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離婁章句下第十二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二節」原文
《道德經·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孟子和老子為什么要用兒童來這樣比喻呢?因為兒童的私心私欲還沒有發展起來,兒童們雖然亦有欲望,但不是很自私,不會損人來利己。既然不損別人別物,那么別人別物也就不會來損他。所以毒蟲不刺他,猛獸不傷害他,兇猛的鳥不抓他。他雖然筋骨柔弱但拳頭卻抓得很牢固,他還不知道雌雄兩性的結合但小生殖器卻能勃起,這是因為精氣產生了。精氣的產生就是欲望的萌發,而這個萌發的欲望卻不會損及他人。他整天哭叫但喉嚨卻不啞,這是因為和諧協調之氣旺盛。所以知道這個和諧協調之氣就叫做認識了規則,知道了和諧協調之規則就叫做明智。
豐饒富裕的生活就叫做有災禍,兒童也有吃穿的欲望,但他們的這些欲望很容易就能滿足,因為他們還不知道豐饒富裕與簡陋粗食的區別,只要能吃飽,便會滿足。既然滿足了,也就不會去索取更多更好的東西。既然不會去索取很多其實并不實用的東西,也就不會引來災禍。而成年的人,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與誘惑,在吃穿基本上都能滿足的情況下,還想要去索取更多更好的其實并不實用的東西,因而也就引來了災禍。
因為欲念支配精神就叫做逞強。這句話用現代來說就叫做“攀比”,過多的欲念就是攀比心理的根源。因炫耀與歧視而出現攀比心理,因攀比而出現了逞強,因逞強就會引來事物的發展壯大,因事物的發展壯大就會引來災禍。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而事物發展壯大了就會逐漸走向衰老,鮮花開得繁盛了就會凋謝,月亮滿盈了就會虧。所以人們發展事業,不要太過于追求圓滿與壯大,很快、很容易就圓滿與壯大了,就稱為不合正道。因為事物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花兒提前開放就會提前凋謝,兒童提前成熟就會提前衰老,所以不循序漸進就是不合正道,而不合正道則就會早早地停止了。所以個人的修養,則在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所以,成年人保持一顆童心,并不是要象小孩一樣只有兒童的智力,而是要象兒童一樣,沒有私心雜念。這也就是選擇最佳行為方式的問題。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
- 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
-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