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_隱公隱公四年譯文
-
查閱典籍:《左傳》——「左傳·隱公隱公四年」原文
四年春季,衛國的州吁殺了衛桓公而自立為國君。
魯隱公和宋殤公會見,打算重溫在宿地所建立的友好。還沒有到預定的日子,衛國人來報告發生了叛亂。夏季,隱公和宋殤公在清地會見。
當宋殤公即位的時候,公子馮逃到了鄭國。鄭國人想送他回國。等到州吁立為國君,準備向鄭國報復前代國君結下的怨恨,以此對諸侯討好,安定國內人心。他派人告訴宋國說:“君王如果進攻鄭國,除去君王的禍害,以君王為主,敝邑出兵出物,和陳、蔡兩國一道作為屬軍,這就是衛國的愿望。”宋國答應了。這時候陳國、蔡國正和衛國友好,所以宋殤公、陳桓公、蔡國人、衛國人聯合進攻鄭國,包圍了國都的東門,五天以后才回去。
魯隱公向眾仲詢問說:“衛國的州吁能成功嗎?”眾仲回答說:“我只聽說用德行安定百姓,沒有聽說用禍亂的。用禍亂,如同要理出亂絲的頭緒,反而弄得更加紛亂。州吁這個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殘忍。仗恃武力就沒有群眾,安于殘忍就沒有親附的人。大家背叛,親近離開,難以成功。軍事,就像火一樣,不去制止,將會焚燒自己。州吁殺了他的國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過禍亂來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禍患了。”
秋季,諸侯再次進攻鄭國。宋殤公派人前來請求出兵相救,隱公推辭了。羽父請求出兵相會合,隱公不同意。羽父堅決請求以后便前去。所以《春秋》記載說:“翚帥師”,這是表示討厭他不聽命令。諸侯的軍隊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來。
州吁不能安定他的百姓。石厚向石碏詢問安定君位的辦法。石碏說:“朝覲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說:“如何才能去朝覲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在受到天子的寵信。現在陳、衛兩國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見陳桓公,讓他代為請求,就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石厚就跟隨州吁到了陳國。石碏派人告訴陳國說:“衛國地方狹小,我老頭子年紀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這兩個人,確實殺死了我國君主,請您趁此機會搞掉他們。”陳國人把這兩個人抓住,而請衛國派人來陳國處理。九月,衛國人派右宰丑在陳國的濮地殺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陳國殺了石厚。
君子說:“石碏真是個忠臣。討厭州吁,同時加上兒子石厚。‘大義滅親’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衛國人到邢國迎接公子晉。冬季,十二月,衛宣公即位。《春秋》記載說“衛人立晉”,這是說出于大眾的意思。
【經】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戊申,衛州吁弒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九月,衛人殺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傳】四年春,衛州吁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于鄭,而求寵于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愿也。」宋人許之。于是,陳、蔡方睦于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
公問于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
秋,諸侯復伐鄭。宋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而行。故書曰「翬帥師」,疾之也。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于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厚從州吁如陳。石碏使告于陳曰:「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陳人執之而請蒞于衛。九月,衛人使右宰丑蒞殺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蒞殺石厚于陳。
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衛人逆公子晉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書曰「衛人立晉」眾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 詩成自寫紅葉,和恨寄東流
-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
-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 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