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故事:不做偽證
-
張說入朝為官時,武則天的兩個內(nèi)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權(quán)傾朝野,多為不法。滿朝官員中只有出名的硬漢宰相魏元忠不怕他們的淫威。張氏兄弟對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計想把魏元忠除掉。他們在太后面前誣告魏元忠,說魏元忠在背后議論: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武則天一聽就火了,把魏元忠打進了牢監(jiān),準備親自審訊,并且要張昌宗他們兩人當(dāng)面揭發(fā)。
張昌宗恐怕辯不過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的部下張說,要張說作偽證,并且許諾說,只要張說答應(yīng),將來就提拔他。
第二天,武則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讓張昌宗和魏元忠當(dāng)面對質(zhì)。魏元忠說什么也不承認有這回事。兩人爭論了半天,沒有結(jié)果。張昌宗說:“張說親耳聽到魏元忠說過這些話,可以找他來作證。”武則天立刻傳令張說進宮,張說進了朝堂。武則天問他說:“你聽到魏元忠誹謗朝廷的話了嗎?” 魏元忠一見張說進來,就高聲叫起來說:“張說,你想跟張昌宗一起誣陷人嗎?”張說回過頭來哼了一聲說:“魏公枉做宰相,竟說出這種不懂道理的話來。”張昌宗一看張說的話不對頭,就在旁邊催促他,說:“你別去管他,快來作證。”張說向武則天說:“陛下請看,在陛下面前,他還這樣脅迫我,可以想象他在宮外是怎樣作威作福了。現(xiàn)在我不能不實說,我確實沒聽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只是張昌宗逼我做偽證罷了。”
武則天是個聰明人,聽了張說的答話,知道魏元忠的確冤枉,但是她又不愿張昌宗他們下不了臺階,就罵張說說:“你真是反復(fù)無常的小人。”說著,就命令侍從把張說抓起來。以后,武則天又派人審訊張說。張說橫下一條心,咬定他沒有聽到魏元忠說過謀反的話。因此,張說在朝廷大臣中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 張說
張說(667─730),唐文學(xué)家。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武則天永昌中(689),舉賢良方正,授太子校書郎。因不肯依附張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欽州。唐中宗復(fù)位,召回,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監(jiān)修國史。玄宗時封燕國公,任中書令。因與姚崇不和,貶為相州刺史,再貶岳州刺史。開元九年(721),復(fù)為宰相。翌年出任朔方軍節(jié)度大使,官至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說前后歷仕四朝、三秉大政,掌文學(xué)之任共三十年。文筆雄健,才思敏捷,朝廷重要文誥,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燕許大手筆」。尤其擅長于碑文、墓志的寫作,其詩除應(yīng)制奉和之作外,有不少佳作傳世。貶官岳州后,「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助」(《新唐書》本傳)。有《張燕公集》。
作者介紹
張說的詩詞
- 《一柱觀》
- 《岳州夜坐》
- 《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應(yīng)制以題坐右》
- 《奉和圣制途次陜州應(yīng)制》
- 《奉和圣制千秋節(jié)宴應(yīng)制》
- 《三月三日詔宴定昆池宮莊賦得筵字》
- 《奉和御制與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應(yīng)制》
- 《伯奴邊見歸田賦因投趙侍御》
- 《送考功武員外學(xué)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 《嶺南送使》
- 更多張說的詩詞>>>
熱門名句
-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
-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
- 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
-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