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魏一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評析
-
查閱典籍:《戰國策》——「戰國策·魏一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原文
為了崇高的目的就可以置骨肉親情于不顧嗎?樂羊的手段大大地違背了目的,喪失了人道,竟讓人懷疑起他的人性來。“文革”期間為了“革命”很多人連親人都陷害、殘害,人倫道德絲毫不顧,要這樣的“革命”干什么呢?故我們一定要警惕那些打著革命、國家、人道等漂亮旗號而實際上心地殘忍、滅絕人性的衣冠禽獸。他們為一些騙人的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采取,就是他們的目的實現了,他們在人格上的失敗也是注定的。
人們一般認為,政治家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實際上,手段還是要進行選擇的。首先,手段取決于目的,這個目的一定是要正確的,有關國家大義的;其次,要看這個手段能否達成目的,如果手段本身的使用違背了目的,使用手段造成的負效大于目的應產生的效益,那么這個手段是不應該采取的。
符合上述二點要求的高明手段很多,如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喪生,但卻迫使日本投降。如果采取進攻日本本土迫使其投降的手段,估計死亡人數倍于廣島、長崎居民。在這里,作為手段的投放原子彈雖然造成不少負效,但卻避免了其他手段造成的更大負效,贏得了政治目的的實現。在上述例子中,1美軍是為了國家大義。2他們的手段都達到了目的,手段負效明顯小于目的之正效。
在錯誤的決策中,手段產生的負效往往大于目的之效益。如有人認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為了趕走李自成,復興明朝。清兵入關后雖達成了吳的一部分目的,但其的負效——中國淪落在滿清手中卻使吳三桂落下千古罵名。吳的決策失誤在于手段背離了目的。
樂羊之引人懷疑,在于他使用的手段過于殘酷,大大超過甚至背離了對國家表達忠心這個目的。
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于幕下而啜之,盡一盃。文侯謂睹師贊曰:“樂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贊對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誰不食!”樂羊既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 悲霜雪之俱下兮,聽潮水之相擊
-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