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離婁章句上第七節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七節」原文
譯文 孟子說:“天下有了正常的道路,小的規律就服從于大的規律,有小賢的人就服從于大賢的人;天下失去了正常的道路,力量小的就服從于力量大的,勢力弱的就服從于勢力強的。這兩種情況,都是天意。順從天意的就能生存,違背天意的就要滅亡。齊景公說:‘既不能命令別人,又不能接受別人的命令,只能是死路一條。’于是痛哭著把女兒嫁給吳國。 “現今小國效法大國,但卻恥于接受大國的指令,這就好比學生恥于聽命于老師一樣。如果以之為恥,就不如效法周文王。效法周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定能夠掌握天下的治理權。《詩經》上說:‘殷商的子孫后裔,成群結隊地不安寧。上帝既然已經授意,何不都穿上周朝服?諸侯都穿上周朝服,說明天命會轉移。殷朝的讀書人淺薄且敏捷,他們裸體就要在京城。’孔子說:‘仁愛不是用數量眾多來衡量的,如果國家君主喜好仁愛,那就天下無敵。’如今想要無敵于天下但又不以仁愛為本,就好比是忍受酷熱而不用涼水沖洗。《詩經》上說得好:‘誰能手執燙東西,卻不用涼水沖洗?’”
注釋1.役:《書·大誥》:“予造天役,遺大投艱于朕身。”這里用為役使于、服從于之意。2.女:《詩"小雅"巷伯》:“既其女遷。”《左傳·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鄭莊公。”這里用為以女嫁人之意。3.麗:《詩"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鲿鯊。”《詩·鄘風·干旄》:“良馬五之。”孔穎達疏引三國魏·王肅曰:“夏后氏駕兩謂之麗。”《詩·大雅·文王》:“商之孫子,其麗不億。”《周禮·夏官·校人》:“麗馬一圉。”《小爾雅·廣言》:“麗,兩也。”《漢書·揚雄傳上》:“麗鉤芒與驂蓐收兮。”師古曰:“麗,并駕也。”這里用為成群結隊之意。4.億:《詩·大雅·文王》:“商之孫子,其麗不億。”《左傳·隱公十年》:“不能供億。”《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心億則樂。”《左傳·昭公三十年》:“我盍姑億吾鬼神。”《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心億則樂。”《國語·楚語》:“億其上下。”《說文》:“億,安也。”這里用為安寧、安定之意。5.侯:疑問代詞。相當于“何”。《詩"小雅"正月》:“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詩"大雅"文王》:“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君乎,君乎,侯不邁哉?”這里用為為什么,侯不(何不)之意。6.膚:《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詩·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于京。”漢張衡《東京賦》:“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北齊書·文苑傳序》:“凡此諸人,亦有文學膚淺,妄想推薦者十三四焉。”這里用為淺薄之意。7.敏:《詩·小雅·甫田》:“曾孫不怒,農夫克敏。”《詩·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禮成而加之以敏。”《論語·學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里仁》:“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這里用為思想敏銳、反應快之意。8.將:《詩·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左傳·隱公六年》:“君將若之何?”《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韓非子·喻老》:“將恐深。”這里用為將要、就要之意。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于吳。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于先師也。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于天下矣。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孔子曰:‘仁不可為眾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