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原文
譯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對老師然友說:“上次在宋國的時候孟子和我談了許多,我記在心里久久不忘。今天不幸父親去世,我想請您先去請教孟子,然后才辦喪事。” 然友便到鄒國去向孟子請教。 孟子說:“好得很啊!父母的喪事本來就應該盡心竭力。曾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依照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照禮節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把他們,就可以叫做孝了。’諸侯的禮節,我不曾專門學過,但卻也聽說過。三年的喪期,穿著粗布做的孝服,喝稀粥。從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這樣的。” 然友回國報告了太子,太子便決定實行三年的喪禮。滕國的父老官吏都不愿意。他們說:“我們的宗國魯國的歷代君主沒有這樣實行過,我們自己的歷代祖先也沒有這樣實行過,到了您這一代便改變祖先的做法,這是不應該的。而且《志》上說過:‘喪禮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規矩。’還說:‘道理就在于我們有所繼承。’” 太子對然友說:‘我過去不曾做過什么學問,只喜歡跑馬舞劍。現在父老官吏們都對我實行三年喪禮不滿,恐怕我處理不好這件大事,請您再去替我問問孟子吧!” 然友再次到鄒國請教孟子。孟子說:“要堅持這樣做,不可以改變。孔子說過:‘君王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務都交給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臉色深黑,就臨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沒有誰敢不悲哀,這是因為太子親自帶頭的緣故。’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會喜好得更厲害。領導人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風吹,必然隨風倒。所以,這件事完全取決于太子。” 然友回國報告了太子。 太子說:“是啊,這件事確實取決于我。” 于是太子在喪廬中住了五個月,沒有頒布過任何命令和禁令。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贊成,認為太子知禮。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觀看,太子面容的悲傷,哭泣的哀痛,使前來吊喪的人都非常滿意。
注釋(1)滕定公:滕文公的父親。(2)薨:死。古代稱侯王死叫“薨”,唐代以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員死。(3)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師。(4)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喪、兇災之類。(5)之:至,到。鄒與滕相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問后行事。(6)自盡:盡自己最大的心力。(7)曾子曰:這幾句話在《論語?為政》中是孔子對樊遲說的。(8)三年之喪:指子女為父母、臣下為君主守孝三年。(9)齊(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縫邊的喪服。齊,指衣服縫邊。古代喪服叫做衰(CUT),不縫衣邊的叫“斬衰”,縫衣邊的叫“齊衰”。(10)飦(zhan);稠粥。粥:稀粥.這里是偏義復詞,指稀粥。(11)宗國:魯、膝諸國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兒子,而周公封魯,于行輩較長,所以其余姬姓諸國都以魯為宗國。(12)《志》:記國家世系等的一種書。(13)冢宰:官名。在君王居喪期間代理朝政。(14)歠(Chuo):飲。(15)君子之德………必偃:這幾句出自《論語?顏淵》篇孔子的話。“尚”與“上”同;偃,倒下。(16)五月居廬:居住在喪廬中五個月。
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宋,于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問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鄒問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達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于大事,子為我問孟子。”然友復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 逐流牽荇葉,緣岸摘蘆苗
- 瓊樓玉宇分明不受人間暑尋常豈是無三五
-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
- 佳游不可得,春風惜遠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