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_靈樞周痹譯文
-
查閱典籍:《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靈樞周痹」原文
黃帝問岐伯道:周痹病在身體上,上下移動,隨著血脈上下左右相應,無孔不入,我想知道這樣的疼痛,病邪是在血脈中呢,還是在分肉之間呢?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病痛部位的移動,快到來不及下針,當其聚集在一處疼痛時,還未及確定治療部位,而疼痛已經停止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呢?我想要了解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這是眾痹,不是周痹。
黃帝說:我想要了解眾痹。
岐伯回答說:眾痹各自有一定的部位,但會交替發作和停止,動靜交替,左側會影響右側,右側會影響左側,不會周身并發,而是交替發作和休止。
黃帝說:講得好。怎樣治療呢?
岐伯回答說:刺治這種病,疼痛雖已停止,也一定要針刺疼痛部位,不要讓疼痛再發作。
黃帝說:講得好。我想要了解周痹是怎么樣的情況?
岐伯回答說:周痹這種病,是邪在血脈之中,隨著血脈上行,隨著血脈下行,不會左右相應,而是各在一定的部位。
黃帝說:怎樣針刺治療這種病呢?
岐伯回答說:如果疼痛從上而下,應先刺治其下以阻止病情的發展,后刺治其上以除掉病根;如果疼痛從下而上,應先刺治其上以阻止病情發展,后刺治其下以除掉病根。
黃帝說:講得好。這種周痹之痛是怎么生成的,因為什么而得名?
岐伯回答說:風寒濕氣侵入體表分肉之間,致使津液化成涎沫,涎沫遇到寒氣則凝聚,凝聚不散處就會排擠分肉而產生分裂,分肉裂開就會疼痛,疼痛就會使注意力集中在疼痛部位,注意力集中的部位就會發熱,發熱就會散寒而緩解疼痛,疼痛緩解就會使厥氣上逆,厥氣上逆則導致其他痹痛發作,這樣交相發作則形成這種周痹之痛。
黃帝說:講得好。我已經知道痹癥的原因了。這種病是病邪內侵還未深入內臟,向外發作也未在皮膚上顯示出來,而只是停留在分肉之間,使得真氣不能周行全身,所以命名叫周痹。因此,針刺痹癥,一定要先沿著足六經按壓,觀察病癥的虛實,以及大絡有無血郁結而不通的情況和因虛證而脈下陷空的情況,然后進行調治,可采用熨法來疏通經脈。如果筋脈拘緊,也可牽引病人肢體來幫助經脈通行。
黃帝說:講得好。我已經知道了痹癥的情況,也知道了它的治療方法了。
黃帝問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不容空,愿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不及下針,其搐痛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聞其故?歧伯答曰:此眾痹也,非周痹也。
黃帝曰:愿聞眾痹。歧伯對曰:此各在其處,更發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非能周也。更發更休也。
帝曰:善。刺之奈何?歧伯答曰: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
帝曰:善。愿聞周痹何如?歧伯對曰:周痹者,在于血脈之中,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
黃帝曰:刺之奈何?歧伯對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后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后刺其下以脫之。
黃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對曰:風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發則如是。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內不在臟,而外未發于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猈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瘈堅轉引而行之。
黃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經巽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壽酒還嘗藥,晨餐不薦魚
-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