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離婁章句下第二十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節」原文
大禹討厭美酒而喜歡善良的言論,因為美酒雖美但卻能傷害人;也就是說,眼前是舒服了,但卻留下了后患。善良的言論有時候聽起來不大順耳,但做下去的后果卻是很好的,這就是大禹選擇的最佳行為方式。
商湯處事多走中間道路,因為中間道路就是不走極端,從而也就沒有大悲大喜。他樹立賢才不論其是何地之人,因為如果有地方、地域性的偏見,就會尋求不到真正賢能的人。這就是商湯選擇的最佳行為方式。由孟子此言可知“中庸”不是走中間道路,如是,孟子何不言“湯中庸”而言“執中”?
周文王看待人民很悲傷,這個“悲傷”,就如佛家的“大慈悲心”,意指同情天下所有的人。這也是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意。他尋求著大道目標而好象未曾見到一樣,這是指周文王不自滿,不驕傲,追求到一個目標后,緊接著又追求下一個目標,并不停留在成績上自夸,啊,看到沒有,我們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我們已經達到了目標,周文王對待成績就好象是沒有看到,而是孜孜不倦地繼續追求新的目標和成績。這就是周文王選擇的最佳行為方式。
周武王不輕慢懈怠身邊的人,也不會忘記遠方的人。這是指周武王選拔人材不分遠近,不分親疏,不象后來乃至到現在的某些人,只知道“遠方的和尚會念經”。這就是:吃著碗里的又看著鍋里的,對自己身邊的視若無睹,只想貪求更新更好的,這當然不是最佳行為方式。當然,外面有新的好的是應該學習,但無論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有地域的不同、民俗風情的不同而異地后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就是現代的“多元化”管理。所以,周武王之不輕慢懈怠身邊的人,也不會忘記遠方的人的行為方式,才是最佳的行為方式。
周公想具備夏商周三代君主之長,以施行四種政事;這是孟子稱贊周公完全忘我的領導精神和工作作風,也是稱贊其最佳的行為方式。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p>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 儻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顏
- 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
- 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
- 垂楊低映木蘭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