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原文
上一章孟子的話似乎沒有說完,所以本章孟子緊接著說了,“我想按規范行事,右師認為我怠慢他,不是太奇怪了么?”君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為存的心思不一樣。王驩的心思是計較別人不尊敬他,而不是去愛別人和遵守社會行為規范,他的這種行為,就如孔子所說的:“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
孟子所說的君子的這種心態,才是積極的心態。現代的“追星族”們只知道去羨慕那些出了名的“聞人”,而不思自己也應該努力拚搏,讓別人也來“追星”。
因此,孟子告誡人們,不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關系的事不做,不是社會行為規范的事也不行為。這也與孔子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意思是一樣的。換句話說,人人都遵守了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也就能達到相互親愛的關系。因為共同的行為規范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趨于一致,而在一致的思想和行為上,人與人之間也就很容易相處了。人是社會的、群體的動物,人只能與人生活在一起才能算是個人。若不能與其他人共處,其也就不是個人了,充其量算是個野人。當然,人類首先都要從為自己出發,最起碼要在自己吃飽飯的基礎上才能考慮到別人,考慮到國家,考慮到全人類。但在為自己的情況下,還應該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以及全社會、國家的大局。也就是說,在爭取自己更好的生存空間的同時,要用智慧,用信譽,遵守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用最佳的行為方式,達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親愛。這樣,人們才能在這個人世生活中得到應該享受的快樂。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
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 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 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
- 倚闌凝望,獨立漁翁滿江雪
-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 宮中彩女顏如花,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