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軼事典故:文君夜奔
-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志,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一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司馬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一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司馬相如亦早聞卓文君芳名。司馬相如、卓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司馬相如一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一文錢。兩人只好變賣所有東西后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后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仆人給他們。《西京雜記》上記載:司馬相如得勢后,準備娶茂陵的一個女子為妾,卓文君得知就寫了一首《白頭吟》給他,表達自己的哀怨之情,相如因此打消了娶妾的念頭。[3]詩中寫到:“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長卿,是西漢大辭賦家。他與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長期以來膾炙人口,傳為佳話。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他入京師、梁國宦游歸蜀,應好友臨邛(今四川邛崍)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當地頭號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才貌雙全,精通音樂,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孫舉行數百人的盛大宴會,王吉與相如均以貴賓身分應邀參加。席間,王吉介紹相如精通琴藝,請他彈奏,相如就當眾彈了兩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動文君。「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琴歌二首》,據說就是相如彈琴歌唱的《鳳求皇》歌辭。因《史記》未載此辭,到陳朝徐陵編《玉臺新詠》始見收錄,并加序說明,唐《藝文類聚》、宋《樂府詩集》等書亦收載,故近人或疑乃兩漢琴工假托司馬相如所作。琴歌一類作品,假托的現象確實很多,但又難以找到確切根據來證明。這方面的問題,只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