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文言現象
-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huán) 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相似詞句《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與朱元思書》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古今異義1.小生:古義:年輕人。(崔氏二小生)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前往,到某處。3.聞:古義:聽到、聽聞。(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5.布:古義:映,顯現。(影布石上)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6.許:古義:用在數詞后表示約數,數目不確定,等同于現今口語中常說的:“左右”“上下”。(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允許、準許。7.佁(yǐ)然:古義:呆呆的樣子。(佁然不動)今義:靜止的樣子。8.清:古義:凄清;冷清。(以其境過清今義)今義:清晰,清凈等。9.以為:古義:作為(全石以為底)今義:認為等。
一詞多義1.可:(1)大約。表示估計數目。(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2.從:(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3.清:(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詞,凄清。(以其境過清)4.差:(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5.見:(1)通“現”,出現。(才美不外見)(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似與游者相樂)7.以:(1)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2)連詞,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詞,用把。(全(quán石以為底)8.而:不譯,(1)表承接關系。(乃記之而去)(2)表并列關系。(隸而從者)(3)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9.游:(1)游動。(皆若空游無所依)(2)游覽。(同游者)10.環(huán):(1)玉環(huán)。(如鳴佩環(huán))(2)環(huán)繞。(四面竹樹環(huán)合)11.為:(1)動詞,作為。(卷(quán)石以為底)(2)動詞,成為。(為巖)
詞類活用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2.下見小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3.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 :形容詞作動詞,照到。5、俶爾遠逝。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9.凄神寒骨。凄:使動用法,使…凄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寒冷。10.如鳴佩環(huán)。鳴: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13. 似與游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14.近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1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形容詞作量詞,大約。
特殊句式倒裝句:1.如鳴佩環(huán)(正確語序:如佩環(huán)鳴) 好像人身上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修辭手法:1.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2.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游人相互逗樂。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省略句: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我”) 于是記下這番景致便離開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彎曲。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4. 心樂之。(省略主語“我”)我心里感到很高興。
虛詞用法而(1)不譯,表承接關系。(乃記之而去)(2)不譯,表并列關系。(隸而從者)(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