有為等組織的“強學會”,貌似進步,迷惑了一班子書生氣十足的維新人士,光緒帝對他也寄予莫大的希望?! ?897年,袁世凱任直隸按察使。為了尋求支持變法的軍事力量,光緒帝于9月16日在玉瀾堂接見了他。光諸帝先問他新政是否合宜?袁滿口贊揚。光緒心里高興,又問他:“要是讓你統(tǒng)率軍隊,你肯對朕忠心耿耿嗎?”袁馬上磕頭發(fā)誓:“臣當竭力報答皇上厚恩,一息尚存,必思報效?!薄 〉诙欤饩w帝就降諭拔擢袁世凱為侍郎候補,令其專辦練兵事務(wù),以此拉攏袁世凱支持變法?! ?897年9月18日晚,維新派首領(lǐng)譚嗣同冒著生命危險,悄悄到法華寺袁世凱的住處,坦率說明自己來訪的目的,動員袁殺掉榮祿,包圍頤和園,迫使慈禧等就范,保護新政,救護光緒。否則就請他去頤和園告發(fā),牟取榮華富貴。袁當場慷慨激昂地表示:“袁某與譚君都受到光緒皇帝的非常之遇,救護之責,非獨足下?!边€拍著胸脯說:“誅榮祿如殺一狗耳!” 1897年9月20日,袁世凱離京請訓時,光緒帝再一次在乾清宮召見他,除勉勵袁好好訓練新軍外,還諄諄囑咐,要他保護新政,并賜密詔一道,表示對袁的信任。以光緒帝、康有為等為首的維新黨,既無政權(quán),又無軍權(quán),兩手空空,卻要對付慈禧這一幫根深蒂固的封建頑固勢力。大禍臨頭之際,只得孤注一擲,寄希望于這個外表擁護新法的袁世凱。誰知袁一到天津,便直奔榮祿住處告密。榮祿連夜趕回京城,直抵頤和園樂青堂求見慈禧太后。慈禧半夜爬起來聽了榮祿的報告,氣得七竅生煙,即刻帶領(lǐng)大批隨從擺駕還宮。于是,百日維新就此夭折,慈禧太后再次登上九龍寶座,開始“訓政”,變法君子被殺,光緒被囚瀛臺?! ≡绖P因告密有功,受到慈禧的寵愛,官位一升再升,最終成了影響清政府內(nèi)政外交的北洋集團的首腦人物。
李林甫口蜜腹劍 唐明皇時,有兩位宰相共輔國政,一個是拘謹正直的李適之,一個是陰險奸詐的李林甫。李適之一向反對李林甫,李林甫一直想陷害李適之,但在表面上兩人還很要好,看不出有什么沖突或矛盾。 有一天,兩人閑談中,李林甫勸李適之說:“華山出產(chǎn)金礦,誰都知道,如果開工采掘,實為國家增加無窮財富,你何不奏聞皇上?”適之是老實人,亦認為有理可行,果然上折奏知唐明皇。唐明皇召見李林甫問:“適之所奏華山有金礦可采,你知道嗎?”李林甫飾詞相答:“小臣近常為陛下的疾病擔憂,深知華山金礦的那一方位,實為陛下本命,地下隱伏著王者之氣,如果采掘,不利于陛下龍體,臣正以此為憂,故不敢將此事奏聞。”唐明皇聽此,認為李林甫才是最體貼的忠義之臣,李適之存心整蠱,從此對適之逐漸疏遠,終于免除官職,由李林甫一人當政?! ±盍指Ξ敊?quán),第一步就是排除異己,引用一班親戚貪佞之人,對那些正直之士,務(wù)必除之而后快。有一位名重一時的絳郡太守嚴挺之,唐明皇對他十分敬重,要加以大用。李林甫看在眼里,怕此人重用后會影響自己的權(quán)位,乃想辦法把嚴挺之的弟弟嚴損之找來,猛拍其膊頭,說他和令兄如何之相好,怎樣之深交,并且當面許諾一定要保奏此位弟弟做個員外郎,以示關(guān)切和對好友嚴挺之的敬意。然后再透露說:“皇上對令兄非常敬重,我們必須想個辦法把令兄內(nèi)調(diào)回京,方能及時水到渠成?!眹罁p之已被迷魂湯灌得暈陀陀,便問有什么辦法。李林甫故意想半天才說:“不如這樣,你寫封信給令兄,叫他寫一封呈文來,說患有風濕病,希望能到長安來就醫(yī),我自會代他設(shè)法?!薄 劳χ拥降芾杉視螅乓詾檎?,還認為李林甫對自己另眼相看,便如所屬,寫一封“乞調(diào)回京就醫(yī)”呈文。李林甫拿到這通奏折,即跑去參見唐明皇,說:“嚴挺之年事已高了,又患風濕重癥,行坐甚為不便,不如給他一個閑官調(diào)到氣候好的地方去調(diào)養(yǎng),也正好見圣上對下臣的體貼。”唐明皇對李林甫是言聽計從的,毫不考慮竟批準,把嚴挺之調(diào)到“聞道花似錦”之洛陽去做個領(lǐng)干薪的閑官,連太守也做不成了。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 未追赤松子,且泛黃菊英
-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