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離婁章句上第九節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九節」原文
譯文 孟子說:“夏桀、商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了百姓;他們之所以失去百姓,是因為失去了民心。取得天下是有一定的道路的,得到百姓,就會得到天下;得到百姓也是有一定的道路的,得到人民的心,就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得到人民的心也是有一定的道路的,人民所想要的就要給他們,并使他們有一定的聚集,人民所厭惡的就不要強加給他們,不過如此罷了。人民之歸向于仁愛,就象水向低處流,野獸喜歡跑在曠野一樣。所以,替深淵把魚驅趕來的,是水獺;替森林把鳥兒驅趕來的,是鷂、鷹;替湯王和武王把百姓驅趕來的,是夏桀和商紂王。現今天下若有施行愛民政策的國君,那么兇暴的諸侯們就會替他驅趕百姓。即使他不想稱王天下,也會身不由己。而當前一些希望統一天下的人,就好象生了七年的病企圖用三年的陳艾來醫治一樣。假如不積蓄民心,一輩子也得不到天下。如果不立志于仁愛,就會一輩子憂患受辱,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詩經》上說:‘怎么樣才能美好而善良呢?施行著而觀察比得上無節制。’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注釋1.壙:通“ 曠”。《莊子·應帝王》:“以處壙埌之野。”《荀子·禮論》:“故壙垅,其貌象室屋也。”這里用為曠野之意。2.爵:通“雀”。這里用指為飛禽之意。3.鸇:(zhan氈)這里用指為鷂、鷹一類猛禽。4.艾:即艾蒿。一種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制成艾絨,供針灸用。《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說文》:“艾,冰臺也。”《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則得火,故曰冰臺。”這里用為藥物之意。5.淑:假借為“俶”。《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王風·中谷有蓷》:“遇人之不淑矣。”《詩·曹風·鳲鳩》:“淑人君子。”《詩"小雅"鼓鐘》:“淑人君子,懷允不忘。”《爾雅》:“淑,善也。”《荀子·勸學》:“淑人君子,其儀一兮。”《楚辭·招魂》:“九侯淑女。”這里用為善良、美好之意。6.載:《易·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孔傳:“載,行;采,事也。”孔穎達疏:“載者,運行之義,故為行也,此謂薦舉人者,稱其人有德,欲使在上用之,必須言其所行之事。”《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賓客,則攝而載果。”鄭玄注:“載,為也;果,讀為裸,代王裸賓客以鬯,君無酌臣之禮。言為者,攝酌獻耳。”《管子·形勢》:“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尹知章注:“載,行也。”《小爾雅·廣言》:“載,行也。”這里用為施行之意。7.胥:《詩"小雅"桑扈》:“君子樂胥,受天之祜。”《詩·大雅·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管子·大匡》:“將胥有所定也。”《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孟子·萬章上》:“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荀子·大略》:“故《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盟。”《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胥后令。”這里用為觀察、考察之意。8.及:《孟子·公孫丑下》:“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戰囯策·齊策》:“徐公何能及君也?”韓愈《師說》:“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這里用為比得上,能與…相比之意。9.溺:《詩·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載胥及溺。”《莊子·齊物論》:“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宋歐陽修《伶官傳·序》:“困于所溺。”《正字通·水部》:“溺,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這里用為沉湎,無節制之意。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茍不志于仁,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 庭前雪壓松桂叢,廊下點點懸紗籠
-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陽猶照短長亭
-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 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