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_虎韜軍用例證
-
查閱典籍:《六韜》——「六韜·虎韜軍用」原文
武器裝備是戰爭力量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戰斗力的物質基礎,不僅影響軍隊的士氣,還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有著重大的影響。即本篇所說的:“此兵之大成也。”忽必烈使用回回炮攻克襄樊,就是這樣的一個事例。
至元四年(1267 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發動了攻宋戰爭,把主攻方向選在南宋的喉襟要地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襄陽位于漢水南岸。樊城位于漢水北岸,依山傍水,設防堅固,易守難攻。蒙古軍用鐵騎和步兵連續發起多次進攻,都未能破城。強攻不下,只好改為長期圍困。坐鎮大都(今北京)的忽必烈,為此整日苦思破城良策。他聯想起先前蒙古軍西征時,曾繳獲過一種回回炮,威力巨大,聲震十里,可以洞城裂壘。此時圍攻襄樊,何不試用一下?于是,下令從武庫中調撥這種大炮,可是因年久失修,己不堪使用。忽必烈趕緊派使者到西域去征調能夠制造這種大炮的能工巧匠進京造炮。
兩名回回族造炮高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應召攜帶家眷和造炮工具日夜兼程,來到大都。忽必烈親至館舍慰問,并設宴招待,然后調集百名技工,選好造炮場所,要求一年之內造出五門大炮。二位炮匠夜以繼日,加班加點,三個月后,五門大炮已經制成。忽必烈聞訊,即親往檢閱試炮。只見一聲令下。大炮擊發,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炮彈如離弦之箭,飛出千余步遠,彈著處土石飛濺,現出一個深達數尺的大彈坑。忽必烈一見威力如此巨大,龍顏大悅,當即獎賞了兩位炮匠,祝賀他們提前完成了造炮任務。幾個月后,二位炮匠又造出了五門大炮。忽必烈即令他們攜帶造成的十門大炮,由部隊護送至前線,把大炮安裝在樊城東南角。主帥一聲令下,十門大炮同時擊發,“聲震大地,所擊無不摧陷”。接著,移炮轟擊襄陽。圍困長達五年之久的襄、樊二城,相繼被攻破。忽必烈聞訊大喜,即將此炮命名為“巨石炮”,命令元軍攜炮直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
忽必烈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看到了先進技術的重要性。因此對于能提高部隊戰斗力的先進技術,總是及時加以吸取應用,從即位時起,他就“遣帖木兒、李舜欽等行部,考課各路諸色工匠”,選用各種能工巧匠到京城,只要是有技能之人,不分國籍種族,不論地位高低,均加以重用。從而保證了統一戰爭的順利進行。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舉具,三軍器用,攻守之具,科品從寡,豈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問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聞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數,將士萬人,法用:武沖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一車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車輪,車上立旗鼓,兵法謂之震駭,陷堅陳,敗強敵。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材士強弩矛戟為翼,以五尺車輪,絞車連弩自副,陷堅陳,敗強敵。
“提翼小櫓扶胥一百四十具。絞車連弩自副,以鹿車輪,陷堅陳,敗紗敵。
“大黃參連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銅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鐵為乎。)晝則以絳縞,長六尺,廣六寸,為光耀;夜則以白縞,長六尺,廣六寸,為流星。陷堅陳,敗步騎。
“大扶胥沖車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載,可以縱擊橫,可以敗敵之。
“輜車騎寇,一名電車,兵法謂之電擊。陷堅陳,敗步騎。寇夜來前,矛戟扶胥輕車一百六十乘,螳螂琥士三人共載,兵法謂之霆擊。陷堅陳,敗步騎。
“方首鐵_維盼,重十二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_。大柯斧,刃長八寸,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鉞。方首鐵錘,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錘。敗步騎群寇。飛鉤長八寸,鉤長芒長四寸,柄長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眾。三軍拒守,木螳螂劍刃扶胥,廣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馬,平易地,以步兵敗車騎。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群寇,遮走北。”
“軸旋短沖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黃帝所以敗_尤氏。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敗步騎。
“突瞑來前促戰,白刃接,張地羅,鋪兩鏃蒺藜,參考連織女,芒間相去二尺,萬二千具。曠野草中,方胸鋌矛,千二百具。張鋌矛法,高一尺五寸。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
“狹路微徑,地陷,鐵械鎖參連,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
“壘門拒守,矛戟小櫓,十二具,絞車連弩自副。三軍拒守,天羅虎落鎖連,一部廣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虎落劍刃扶胥,廣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溝塹,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著轉關轆轆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渡大水,飛江,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天浮鐵螳螂,矩內園外,徑四尺以上,環絡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張飛江,濟大海,謂之天潢,一名天舡。
“山林野居,結虎落柴營,環利鐵索,長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環利大通索,大四寸,長四丈以上,六百枚。環利中通索,大二寸,長四丈以上,二百枚。環利小微縲,長二丈以上,萬二千枚。
“天雨蓋重車上板,結___,廣四尺,長四丈以上。車一具,以鐵_張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長三尺以上,三百枚;__刃廣六寸,柄長五尺以上,三百枚;銅筑固為垂,長五尺以上,三百枚;鷹爪方胸鐵耙,柄長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鐵叉,柄長七尺以上,三百枚。芟草木大鐮,柄長七尺以上,三百枚;大櫓,刃重八斤,柄長六尺,三百枚;委環鐵_,長三尺以上,三百枚;_大槌,重五斤,柄長二尺以上,百二十具。
“甲士萬人,強弩六千,戟盾一千,矛盾二千,修治攻具,砥礪兵器巧手三百人,此舉兵軍用之大數也。”武王曰:“允哉!”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