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_投壺譯文
-
查閱典籍:《禮記》——「禮記·投壺」原文
投壺之禮的做法是:宴席進行到一定的階段,主人立在昨階上,手中捧著矢;司射立在西階上,手中捧著中;主人又派個下人捧著壺,也是立在西階上,靠近賓客之處。主人邀請說:“我有歪歪扭扭的矢和歪嘴歪脖的壺,希望用來娛樂賓客。”賓客回答道:“足下用美酒嘉肴招待,我已經很領情了。現在又要用娛樂招待,真不敢當。”主人又說:“歪歪扭扭的矢,歪嘴歪脖的壺,不值得您這樣客氣地推辭,請足下賞臉答應。”賓客又說:“承蒙足下已經用美酒嘉肴招待過了,現在又要用娛樂招待,堅決不敢當。”主人又邀請說:“歪歪扭扭的矢,歪嘴歪脖的壺,實在不值得您這樣地客氣,請足下一定賞臉答應。’毛賓客說:“我再三地推辭,而您就是不答應,那就只好敬聽尊命了。”于是賓客行了再拜之禮,從主人手里接過了矢;而主人見到賓客施禮,急忙退后轉身,口中說道:“免禮,免禮。”主人在作階上行拜送禮時,賓客見狀,也急忙轉身,口中說道:,“免禮,免禮。”賓主施禮已畢,賓客從主人手里接過矢,主人從贊禮者手中接過矢,主人前進到兩楹間,察看一下將要進行投壺的地方,然后退回昨階上的原位,向賓客作揖,請他就座。
司射從下人手中接過壺,上堂來至賓主席前丈量放壺的位置。壺放好后,退回西階的原位,再把“中”放好,在“中”中插入八只籌碼,面向東方,手執八只籌碼站起。司射向賓宣布投壺的規則說:“箭頭一端投入壺中才算投進,主人與賓客一遞一只地投,如果一方連續地投,就是投進也不算數;勝者要斟一杯罰酒讓不勝者來飲。飲過罰酒之后,輸者要為勝者放上一個得勝的籌碼;如果有一方首先得到三個勝的籌碼,另一方就要飲一杯慶賀的酒。”司射又把同樣的規則宣布給主人。司射又命令鼓瑟的樂工:“比賽進行時,要奏《貍首》這支伴奏曲,演奏的速度要不快不慢,始終如一。”樂隊的領隊回答說:“是。”
司射向賓主雙方報告矢已經準備好,可以開始輪流投矢了。有哪一方將矢投進者,司射就跪下為他記一分。投壺的時候,賓客一方坐在司射的右邊,主人一方坐在司射的左邊。
投壺結束,司射就手中執著剩余的籌碼宣布說:“賓主雙方投壺結束,現在開始計算分數。”計算的方法是,兩個籌碼算作一純。卜泛幾一次取二純,取夠十純,放成,堆,擺在地上。計算到最后如果只剩一個籌碼,那就叫·“奇”。計算的結果出來以后,司射就報告說:“某一方的成績超過了另一方若于純。”如果勝算中還有奇數,還要把奇數報告出來。如果雙方積分相等,就說雙方不分勝負。
司射對勝利一方的子弟說:“請為失敗的一方斟罰酒。”勝利一方的子弟說:“是。”斟好罰酒以后,失敗的一方都跪下來捧著酒杯說:“承蒙賜飲。”勝利的一方也跪下來說:“請以此酒為養。”
行過罰酒禮后,就為勝利的一方立下一馬。哪一方得勝就把馬立在哪一方算籌的前面。立馬以三馬為勝。如果有一方得一馬,而另一方得二馬,則得一馬的一方應將自己的一馬并入另一方的二馬,并慶祝對方的得勝。舉行慶禮時,司射說:“比賽的最后結果已經出來,讓我們為得勝者慶賀。”賓主雙方都回答說:“好的。”喝過慶賀的酒,司射就讓人把已立的馬撤掉。
需要準備多少籌碼,這要根據座中參加比賽的人數來決定。矢的長度,如果是在室內投壺,就用兩尺長的;如果是在堂上投壺,就用兩尺八寸長的;如果是在庭中投壺,就用三尺六寸長的。籌碼的長度是一尺二寸。投壺所用的壺,頸長七寸,腹長五寸,口徑是二寸半,容積是一斗五升。壺中盛著小豆,為的是防止投進的矢又重新跳出。放壺的地方,距坐席有兩矢半的距離。投壺所用的矢,用拓木或棘木制成,木皮不要剝掉。
投壺時,魯國的司射是這樣警告立在堂下的賓主雙方的子弟:“不要喧嘩,不要傲慢,不要背轉身而立,不要遠距離談話。如果違反,必按規矩罰酒!”薛國的司射則是這樣警告賓主雙方子弟的:“不要喧嘩,不要傲慢,不要背轉身而立,不要遠距離談話。倘有上述行為,罰酒無赦!”
投壺時敲擊鼓擎的樂譜:這是魯國擊鼓的樂譜。這是薛國擊鼓的樂譜。“半”字以下的樂譜用于投壺禮,全部樂譜則用于射字。
司射、庭長以及立著觀禮的成年人,都算作賓客一方參加投壺。奏樂的人、仆人以及小孩子,都算作主人一方參加投壺。
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賓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以請。」賓曰:「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固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賓再拜受,主人般還,曰:「辟。」主人阼階上拜送,賓般還,曰:「辟。」已拜,受矢,進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賓就筵。
司射進度壺,間以二矢半,反位,設中,東面,執八算興。
請賓曰:「順投為入。比投不釋,勝飲不勝者,正爵既行,請為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請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請奏《貍首》,間若一。」大師曰:「諾。」
左右告矢具,請拾投。有入者,則司射坐而釋一算焉。賓黨于右,主黨于左。
卒投,司射執算曰:「左右卒投,請數。」二算為純,一純以取,一算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賢于某若干純」。奇則曰奇,鈞則曰左右鈞。
命酌曰:「請行觴。」酌者曰:「諾。」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
正爵既行,請立馬。馬各直其算。一馬從二馬,以慶。慶禮曰:「三馬既備,請慶多馬。」賓主皆曰:「諾。」正爵既行,請徹馬。
算多少視其坐。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算長尺二寸。壺:頸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魯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鼓:○□○○□□○□○○□,半;○□○□○○○□□○□○:魯鼓。
○□○○○□□○□○○□□○□○○□□○。半;○□○○○□□○:薛鼓。
取半以下為投壺禮,盡用之為射禮。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 樂人及使者、童子,皆屬主黨。
魯鼓:○□○○□□○○,半;○□○○□○○○○□○□○;
薛鼓:○□○○○○□○□○□○○○□○□○○□○,半;○□○□○○○○□○。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 入苑白泱泱,宮人正靨黃。
- 不如歸去下簾鉤心兒小,難著許多愁
- 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
- 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 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
-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