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_列傳卷三十五譯文
-
查閱典籍:《隋書》——「隋書·列傳卷三十五」原文
○楊玄感 楊玄感,是司徒楊素的兒子。 他體貌雄偉,須髯漂亮?! ⌒r不成器,世人大都說他癡呆,他父親常對所親近的人說:“這個孩子不癡呆?!遍L大后,好讀書,愛騎射。 因他父親的軍功,當了柱國,與他父親都是二品官,上朝見帝時,父子同列?! 〈撕蟾咦孀屝泄倨方狄患?,玄感拜謝說:“沒料到陛下如此寵愛我,讓我在公廷上得以表示對家父的尊敬?!眲偸谯荽淌窌r,他到了任,偷偷安排很多耳目,看看官吏們是否能干?! ∧切┯姓兒拓澪坌袨榈模词怪挥幸稽c點事,也會知道,往往揭發其事,沒有敢隱瞞欺騙的?! ±裘窬捶?,都說他很能干?! 『髞?,他轉任宋州刺史,因遭父喪離職。 一年多后,授他鴻臚卿,襲爵為楚國公,升為禮部尚書。 他雖生性驕傲,但愛重文學,四海知名之士,大多到他門下?! ∷砸蚶鄞鹳F顯赫,有大名于天下,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他父親手下的將吏;又見朝綱漸漸紊亂,煬帝又一天比一天愛猜忌,他心中不安,于是與諸弟謀劃,準備廢掉煬帝,立秦王楊浩為帝?! 〉诫S皇上征討吐谷渾,回來時到了大斗拔谷,當時隨從官員都很狼狽,玄感想襲擊行宮?! ∷甯笚钌鲗π姓f:“朝士的心還是一致的,皇上還沒有垮臺的跡象,不可胡來呀!”玄感這才作罷。 當時煬帝喜歡征討,玄感想立威名,偷偷求取將領?! ∷麑Ρ可袝挝恼裾f:“玄感我世代承受國家大恩,得到的寵愛超過了應得到的,如不立功于邊塞,何以塞責?如邊疆有風塵之警,我要執鞭于戰陣之中,立點小小的功勞?! ∶鞴闶侵鞴鼙锏?,我冒昧地把心思告訴您?!倍挝恼駥壅f了這些,煬帝夸獎了玄感,對群臣們說:“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這話真不假?!庇谑琴n縑纟采千段,對他禮遇更加隆重,他頗參預朝政?! 壅饔戇|東,命玄感在黎陽督運糧草。 那時百姓苦于勞役,天下思亂?! ⌒杏谑桥c武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謀議,想讓煬帝所在的部隊挨餓,因此常常逗留,不按時發運糧草?! 圮娋徛聛?,派使者來逼促?! ⌒袚P言說:“水路有很多反賊,不可前后而發運?!彼艿芪滟S郎將玄縱、鷹揚郎將萬碩,都隨軍到了遼東,玄感偷偷派人召他們回來?! ‘敃r將軍來護兒率領水軍,將從東萊入海,到平壤城去,部隊還未出發?! ⌒袩o法號令大伙,于是派家奴裝作使者,從東方來,謊稱來護兒因失軍期而造反。 玄感于是進入黎陽縣,關閉城門,大搜男夫?! ∮谑怯梅甲髂布?,設官署,都按開皇中(581~600)的辦法來辦?! ∷炙臀臅街車闹菘ぃ杂懛碜o兒為名,讓他們發兵,到糧倉所在地相會?! ∷詵|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河內郡主簿唐礻韋為懷州刺史,有近一萬人,將襲擊洛陽?! √岂马f到了河內,跑到東都報告了玄感謀反事。 越王楊侗、民部尚書樊子蓋很害怕,調兵防御?! ⌒尬淇h百姓一起守住了臨清關,玄感沒法過河,于是在汲郡南渡黃河,隨之叛亂的人很多很多,像街市一樣。 幾天后,駐兵于上春門,人數到了十幾萬?! 》由w命令河南贊治裴弘策抵抗,弘策戰敗。 鏶、洛的父老鄉親們競相送牛送酒,慰勞玄感。 玄感屯兵于尚書省,每每向眾人發誓說:“我身為上柱國,家里黃金巨萬,到了既富且貴的地步,我一無所求?! ‖F在我不顧破家滅族,只是為了為天下人解倒懸之急,拯救黎民百姓的性命罷了?!北娙硕己芨吲d,到他軍門請求效力的,每天都有幾千人?! ∷o樊子蓋寫信說:建忠立義,途徑很多。 見機行事,不只一個辦法?! ⊥找烈烟琢鞣诺酵m,霍光廢劉賀于昌邑,這都是你知道的,不必一一敘說?! 「咦嫖幕实鄢惺芴烀?,造此天下,在王旋璣以齊七政,握金鏡以馭天龍,無為而治而流俗化之,垂手拱袖而天下治之?! ‖F在煬帝繼承皇位,本應該打好基礎,他卻自絕于天,害民敗德,連年胡搞,盜賊因此越來越多;到處大興土木,民力因此耗盡?! ∷囊粕?,美女都被他侵害;沉溺打獵,禽獸都遭受他的毒害。 朝中朋黨相互煽動,公開賄賂,聽信奸佞的鬼話,杜絕正直之士的嘴巴。 加上轉運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填滿溝壑,骸骨遮蔽原野?! ↑S河之北,千里無人煙;江淮之間,長滿了野草。 我楊玄感世世代代承受國恩,當了上將?! ∠雀冈罡咦孢z詔說:“如果是好子孫,你就給我輔佐他;如是壞子孫,你就給我廢了他。”所以我上遵先皇的圣旨,下順百姓的民心,要廢掉這個荒淫的昏君,另立明哲的君主。 四海同心,九州響應,士卒聽從命令,就像報私仇一樣。 百姓競相追隨,大義行于公道?! √煲馊耸?,明白可知?! ∧悛毷毓鲁?,怎能支持多久?望以百姓為念,以國家為念,不拘小禮,貽害親人?! ≌l會想到國家一朝變成這個樣子!執筆寫信時,我眼淚汪汪的,言不盡意。 于是進逼都城?! ⌒滩可袝l玄,率眾幾萬,從關中來援救東都?! ⌒l玄用步兵騎兵二萬,渡過鏶、澗來挑戰,玄感假裝失敗?! ⌒l玄追趕他,這時玄感的伏兵沖了出來,衛玄的前軍全被消滅。 幾天后,衛玄又與玄感交戰,兩軍剛交戰,玄感就讓人大呼道:“官軍已經捉住了楊玄感了!”衛玄軍稍稍松懈下來,玄感與幾千騎兵乘機進攻,衛玄軍于是大敗,只帶了八千人逃走。 玄感驍勇力大,每次作戰,他都親自揮舞長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眾敵莫不震駭?! ∪藗儼阉茸黜椨??! ∷稚朴诎矒?、帶領部隊,士兵樂意為他拚死效力,因此戰無不勝?! ⌒l玄軍一天天蹙迫,糧食又完了,于是全部上前決戰,陣地就擺在北邙。 一天之中,交戰十幾次?! ⌒械牡艿苄Ρ涣骷渌溃猩陨酝藚s?! 》由w又派兵進攻尚書省,又殺了幾百人?! 叟晌滟S郎將陳棱在黎陽進攻元務本,武衛將軍屈突通駐扎在河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發兵繼進,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又來增援?! ⌒姓堄嬘谇懊癫可袝钭有郏有壅f:“屈突通曉習軍事,如一渡過黃河,那么就勝敗難定了。 不如分兵拒守黃河?! ∏煌ㄟ^不了黃河,那么,樊子蓋、衛玄就失去了援兵?!毙幸詾槿?,將分兵赴黃河拒防屈突通?! 》由w知道他的計謀,幾次進攻他的軍營,玄感不能前進?! ∏煌ㄓ谑嵌蛇^黃河,在破陵駐軍?! ⌒蟹譃閮芍笋R,西面抵抗衛玄,東面抵抗屈突通?! 》由w又出兵,于是大戰,玄感軍頻頻敗北?! ⌒杏终堄嬘诶钭有郏有壅f:“東都的援軍到了,我軍屢敗,不可久留?! 〔蝗缰比腙P中,打開永豐倉,以賑濟窮人,三輔可指揮而平定。 占據糧倉,再向東爭奪天下,這也是霸主之業?!眲偤萌A陰的各位楊姓請求當向導,玄感于是放了洛陽,西取關中,揚言說:“我已破了東都,要奪取關西去了?!庇钗氖龅炔筷牳诤竺孀窊??! 〉搅撕朕r宮,父老們攔著玄感說:“弘農宮兵力空虛,又有很多糧食,容易打下來?! ∵@樣,進可絕敵人的糧食,退可占取宜陽的地盤?!毙幸詾槿?,留下攻弘農宮,打了三天,打不下來,追兵于是追了上來。 玄感往西到了閿鄉,上盤豆,布陣連綿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走,一天幾次戰敗。 又在董杜原擺下戰陣,諸軍進攻,玄感大敗,獨與十幾個騎兵在林間逃跑,將到上洛去?! ∽繁?,玄感叱咤之,追兵都被嚇走了?! 〉搅溯缣J戍,玄感窘迫,獨與其弟弟積善步行?! ∷灾y免一死,對積善說:“事情失敗了?! ∥也荒茏屓藲⑷瑁憧蓺⑺牢??!狈e善抽刀砍死了他,并自殺,未死,被追兵抓住,與玄感的首級一起送到煬帝的行宮。 把玄感的尸體,在東都洛陽分尸,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塊一塊的,放火焚燒。 余黨全被平息?! ∷牡艿苄勅瘟x陽太守,將投歸玄感而被郡丞周..玉所殺。 玄縱的弟弟萬碩,自煬帝處逃走,到了高陽,住在驛站里,被監事許華和郡兵抓住,斬于涿郡。 萬碩的弟弟民行,官至朝請大夫,被殺于長安。 都被砍頭分尸?! 」湔埱蟀研械臈钚崭臑闂n姓,煬帝下詔同意?! ∑鸪酰邪鼑鷸|都時,梁郡人韓相國舉兵響應他?! ⌒忻麨楹幽系涝獛??! 《靷€把月的樣子,他的部下到了十幾萬,進攻剽掠州縣,到了襄城,碰上玄感失敗,兵眾逐漸潰散,他被官吏抓住,把首級傳到東都洛陽。 ○李子雄 李子雄,渤海蓚縣人?! ∽娓咐畈S,魏國諫議大夫,父親李桃枝,東平太守,與同鄉人高仲密一起歸順北周,官至冀州刺史?! ±钭有凵傩r,慷慨有大志?! 〕扇撕箅S北周武帝平定北齊,因戰功授為帥都督?! ∷甯咦鏋楸敝茇┫?,李子雄隨韋孝寬在相州打敗尉遲迥,授為上開府,賜建昌縣公的爵位。 高祖受禪后,他為驃騎將軍?! ∑蕉悋?,他因功升為大將軍、歷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都有能干之名?! ∪蕢壑?601~604),因事被免職。 漢王楊諒造反,煬帝將調幽州兵馬以討伐他?! ‘敃r竇抗為幽州總管,煬帝怕他有二心,問楊素誰可任用。 楊素推薦李子雄,于是授李子雄為大將軍,廉州刺史。 李子雄趕到了幽州,住在傳舍里,召募了一千多人。 竇抗仗著一向顯貴,不按時來拜見?! ±钭有叟扇巳ジ嬖V他。 兩天后,竇抗帶著兩千鐵騎,到李子雄的住處來?! ±钭有勐穹录妆?,請竇抗相見,因此抓了竇抗?! ∮谑钦{幽州的步兵騎兵三萬,從井陘道討伐楊諒?! ‘敃r楊諒派大將軍劉建經略燕、趙,正攻打井陘,兩下相遇于抱犢山下。 子雄力戰破敵?! ∵w任幽州總管,不久授為民部尚書。 李子雄明辨有才,煬帝很信任他?! ⌒铝_國曾派使者上貢,子雄在朝廷上與使者交談,因而問起新羅國冠制的由來?! ⌒铝_使者說:“皮弁遺象,哪有大國君子而不識皮弁的呢?”子雄說:“中原無禮,所以求之于四夷。”使者說:“從我到這兒以來,除了你剛才這番話外,還未見什么無禮?!彼痉ú块T因子雄說話失言,彈劾其事,他因此被免職?! 〔痪脧吐殻S煬帝到江都?! 垡騼x仗衛隊不整肅,讓李子雄去組織指揮?! ∽有垴R上指揮,六軍整肅?! 酆芨吲d,說:“你真有諸葛武侯的將才呀!”不久轉任右武侯大將軍,后因事除名為民?! ∵|東戰爭開始后,煬帝讓他從軍效力。 他因此隨來護兒從東平將到滄海去,適逢楊玄感在黎陽造反?! 蹜岩伤?,下詔押解子雄到煬帝處?! ∽有蹥⒘耸拐撸託w楊玄感?! ⌒忻棵肯蜃有塾懡?,事情記載在《楊玄感傳》里?! ⌒惺『?,子雄被殺,家產被登記沒收。 ○趙元淑 博陵人趙元淑,其父親趙世模,開始侍奉高寶寧,后率部歸順北周,授為上開府,寓居京兆的云陽。 隋高祖即位后,他一直執掌宿衛。 后隨晉王討伐陳國,充當先鋒,遇上陳賊,力戰而死?! 〕⒁蛩麨閲叶?,讓元淑繼承他父親的本官,賜縑纟采二千段?! ≡缟允栝熁恼Q,不治家產,家徒四壁?! 啄旰?,授為驃騎將軍。 要去赴任,卻拿不出路費來?! ‘敃r長安富民宗連,家里積有千金,曾仕北周為三原縣令?! ∷袀€小姑娘,聰慧貌美,宗連以此女為奇,常常要為她找好丈夫。 他聽說趙元淑如此,請求與之相見。 宗連風度翩翩,善于談笑,趙元淑也很驚異?! 〉阶谶B家里,見他奇服異玩居室都可與將相相比。 飲酒至酣,奏女樂,元淑從未見過。 元淑告辭離開時,宗連說:“公子有空可再來玩?!睅滋旌螅缭僭L,飲酒作樂更奢侈?! ∪绱诉@般好幾次,宗連因此對元淑說:“我知公子一向貧寒,老夫應當幫助你?!币虼藛栐缫┦裁矗假I給他。 臨別時,元淑再次拜謝?! ∽谶B也下拜說:“鄙人我不自量,敬慕公子。 我有一女,愿意高攀相嫁,公子意下如何?”元淑感愧,于是聘為妻?! ∽谶B又送他奴婢二十口,良馬十幾匹,加上縑帛、綿綺及金寶、珍玩,元淑于是成了富人。 煬帝即位后,漢王楊諒造反,元淑隨楊素討平了他。 因功升任柱國,授德州刺史,不久轉任潁川太守,都有恩威之名?! ∫驗槿氤瑒偤门錾纤巨r不能按時交納各郡的租谷這件事?! ≡缟献酂??! 蹖υ缯f:“按你的意思,這事幾天可以了結?”元淑說:“如按我的考慮,不過十天,就可辦好?!睙郛斕焓谒巨r卿,負責收繳天下的租谷,他如言了結?! 酆芟矚g他。 禮部尚書楊玄感心里有反叛之意,認為元淑可與他一起造反,于是與他結交,送他很多金寶?! ∵|東戰爭中,元淑兼任將軍,負責宿衛,加授光祿大夫,封為葛公。 次年,煬帝又征高麗,讓元淑鎮守臨渝。 玄感造反后,他弟弟玄縱自煬帝處逃回,路經臨渝?! ≡缱屝±掀盼菏铣鰜頃娦v,相對飲酒,極盡歡娛?! ∫虼伺c玄縱合謀,并給玄縱很多東西錢財。 玄感失敗后,有人告他謀反事?! 郯阉唤o有關官吏處理?! ≡缯f與玄感家通婚,所得的金寶只是娉金,實無其他緣故,但魏氏又說并未接受金寶?! 塾H自問她,始終這么說?! 鄞笈瑢κ坛紓冋f:“這就是反狀,何必反復問!”元淑及魏氏都被殺于涿郡,家產被登記后沒收。 ○劉元進 余杭人劉元進,從小就喜歡俠義,被州里尊崇?! ∷麅墒指鏖L一尺多,兩臂下垂后,手指超過膝蓋。 煬帝發起遼東戰爭,百姓騷動不安?! ≡M自以為相貌非常,陰有異志,于是聚集亡命之徒?! 偤脽墼僬鬟|東,征兵于吳州、會稽,士卒們都互相說:“去年我們的父兄隨煬帝出征的,正在大隋全盛之時,尚且死亡大半,骨骸不歸;如今天下疲敝,這次出征,我們都會死光了?!庇谑谴蠖嗵优芰耍たh圍捕很急?! 〔痪脳钚衅鸨诶桕?,元進知天下思亂,于是舉兵響應?! ∪齾强嘤谡饕鄣娜耍瑹o不響應而到他麾下,個把月,就聚眾幾萬?! ⒍砷L江,而楊玄感失敗?! 强と酥燠啤x寧人管崇也舉兵造反,有眾七萬,共迎元進,推元進為主帥?! ∷紦强?,自稱天子,朱燮、管崇都當仆射,署立百官。 毗陵、東陽、會稽、建安等地的豪杰,大多抓了當地長官,以響應他?! 勖顚④娡氯f緒、光祿大夫魚俱羅率兵征討他?! ≡M向西屯兵于茅浦,以抵抗官軍,雙方頻頻作戰,互有勝負?! ≡M退兵保住曲阿,與朱燮、管崇合軍,人數到了十萬?! ⊥氯f緒進軍逼迫,雙方相持一百多天,他們被吐萬緒打敗,退保黃山?! ⊥氯f緒又打敗他們,朱燮戰死,元進率部奔向建安,休兵養士?! ⊥氯f緒、魚俱羅二將,也因部隊長期作戰,而屯兵自守?! 〔痪猛?、魚二將均獲罪,煬帝令江都郡丞王世充發淮南兵進攻。 有大流星墜入江都,沒有落地而向南流逝,摩擦竹林都發出了聲音,到吳郡而落到地上。 元進惡之,讓人挖地,深入兩丈,挖得一石,直徑一丈多?! 滋旌?,石頭不知去向。 王世充渡江后,元進率兵拒戰,殺王軍一千多人?! ⊥跏莱渲?,退保延陵柵?! ≡M派兵,人人都拿著茅草,就風放火。 王世充嚇得不得了,將要棄營逃跑?! 偤蔑L反吹過來,火勢也轉過來,元進部下怕燒后退?! ∈莱涮暨x精兵掩擊,大破元進軍,殺傷大半。 此后元進屢戰屢敗?! ≡M對管崇說:“事情緊急,要拼死決戰?!庇谑浅鰻I挑戰,都被王世充所殺?! ≡M部下全投降,世充在黃亭澗活埋了他們,坑死的有三萬人。 其余的人往往守險為盜?! 〈撕蠖罌_、沈法興、李子通等人乘機起兵,戰爭不息,直到隋朝滅亡。 ○李密 李密字法主,是真鄉公李衍的侄孫。 祖父李耀,是北周的邢國公。 父親李寬,驍勇善戰,謀略過人,從北周到隋朝,多次任將領,位至柱國、蒲山郡公,號稱名將。 李密擅長謀劃,文武雙全,志向遠大,常常以救世濟民為己任。 開皇中(581~600),襲父爵蒲山公,于是散發家產,救濟親朋好友,收養門客,禮遇賢才,從不吝惜資財。 與楊玄感結為生死之交。 后又折兵讀書,尤其喜好兵書,常能背誦。 從師國子助教包愷,聽他講授《史記》、《漢書》,精神振奮,忘了疲倦。 包愷的其他弟子,都在他之下。 大業初,煬帝授予他親衛大都督,李密不喜歡這個官職,于是稱病回家去了。 楊玄感在黎陽時,有背叛隋朝的打算,便暗中派家僮到京城約請李密,叫李密同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等一道去黎陽。 楊玄感起兵時,李密來到黎陽,楊玄感十分高興,把他當作主謀。 楊玄感向李密求計策,李密說:“我有三條計策,請您選擇。 現在天子率官軍出征,遠在遼水以外,那地方距離幽州,遠隔千里。 那里南有大海阻隔,北有胡戎作禍,僅中間一條路,按理說是極其艱難危險的。 如今您擁有重兵,可出其不意,長驅直入薊州,徑直掐住官軍的咽喉要道。 官軍前面有敵國高麗,后退又無歸路,不出十天半月,他們攜帶的糧食必定耗盡。 只要您舉起戰旗一召喚,他的部下會自動來投降,不用打仗就能擒敵,這是上策。 再說關中四面險要,是天府之國,盡管有衛文升在那兒,但不足為慮。 現在應當率領部眾,經過城鎮切勿攻打,輕裝行進,務必早日西入關中。 天子即使還都,卻已失去了險要屏障,我們據守險要的地方,然后進攻他,必定能戰勝,這是萬全的態勢。 這是中策。 倘若就便就近,先出兵東都,唐礻韋一報告皇帝,他必將堅守。 領兵去進攻作戰,必然拖延年月,誰勝誰負,很難預測。 這是下策。”楊玄感聽后卻說:“不然。 你的下策,才是上策。 今日百官家人都在東都,如不奪取,怎能震動眾人?而且經過城鎮不去占領,怎能顯示我軍的威風?”李密的計策終于不能實行。 楊玄感到達東都后,連戰連勝,自認為天下都響應他,成功就在眼前。 等他得到韋福嗣后,又把他當成親信任用,因此征戰的事,不再由李密專管。 韋福嗣并不是共同謀劃造反的,而是因戰敗被俘獲的人,每當要制定計劃時,他總是遲疑不決。 后來叫他寫討隋檄文,韋福嗣堅決推辭不肯執筆。 李密摸透了他的心思,因此對楊玄感說:“韋福嗣本來不是同盟者,確實抱著觀望態度。 明公您剛剛做大事業,而奸邪之人就在您身邊,如果聽憑他來辨別是非,必定被他所誤。 請您將他斬首,來向眾人謝罪,我軍才能安定團結?!睏钚姓f:“哪至于嚴重到這種地步!”李密知道他的意見不會被采用,回營后對他的親信說:“楚公愛造反卻不想取勝,拿他怎么辦?我等現在快成俘虜了!”后來楊玄感準備向西進兵,韋福嗣終于逃歸東都。 其時李子雄勸楊玄感趕快稱帝,楊玄感拿這事向李密征求意見。 李密說:“從前陳勝自己想稱王,張耳勸諫他而被疏遠;魏武帝要漢獻帝給他九種器物以示尊禮,茍..制止他而被疏遠。 現在我李密想說直話,又怕步這兩個人的后塵。 如果阿諛奉承,順您的心意說話,那又不是我的本意。 為什么呢?自我們起兵以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各郡縣,沒有人追隨我們。 如今東都的防御還很堅固,天下救援之兵不斷到來,您應該身先士卒,早日平定關中。 現在卻急于稱帝稱王,怎么顯得胸懷這么不寬闊呢!”楊玄感笑了笑,就停止稱王之舉。 等到宇文述、來護兒等官兵將到時,楊玄感對李密說:“您有什么計謀?”李密說:“元弘嗣統率著強大的部隊駐扎在隴西,現在可故意宣揚他要造反,派使者來迎接您,借此入關,就能夠哄騙士眾。”楊玄感就用李密之計,向部隊發布命令,借此率領他們向西進軍。 行軍到陜縣,楊玄感想圍攻弘農宮,李密勸他說:“您現在騙眾人向西進軍,兵貴神速,況且追兵即將趕到,怎么能在此滯留,如果向前不能占領函谷關,后退又無處據守,大伙一潰散,您將怎樣保全自己?”楊玄感不肯聽從,就派兵包圍弘農宮,攻打了三天也沒有攻下,才帶兵西進,剛到閿鄉,追兵就趕來了。 楊玄感被打敗后,李密從小路進入函谷關,與楊玄感的堂叔楊詢一道,躲在馮翊楊詢妻子家中。 不久被鄰居告發,被抓獲,關在京兆獄里。 此時隋煬帝在高陽,就把李密及同伙一起送往皇帝所在地。 李密在被押解途中對他的同伙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早晨的露水,如果押解到高陽,一定被剁成肉醬。 現在在路上還可以想想辦法,怎么能去下湯鍋送死,而不想辦法逃跑呢?”大家都認為他說得對。 同伙多有金錢,李密要他們拿出來給解差看,并對他們說:“我們死的那天,這筆錢留給你們,懇請用它給我們埋尸,余下的全用來報答你們的恩德?!笔拐弑凰麄兊慕疱X誘惑,就答應了。 等到出關以后,解差對犯人的防范漸漸松弛。 李密請求讓犯人們購買酒肉食品,常常整夜狂飲喧嘩,使者也并不在意。 當走到邯鄲時,夜晚住在村莊中,李密等七個人鑿通墻壁逃跑。 李密與王仲伯一道逃到平原郝孝德家里。 孝德對他們不怎么禮遇,李密等遭受饑餓,竟然到了剝樹皮充饑的地步。 王仲伯偷偷回到天水,李密到達淮陽,住在村莊中,改名換姓叫劉智遠,聚集門徒,講授功課。 過了幾個月,李密郁郁不得志,寫了一首五言詩:金風蕩初節,王露凋晚林。 此夕窮途士,空軫郁陶心。 眺聽良多感,慷慨獨沾襟。 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 一朝時運合,萬古傳名器。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詩寫成后流下熱淚。 當時有人覺得他很奇怪,把他的事報告給太守趙他。 縣里來捕捉他,李密于是逃到他的妹夫雍丘縣令丘君明家里藏身。 后來丘君明的侄子懷義又告發了他。 皇帝下令抓李密,李密找機會逃走了,丘君明最后坐罪而死。 恰巧東郡賊帥翟讓聚集同伙萬余人起事,李密歸附他。 翟讓部下有人知道李密是楊玄感部下的逃亡將領,暗中勸翟讓殺了他。 李密非??謶?,于是依靠王伯當的關系用計策來謁見翟讓。 翟讓派他去勸說許多小賊,李密所到之處,小賊都降服。 翟讓開始敬重他,召來共商大事。 李密對翟讓說:“現在我們兵士已多,但糧食沒有地方供給,如果曠日持久,就會人馬困乏,大敵一到,不用多久就會死亡。 不如直趨滎陽,在那里休整部隊,住好的房屋,吃精美的糧食,等士卒強健,馬匹肥壯,物資充足后,才可以與別人爭奪利益。”翟讓聽從了他的意見,于是攻破金堤關,掠取滎陽各縣,城堡多被攻下。 滎陽太守郇王楊慶及通守張須陀派兵討伐翟讓。 翟讓幾次被張須陀打敗。 一聽說他要來,大為恐懼,準備遠遠躲避他。 李密說:“張須陀雖然勇猛卻沒有謀略,其部隊又多次打勝仗,士兵們既驕狂又兇狠,我們可打一仗就擒獲他們。 您只管排列陣勢等候他,我保證為您打敗他們。”翟讓不得已,率領士兵準備打仗。 李密分兵千余人在樹林里設下埋伏。 翟讓交戰不利,軍隊慢慢地退卻,李密派伏兵從后面襲擊敵軍,張須陀的部隊潰散。 李密與翟讓前后夾擊,大破敵軍,就在陣前斬殺了張須陀,翟讓于是令李密樹牙旗,單獨統率他所帶領的部隊。 李密又對翟讓說:“昏君流亡吳越,反隋力量多如猬毛,競相而起,海內饑荒,民不聊生。 明公您以英武杰出的才能,統帥勁旅,理應澄清天下,消滅群兇,豈可在綠林中求食,常作小盜而已!現在東都的士人與庶民,內外離心離德,留守的眾官員,政令也不統一。 明公如果親自率領隊伍,直襲興洛倉,開倉發糧,賑濟窮苦百姓,遠近的人誰不來歸附!百萬人的隊伍,一下子就可聚齊,先發制人,這個機會不可以失去??!”翟讓說:“我起兵于隴畝之間,沒這個指望。 一定要實行您的謀劃,那就請您先出發,我帶領各部,就做為您的后續增援部隊。 奪得倉庫之日,另議處理辦法?!崩蠲芘c翟讓率領精兵七千人,在大業十三年(618)春天從陽城出發,向北越過方山,從羅口襲擊興洛倉,攻占了它。 打開糧倉,任憑百姓取糧,老弱及背著孩子的人都來領糧食,道路上百姓來往不斷。 越王楊侗的虎賁郎將劉長恭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五千討伐李密,李密一次戰斗就打敗了他們,劉長恭僅免于一死。 翟讓由此推舉李密為主。 李密在洛口筑城居住,城周長四十里。 房彥藻勸說豫州投降了李密,東都大為震驚。 翟讓為李密進獻尊號,稱魏公。 李密開始推辭不受,諸將領堅決請求,才聽從了他們。 設立朝會、祭祀用的高臺,就魏公位,稱元年,設置官署,任命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 授予翟讓司徒,封為東郡公。 其他將帥封官授職各有差別。 長白山反賊孟讓掠劫東都,燒毀豐都市后歸附李密。 李密攻下鞏縣,抓了縣長柴孝和,授予護軍之職。 虎賁郎將裴仁基獻武牢關歸附李密,于是派裴仁基與孟讓率領二萬多士兵襲擊回洛倉,攻克了它,燒斷天津橋,于是放縱士兵大肆搶劫。 東都出兵追逐他們,裴仁基等大敗,僅免于死。 李密又親自率領三萬人逼近東都,將軍段達、虎賁郎將高毗、劉長恭等出兵七萬抵抗,雙方在故都交戰,官軍敗走,李密再次攻占回洛倉。 不久鄭德韜、楊德方都死了,又任命鄭廷頁為左司馬,鄭虔象為右司馬。 柴孝和勸李密說:“秦地以華山為險阻,有黃河環繞,西楚霸王背棄它而導致滅亡,漢高祖在此建都而成霸業。 照我的意見,應該叫裴仁基守回洛,翟讓守洛口,明公您親自選拔精銳部隊,西襲長安,百姓誰不到郊外迎接,必定有征討而無戰斗。 攻克京城之后,基業固勢力強大,然后才再次長驅崤、函,掃蕩洛陽,下達檄文指揮調遣,天下就可以平定。 但是如今英雄爭相起兵,實在是怕他人搶在我們前面,一旦失去機會,那就后悔也來不及了!”李密說:“您所謀劃的事,正是我長久思考的,的確是上策。 但是昏君還在,跟隨他的士兵還很多,我們率領的部隊,全是崤山以東的人,既然看到洛陽尚未攻下,怎么肯跟隨我向西進入秦地!眾將領都是盜賊出身,留下他們將互爭高低,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將要失敗了?!辈裥⒑驼f:“誠如您說的那樣,不是我所能趕得上的。 大軍既然不能向西出山,請允許我秘密行動去觀察敵人的動靜。”李密聽從了他的意見。 柴孝和與數十騎兵到陜縣,山賊萬余人歸附了他。 當時李密軍隊的士氣旺盛,常常進入苑囿,與官軍連番作戰。 逢李密被流箭射中,臥于營內,其后數日,東都出兵攻擊。 李密部隊慘敗,放棄了回洛倉,回到洛口。 柴孝和的部隊聽說李密敗退,各個分散離去。 柴孝和一人騎馬回到李密處。 皇帝派王世充率領江、淮勁旅五萬人來討伐李密,李密率部迎戰,交戰失利。 柴孝和在洛水淹死,李密非常悲慟。 王世充在洛西安設營地,與李密互相對抗一百多天。 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賊帥李文相、洹水賊帥張升、清河賊帥趙君德、平原賊帥郝孝德歸附李密,一起打破黎陽倉并占駐了它。 周法明舉江、黃之地歸附李密,齊郡賊帥徐圓朗、任城大俠徐師仁、淮陽太守趙他等人先后誠心歸附,人數以千百計。 翟讓的部下王儒信勸翟讓做大冢宰,總管各項事務,來奪取李密的權力。 翟讓的哥哥翟寬又對翟讓說:“天子只可以自己做,怎能讓給別人?你如果不能做,我來做天子?!崩蠲苈牭搅怂麄兊脑捄螅a生了謀害翟讓的想法。 適逢王世充列陣來攻打,翟讓出兵迎敵,被王世充擊退幾百步。 李密與單雄信等率領精銳部隊出擊,王世充敗走。 翟讓想乘勝追擊,攻占他的營壘,此時天時已晚,李密堅決制止了他。 第二天,翟讓與數百人一起到李密駐地,想飲酒作樂。 李密準備好飯食款待他,他帶來的隨行人員,各個分開吃飯。 各門都設防,翟讓沒有發覺,李密引翟讓入座。 他有一張好弓,拿出來給翟讓看,叫翟讓試射。 當翟讓拉滿弓準備發射時,李密派壯士蔡建從翟讓身后殺了他,翟讓倒在床下。 隨后殺了翟讓的哥哥翟寬及王儒信,隨行人員中也有被殺死的。 翟讓部將徐世績被亂兵砍中,受了重傷,李密發現后急忙制止士兵,徐世績才得以免死。 單雄信等都叩頭請求憐憫,李密全部寬佑了他們,并用好話安慰他們。 于是率領左右數百人到翟讓本部營房。 王伯當、邴元真、單雄信等人入營后,告訴大家殺翟讓等的意圖,翟讓的部下沒有哪一個敢動。 于是命令徐世績、單雄信、王伯當分別統領翟讓的部隊。 不久,王世充夜襲倉城,李密率部迎擊,打敗了他,斬殺虎賁郎將費青奴。 王世充又移師洛北,軍營面對著鞏縣,以后就在洛水造浮橋,調動他的全部人馬來進攻李密。 李密率領千余騎兵抵抗,失利后退回。 王世充乘機迫近城下,李密挑選精銳騎兵數百人,分為三隊出擊。 隋軍稍稍后撤,自相踐踏,掉入河中,死亡的達數萬人,虎賁郎將楊威、王辯,霍世舉、劉長恭、梁德重、董智通等諸將領全部死在戰場。 王世充僅得免死,不敢回東都,就奔河陽去。 那天夜里天降大雪,積雪一尺多深,跟隨他逃跑的人,幾乎死光了。 李密于是修金墉舊城居守,有人馬三十余萬。 又率兵攻打上春門,東都留守韋津出門抵御,李密打敗了他,在陣上捉了韋津。 同伙勸李密即帝位,李密認為不可。 待大唐義軍圍困東都時,李密出兵爭奪,最后雙方軍隊各自撤退。 不久宇文化及殺隋煬帝反叛,率領部眾從江都向北直指黎陽,士兵有十多萬人。 李密就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去迎敵。 恰好越王楊侗繼帝位,派使臣授予李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等職,命令他先平定宇文化及,然后入朝佐政。 李密派使者回報謝恩。 宇文化及與李密遭遇,李密知宇文化及的軍隊缺少食物,速戰速決對他有利,所以不同他交鋒,又阻攔他的退路,使其不能西進。 李密派徐世績守倉城,宇文化及攻倉城,但沒有攻下。 李密與宇文化及隔著河水對話,李密譴責他說:“你原來是匈奴的奴隸破野頭罷了,父兄子弟都受隋朝厚恩,世代富貴,以至以公主為妻,你得到的光榮,整個朝廷沒有第二個。 享受國士的待遇,就應以國士的身份來報答國家,怎么能允許皇上失德,不能以死相諫,反而乘反叛之機,親手虐殺皇上,連其子孫也一并戮殺,扶植皇室庶出子弟,獨攬大權,自我尊崇,陰謀篡奪王位,侮辱妃子王后,殘害無辜?你不追效諸葛瞻的忠誠,卻做霍禹所干的一類叛逆惡行。 真是天地不能寬容你,人神也不會保佑你。 威逼良善,你打算向何處去!現在如果迅速來歸附我,還可以保全你的后代。”宇文化及默默無語,低頭俯視了很久,才怒目圓睜大聲喊道:“我同你講砍殺的事,何須引經據典,咬文嚼字?”李密對隨行人員說:“宇文化及如此平庸怯懦,忽然想當帝王,這是趙高、圣公一類人物,我只需要折杖驅趕他。”宇文化及大修攻城器具,借以逼近黎陽倉城,李密率領輕騎五百奔赴陣地。 倉城兵又出來接應,燒毀了宇文化及的攻城器具,大火徹夜不滅。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糧食將盡,因而假裝同他講和,以蒙蔽他的部眾。 宇文化及不明白,還十分高興,任憑其士兵無拘無束地吃喝,他期望李密送他食物。 正巧李密手下有人犯了罪,逃奔到宇文化及那里,把李密的情況告訴了他。 宇文化及大怒,他的軍糧又吃完了,就渡永濟渠,與李密在童山下交戰,從早晨戰到傍晚,李密被流矢射中,在汲縣休整。 宇文化及就劫掠汲郡,向北趨赴魏縣,這時他的將領陳智略、張童仁等所帶領的士兵中歸附李密的前后相繼。 起初,宇文化及把輜重留在東郡,派他任命的刑部尚書王軌看守。 到現在,王軌以全郡投降李密,李密任命他為滑州總管。 李密領兵西進,派記室參軍李儉去東都朝見越王,抓住了殺煬帝的于弘達,獻給越王楊侗。 楊侗任命李儉為司農少卿,讓他回去復命,召李密入朝。 李密到達溫縣,聽說王世充已殺了元文都、盧楚等人,于是回金墉。 王世充既已獨攬大權,于是給將士豐厚的賞賜,整修兵器戰具,人心又逐漸堅定。 然而李密的士兵缺少冬衣,王世充缺少糧食,就請求交換。 李密開始覺得為難,邴元真等人為了各自的私利,輪流來勸說李密,李密于是就答應了。 原先,東都糧食斷絕,來歸附李密的人,每天有好幾百。 到現在,得到了糧食,來投降的人日漸稀少,李密才后悔而停止交換。 李密雖然占據糧倉,但無府庫,士兵幾次作戰而得不到獎賞,而李密又對剛歸附的士兵厚加撫恤,因此兵眾逐漸滋生埋怨情緒。 當時李密派邴元真守興洛倉。 邴元真出身于窮困之家,性格庸俗,宇文溫很討厭他,常對李密說:“不殺邴元真,您的災難就不會完。”李密不說話,而邴元真知道了這事后,就陰謀背叛李密。 楊慶聽說后告訴了李密,而李密仍持懷疑態度。 正巧王世充率全部人馬來決戰,李密留王伯當守金墉,親自率領精兵開赴偃師,以邙山為險阻來守候王世充的部隊。 王世充軍隊來到后,命令數百騎兵渡御河,李密派裴行儼率部隊迎擊。 正當日暮,雙方短暫交戰后撤退。 裴行儼、孫長樂、程咬金等十多名將領都負重傷,李密很不高興。 王世充夜間悄悄地帶部隊渡過了河,第二天早晨擺開了陣勢,李密才發覺,只得在窘迫中倉促出戰,結果打敗了,同一萬多人奔向洛口。 王世充夜圍偃師,守將鄭廷頁被部下推翻,全城投降王世充。 李密準備進入洛口倉城,邴元真已派人引王世充部隊去了。 李密暗中知道這事但不予揭發,借機同大家商量,準備等王世充的兵士渡洛水一半時,然后襲擊他。 但當王世充的軍隊來到時,李密的巡邏偵察騎兵沒及時發覺,等到要出戰時,王世充的部隊已全部渡河。 李密自己揣度不能支撐,就帶著騎兵逃走。 邴元真終于拿倉城投降了王世充。 李密的部眾逐漸離去,他打算去黎陽,有人對他說:“殺翟讓的時候,徐世績幾乎被打死。 直到今天他的創傷還來康復,他的心怎能保證不變呢?”李密就停止了黎陽之行。 當時王伯當放棄了金墉,駐守河陽,李密輕騎自武牢關渡過黃河去歸附他,李密對王伯當說:“軍隊打敗了,長時間地勞苦了你們大家,我現在自殺,向大家謝罪?!贝蠡锒伎奁荒芴ь^仰視。 李密又說:“榮幸的是諸君不肯拋棄我,當一起回關中。 我李密雖慚愧無功,諸君一定能保全富貴。”他的府掾柳燮回答說:“從前盆子歸附漢朝后,還能享受租賦。○裴仁基 河東人裴仁基,字德本。 祖父裴伯鳳,北周汾州刺史。 父親裴定,上儀同。 仁基年少時就很驍勇,善習弓馬。 開皇初,裴仁基為親衛。 平定陳國時,他沖鋒陷陣,授儀同,賜縑纟采上千段。 后以本官身份兼任漢王楊諒王府的親信。 煬帝繼位后,楊諒舉兵造反,仁基苦勸。 楊諒大怒,把他關在牢里。 楊諒失敗后,煬帝夸獎他,越級提拔他當護軍。 過了幾年,改授他為武賁郎將,隨將軍李景到黔安討伐反叛的蠻賊向思多,因戰功升任銀青光祿大夫,賜奴婢百口,絹五百匹。 在張掖打敗吐谷渾,加授金紫光祿大夫。 斬殺、俘虜進犯的革末革曷,授為左光祿大夫。 隨煬帝征討高麗,升任光祿大夫。 煬帝巡幸江都,李密占據洛口。 朝廷令裴仁基為河南道討捕大使,占據武牢以抵抗李密。 后滎陽通守張須陀被李密所殺,裴仁基全部接收他的部下,每每與李密作戰,都殺死、俘虜了李密的不少人馬。 當時隋朝大亂,有功也不被記錄獎賞。 仁基見強敵在前,部隊疲勞,因此所得的軍用物資,馬上分給部下。 監軍御史蕭懷靜常常阻止他,部下都很怨恨。 蕭懷靜又偷偷地抓住了仁基的這短那長,想上告朝廷彈劾他。 仁基懼怕,于是殺了蕭懷靜,率部投靠了李密。 李密以他為河東郡公。 其子裴行儼,驍勇善戰,李密又封他為絳郡公,對他很重用,很親近。 王世充因東都糧盡,率領全部人馬到偃師,與李密決戰。 李密問計于諸將,仁基回答說:“世充盡率精兵而至,洛陽必定空虛,我們可以分兵守其要路,使他不能向東。 另挑精兵三萬,沿黃河西出,以逼近東都洛陽。 世充回去,我們卻按兵不動;世充重出,我軍又逼東都。 這樣,我們就有余力,而他卻疲于奔命,就是兵法上說的‘敵出我歸,敵歸我出,數戰以疲勞敵軍,多方以貽誤敵軍’。”李密說:“你知其一,不知其二。 東都洛陽的兵馬有三方面我軍不可阻擋:兵器精良,這是一;決計而來,這是二;糧盡求斗,這是三。 我按兵蓄力,以觀其敝,他求斗不得,欲走無路,不過十天,王世充的頭可以懸掛在麾下?!眴涡坌诺葘㈩I輕視王世充,都請求出戰,仁基苦爭而不能阻止。 李密難以違背諸將的話,于是與王世充決戰,于是吃了大敗仗。 仁基被王世充俘虜。 王世充因為他父子都是驍將,深深地禮遇他們,把兄長的女兒嫁給裴行儼。 王世充稱帝后,任裴仁基為禮部尚書,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 裴行儼每有攻戰,都所向披靡,號為“萬人敵”。 王世充怕他的威名,對他很有些防范、猜忌。 裴仁基知道他的意思,心中不安,于是就與王世充所任命的尚書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長陳謙、秘書丞崔德本等人謀反。 仁基令陳謙在給王世充進食時,拿匕首劫持王世充,令裴行儼率兵在臺階下接應。 大局確定后,就擁立越王楊侗為帝以輔佐之。 事變快開始時,將軍張童仁知其謀而告發了他們,他們都被王世充所殺。○楊玄感 李子雄 趙元淑 斛斯政 劉元進
楊玄感,司徒素之子也。體貌雄偉,美須髯。少時晚成,人多謂之癡,其父每 謂所親曰:“此兒不癡也?!奔伴L,好讀書,便騎射。以父軍功,位至柱國,與其 父俱為第二品,朝會則齊列。其后高祖命玄感降一等,玄感拜謝曰:“不意陛下寵 臣之甚,許以公廷獲展私敬?!背醢蒇荽淌?,到官,潛布耳目,察長吏能不。其 有善政及臟污者,纖介必知之,往往發其事,莫敢欺隱。吏民敬服,皆稱其能。后 轉宋州刺史,父憂去職。歲余,起拜鴻臚卿,襲爵楚國公,遷禮部尚書。性雖驕倨, 而愛重文學,四海知名之士多趨其門。自以累世尊顯,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 是父之將吏,復見朝綱漸紊,帝又猜忌日甚,內不自安,遂與諸弟潛謀廢帝,立秦 王浩。及從征吐谷渾,還至大斗拔谷,時從官狼狽,玄感欲襲擊行宮。其叔慎謂玄 感曰:“士心尚一,國未有釁,不可圖也。”玄感乃止。時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 名,陰求將領。謂兵部尚書段文振曰:“玄感世荷國恩,寵逾涯分,自非立效邊裔, 何以塞責!若方隅有風塵之警,庶得執鞭行陣,少展絲發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 布心腹。”文振因言于帝,帝嘉之,顧謂群臣曰:“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故 不虛也?!庇谑琴l物千段,禮遇益隆,頗預朝政。
帝征遼東,命玄感于黎陽督運。于時百姓苦役,天下思亂,玄感遂與武賁郎將 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謀議,欲令帝所軍眾饑餒,每為逗留,不時進發。帝遲 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揚言曰:“水路多盜賊,不可前后而發?!逼涞芪滟S郎將玄 縱、鷹揚郎將萬碩并從幸遼東,玄感潛遣人召之。時將軍來護兒以舟師自東萊將入 海,趣平壤城,軍未發。玄感無以動眾,乃遣家奴偽為使者,從東方來,謬稱護兒 失軍期而反。玄感遂入黎陽縣,閉城大索男夫。于是取帆布為牟甲,署官屬,皆準 開皇之舊。移書傍郡,以討護兒為名,各令發兵,會于倉所。以東光縣尉元務本為 黎州刺史,趙懷義為衛州刺史,河內郡主簿唐祎為懷州刺史。有眾且一萬,將襲洛 陽。唐幃至河內,馳往東都告之。越王侗、民部尚書樊子蓋等大懼,勒兵備御。修 武縣民相率守臨清關,玄感不得濟,遂于汲郡南渡河,從亂者如市。數日,屯兵上 春門,眾至十余萬。子蓋令河南贊治裴弘策拒之,弘策戰敗。瀍、洛父老競致牛酒。 玄感屯兵尚書省,每誓眾曰:“我身為上柱國,家累巨萬金,至于富貴,無所求也。 今者不顧破家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耳?!北娊詯?,詣轅門請 自效者,日有數千。與樊子蓋書曰:
夫建忠立義,事有多途,見機而作,蓋非一揆。昔伊尹放太甲于桐宮,霍光廢 劉賀于昌邑,此并公度內,不能一二披陳。高祖文皇帝誕膺天命,造茲區宇,在 〔璣以齊七政,握金鏡以馭六龍,無為而至化流,垂拱而天下治。今上纂承寶歷, 宜固洪基,乃自絕于天,殄民敗德。頻年肆書,盜賊于是滋多,所在修治,民力為 之凋盡?;囊粕优乇黄淝?,耽玩鷹犬,禽獸皆離其毒。朋黨相扇,貨賄公 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加以轉輸不息,遙役無期,士卒填溝壑,骸骨蔽原 野。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玄感世荷國恩,位居上將, 先公奉遺詔曰:“好子孫為我輔弼之,惡子孫為我屏黜之。”所以上稟先旨,下順 民心,廢此淫昏,更立明哲。四海同心,九州響應,士卒用命,如赴私讎,民庶相 趨,義形公道。天意人事,較然可知。公獨守孤城,勢何支久!愿以黔黎在念,社 稷為心,勿拘小禮,自貽伊戚。誰謂國家,一旦至此,執筆潸泫,言無所具。
遂進逼都城。
刑部尚書衛玄,率眾數萬,自關中來援東都。以步騎二萬渡瀍、澗挑戰,玄感 偽北。玄逐之,伏兵發,前軍盡沒。后數日,玄復與玄感戰,兵始合,玄感詐令人 大呼曰:“官軍已得玄感矣。”玄軍稍怠,玄感與數千騎乘之,于是大潰,擁八千 人而去。玄感驍勇多力,每戰親運長矛,身先士卒,喑嗚叱咤,所當者莫不震懾。 論者方之項羽。又善撫馭,士樂致死,由是戰無不捷。玄軍日蹙,糧又盡,乃悉眾 決戰,陣于北邙,一日之間,戰十余合。玄感弟玄挺中流矢而斃,玄感稍卻。樊子 蓋復遣兵攻尚書省,又殺數百人。帝遣武賁郎將陳棱攻元務本于黎陽,武衛將軍屈 突通屯河陽,左翊大將軍宇文述發兵繼進,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復來赴援。玄感請 計于前民部尚書李子雄,子雄曰:“屈突通曉習兵事,若一渡河,則勝負難決,不 如分兵拒之。通不能濟,則樊、衛失援。”玄感然之,將拒通。子蓋知其謀,數擊 其營,玄感不果進。通遂濟河,軍于破陵。玄感為兩軍。西抗衛玄,東拒屈突通。 子蓋復出兵,于是大戰,玄感軍頻北。復請計于子雄,子雄曰:“東都援軍益至, 我師屢敗,不可久留。不如直入關中,開永豐倉以賑貧乏,三輔可指麾而定。據有 府庫,東面而爭天下,此亦霸王之業?!睍A陰諸楊請為鄉導,玄感遂釋洛陽,西 圖關中,宣言曰:“我已破東都,取關西矣?!庇钗氖龅戎T軍躡之。至弘農宮,父 老遮說玄感曰:“宮城空虛,又多積粟,攻之易下。進可絕敵人之食,退可割宜陽 之地?!毙幸詾槿唬艄ブ?。三日城不下,追兵遂至。玄感西至閿鄉,上盤豆, 布陣亙五十里,與官軍且戰且行,一日三敗。復陣于董杜原,諸軍擊之,玄感大敗, 獨與十余騎竄林木間,將奔上洛。追騎至,玄感叱之,皆懼而返走。至葭蘆戍,玄 感窘迫,獨與弟積善步行。自知不免,謂積善曰:“事敗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 可殺我?!狈e善抽刀斫殺之,因自刺,不死,為追兵所執,與玄感首俱送行在所, 磔其尸于東都市三日,復臠而焚之。余黨悉平。其弟玄獎為義陽太守,將歸玄感, 為郡丞周〔玉所殺。玄縱弟萬碩,自帝所逃歸,至高陽,止傳舍,監事許華與郡兵 執之,斬于涿郡。萬碩弟民行,官至朝請大夫,斬于長安。并具梟磔。公卿請改玄 感姓為梟氏,詔可之。
初,玄感圍東都也,梁郡人韓相國舉兵應之,玄感以為河南道元帥。旬月間, 眾十余萬,攻剽郡縣。至于襄城,遇玄感敗,兵漸潰散,為吏所執,傳首東都。
李子雄,渤海蓚人也。祖伯賁,魏諫議大夫。父桃枝,東平太守。與鄉人高仲 密同歸于周,官至冀州刺史。子雄少慷慨有壯志,弱冠從周武帝平齊,以功授帥都 督。高祖作相,從韋孝寬破尉迥于相州,拜上開府,賜爵建昌縣公。高祖受禪,為 驃騎將軍。伐陳之役,以功進位大將軍,歷郴、江二州刺史,并有能名。仁壽中, 坐事免。漢王諒之作亂也,煬帝將發幽州兵以討之。時竇抗為幽州總管,帝恐其有 二心,問可任者于楊素。素進子雄,授大將軍,拜廉州刺史,馳至幽州,止傳舍, 召募得千余人??故阉刭F,不時相見。子雄遣人諭之。后二日,抗從鐵騎二千,來 詣子雄所。子雄伏甲,請與相見,因擒抗。遂發幽州兵步騎三萬,自井陘以討諒。 時諒遣大將軍劉建略地燕、趙,正攻井陘,相遇于抱犢山下,力戰,破之。遷幽州 總管,尋征拜民部尚書。
子雄明辯有器干,帝甚任之。新羅嘗遣使朝貢,子雄至朝堂與語,因問其冠制 所由。其使者曰:“皮弁遺象。安有大國君子而不識皮弁也!”子雄因曰:“中國 無禮,求諸四夷?!笔拐咴唬骸白灾烈褋?,此言之外,未見無禮。”憲司以子雄失 詞,奏劾其事,竟坐免。俄而復職,從幸江都。帝以仗衛不整,顧子雄部伍之。子 雄立指麾,六軍肅然。帝大悅曰:“公真武侯才也?!睂まD右武侯大將軍,后坐事 除名。遼東之役,帝令從軍自效,因從來護兒自東平將指滄海。會楊玄感反于黎陽, 帝疑之,詔鎖子雄送行在所。子雄殺使者,亡歸玄感。玄感每請計于子雄,語在 《玄感傳》。及玄感敗,伏誅,籍沒其家。
博陵趙元淑,父世模,初事高寶寧,后以眾歸周,授上開府,寓居京兆之云陽。 高祖踐阼,恆典宿衛。后從晉王伐陳,先鋒遇賊,力戰而死。朝廷以其身死王事, 以元淑襲父本官,賜物二千段。元淑性疏誕,不治產業,家徒壁立。后數歲,授驃 騎將軍。將之官,無以自給。時長安富人宗連,家累千金,仕周為三原令。有季女, 慧而有色,連獨奇之,每求賢夫,聞元淑如是,請與相見。連有風儀,美談笑,元 淑亦異之。及至其家,服玩居處擬于將相。酒酣,奏女樂,元淑所未見也。元淑辭 出,連曰:“公子有暇,可復來也。”后數日,復造之,宴樂更侈。如此者再三, 因謂元淑曰:“知公子素貧,老夫當相濟?!币騿栐缢?,盡買與之。臨別,元 淑再拜致謝,連復拜曰:“鄙人竊不自量,敬慕公子。今有一女,愿為箕帚妾,公 子意何如?”元淑感愧,遂娉為妻。連復送奴婢二十口、良馬十余匹,加以縑帛錦 綺及金寶珍玩。元淑遂為富人。及煬帝嗣位,漢王諒作亂,元淑從楊素擊平之。以 功進位柱國,拜德州刺史,尋轉潁川太守,并有威惠。因入朝,會司農不時納諸郡 租谷,元淑奏之。帝謂元淑曰:“如卿意者,幾日當了?”元淑曰:“如臣意不過 十日?!钡奂慈瞻菰鐬樗巨r卿,納天下租,如言而了。帝悅焉。禮部尚書楊玄感 潛有異志,以元淑可與共亂,遂與結交,多遺金寶。遼東之役,領將軍典宿衛,加 授光祿大夫,封葛公。明年,帝復征高麗,以元淑鎮臨渝。及玄感作亂,其弟玄縱 自帝所逃歸,路經臨渝。元淑出其小妻魏氏見玄縱,對宴極歡,因與通謀,并授玄 縱賂遺。及玄感敗,人有告其事者,帝以屬吏。元淑言與玄感結婚,所得金寶則為 財娉,實無他故。魏氏復言初不受金。帝親臨問,卒無異辭。帝大怒,謂侍臣曰: “此則反狀,何勞重問!”元淑及魏氏俱斬于涿郡,籍沒其家。
河南斛斯政,祖椿,魏太保、尚書令、常山文宣王。父恢,散騎常侍、新蔡郡 公。政明悟有器干,初為親衛,后以軍功授儀同,甚為楊素所禮。大業中,為尚書 兵曹郎。政有風神,每奏事,未嘗不稱旨。煬帝悅之,漸見委信。楊玄感兄弟俱與 之交。遼東之役,兵部尚書段文振卒,侍郎明雅復以罪廢,帝彌屬意。尋遷兵部侍 郎。于時外事四夷,軍國多務,政處斷辯速,稱為干理。玄感之反也,政與通謀。 及玄縱等亡歸,亦政之計也。帝在遼東,將班師,窮治玄縱黨與。內不自安,遂亡 奔高麗。明年,帝復東征,高麗請降,求執送政。帝許之,遂鎖政而還。至京師, 以政告廟,左翊衛大將軍字文述奏曰:“斛斯政之罪,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忿。 若同常刑,賊臣逆子何以懲肅?請變常法?!钡墼S之。于是將政出金光門,縛政于 柱,公卿百僚并親擊射,臠割其肉,多有啖者。啖后烹煮,收其余骨,焚而揚之。
余杭劉元進,少好任俠,為州里所宗。兩手各長尺余,臂垂過膝。煬帝與遼東 之役,百姓騷動,元進自以相表非常,陰有異志,遂聚眾,合亡命。會帝復征遼東, 征兵吳會,士卒皆相謂曰:“去年吾輩父兄從帝征者,當全盛之時,猶死亡太半, 骸骨不歸;今天下已罷敝,是行也,吾屬其無遺類矣?!庇谑嵌嘤型錾?,郡縣捕之 急。既而楊玄感起于黎陽,元進知天下思亂,于是舉兵應之。三吳苦役者莫不響至, 旬月眾至數萬。將渡江,而玄感敗。吳郡硃燮、晉陵管崇亦舉兵,有眾七萬,共迎 元進,奉以為主。據吳郡,稱天子,燮、崇俱為仆射,署置百官。毗陵、東陽、會 稽、建安豪杰多執長吏以應之。帝令將軍吐萬緒、光祿大夫魚俱羅率兵討焉。元進 西屯茅浦,以抗官軍,頻戰互有勝負。元進退保曲阿,與硃燮、管崇合軍,眾至十 萬。緒進軍逼之。相持百余日,為緒所敗,保于黃山。緒復破之,燮戰死,元進引 趣建安,休兵養士。二將亦以師老,頓軍自守。俄而二將俱得罪,帝令江都郡丞王 世充發淮南兵擊之,有大流星墜于江都,未及地而南逝,磨拂竹木皆有聲,至吳郡 而落于地。元進惡之,令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徑丈余。后數日,失石所在。世 充既渡江,元進將兵拒戰,殺千余人,世充窘急,退保延陵柵。元進遣兵,人各持 茅,因風縱火。世充大懼,將棄營而遁。遇反風,火轉,元進之眾懼燒而退。世充 簡銳卒掩擊,大破之,殺傷太半,自是頻戰輒敗。元進謂管崇曰:“事急矣,當以 死決之?!庇谑浅鎏魬?,俱為世充所殺。其眾悉降,世充坑之于黃亭澗,死者三萬 人。其余黨往往保險為盜。其后董道沖、沈法興、李子通等乘此而起,戰爭不息, 逮于隋亡。
○李密 裴仁基
李密,字法主,真鄉公衍之從孫也。祖耀,周邢國公。父寬,驍勇善戰,干略 過人,自周及隋,數經將領,至柱國、蒲山郡公,號為名將。密多籌算,才兼文武, 志氣雄遠,常以濟物為己任。開皇中,襲父爵蒲山公,乃散家產,周贍親故,養客 禮賢,無所愛吝。與楊玄感為刎頸之交。后更折節,下帷耽學,尤好兵書,誦皆在 口。師事國子助教包愷,受《史記》、《漢書》,勵精忘倦,愷門徒皆出其下。大 業初,授親衛大都督,非其所好,稱疾而歸。
及楊玄感在黎陽,有逆謀,陰遣家僮至京師召密,令與弟玄挺等同赴黎陽。玄 感舉兵而密至,玄感大喜,以為謀主。玄感謀計于密,密曰:“愚有三計,惟公所 擇。今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地去幽州,懸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 中間一道,理極艱危。今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直扼其喉。前有高麗,退 無歸路,不過旬月,赍糧必盡。舉麾一召,其眾自降,不戰而擒,此計之上也。又 關中四塞,天府之國,有衛文升,不足為意。今宜率眾,經城勿攻,輕赍鼓行,務 早西入。天子雖還,失其襟帶,據險臨之,故當必克,萬全之勢,此計之中也。若 隨近逐便,先向東都,唐祎告之,理當固守。引兵攻戰,必延歲月,勝負殊未可知, 此計之下也?!毙性唬骸安蝗?。公之下計,乃上策矣。今百官家口并在東都,若 不取之,安能動物?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密計遂不行。玄感既至東都,皆捷, 自謂天下響應,功在朝夕。及獲韋福嗣,又委以腹心,是以軍旅之事,不專歸密。 福嗣既非同謀,因戰被執,每設籌畫,皆持兩端。后使作檄文,福嗣固辭不肯。密 揣知其情,因謂玄感曰:“福嗣元非同盟,實懷觀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側, 聽其是非,必為所誤矣。請斬謝眾,方可安輯?!毙性唬骸昂沃劣诖?!”密知言 之不用,退謂所親曰:“楚公好反而不欲勝,如何?吾屬今為虜矣!”后玄感將西 入,福嗣竟亡歸東都。
時李子雄勸玄感速稱尊號,玄感以問于密。密曰:“昔陳勝自欲稱王,張耳諫 而被外,魏武將求九錫,荀彧止而見疏。今者密欲正言,還恐追蹤二子,阿諛順意, 又非密之本圖。何者?兵起已來,雖復頻捷,至于郡縣,未有從者。東都守御尚強, 天下救兵益至,公當身先士眾,早定關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不廣也!”玄感笑 而止。及宇文述、來護兒等軍且至,玄感謂密曰:“計將安出?”密曰:“元弘嗣 統強兵于隴右,今可揚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關,可得紿眾?!毙兴煲悦苤\ 號令其眾,因引西入。至陜縣,欲圍弘農宮,密諫之曰:“公今詐眾入西,軍事在 速,況乃追兵將至,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據關,退無所守,大眾一散,何以自全?” 玄感不從,遂圍之,三日攻不能拔,方引而西。至于閿鄉,追兵遂及。
玄感敗,密間行入關,與玄感從叔詢相隨,匿于馮翊詢妻之舍。尋為鄰人所告, 遂捕獲,囚于京兆獄。是時煬帝在高陽,與其黨俱送帝所。在途謂其徒曰:“吾等 之命,同于朝露,若至高陽,必為俎醢。今道中猶可為計,安得行就鼎鑊,不規逃 避也?”眾咸然之。其徒多有金,密令出示使者曰:“吾等死日,此金并留付公, 幸用相瘞。其余即皆報德。”使者利其金,遂相然許。及出關外,防禁漸馳,密請 通市酒食,每宴飲喧嘩竟夕,使者不以為意。行次邯鄲,夜宿村中,密等七人皆穿 墻而遁,與王仲伯亡抵平原賊帥郝孝德。孝德不甚禮之,備遭饑饉,至削樹皮而食。 仲伯潛歸天水,密詣淮陽,舍于村中,變姓名稱劉智遠,聚徒教授。經數月,密郁 郁不得志,為五言詩曰:“金鳳蕩初節,玉露凋晚林。此夕窮途士,空軫郁陶心。 眺聽良多感,慷慨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合,萬古傳名器。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詩成而泣下數行。時人有怪之者,以告太守趙他??h捕之,密乃亡去,抵其妹夫雍 丘令丘君明。后君明從子懷義以告,帝令捕密,密得遁去,君明竟坐死。
會東郡賊帥翟讓聚黨萬余人,密歸之,其中有知密是玄感亡將,潛勸讓害之。 密大懼,乃因王伯當以策干讓。讓遣說諸小賊,所至輒降下,讓始敬焉,召與計事。 密謂讓曰:“今兵眾既多,糧無所出,若曠日持久,則人馬困敝,大敵一臨,死亡 無日。未若直趣滎陽,休兵館谷,待士馬肥充,然可與人爭利?!弊審闹?,于是破 金堤關,掠滎陽諸縣,城堡多下之。滎陽太守郇王慶及通守張須陀以兵討讓。讓數 為須陀所敗,聞其來,大懼,將遠避之。密曰:“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 且狠,可一戰而擒。公但列陣以待,保為公破之?!弊尣坏靡眩毡鴮?,密分兵 千余人于林木間設伏。讓與戰不利,軍稍卻,密發伏自后掩之,須陀眾潰。與讓合 擊,大破之,遂斬須陀于陣。讓于是令密建牙,別統所部。密復說讓曰:“昏主蒙 塵,播蕩吳越,蝟毛競起,海內饑荒。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統驍雄之旅,宜當廓清 天下,誅剪群兇,豈可求食草間,常為小盜而已!今東都士庶,中外離心,留守諸 官,政令不一,明公親率大眾,直掩興洛倉,發粟以賑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 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弊屧唬骸捌推痣]畝之間,望不至此。 必如所圖,請君先發,仆領諸軍,便為后殿。得倉之日,當別議之。”密與讓領精 兵七千人,以大業十三年春,出陽城,北逾方山,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開倉恣 民所取,老弱負繦,道路不絕。
越王侗武賁郎將劉長恭率步騎二萬五千討密,密一戰破之,長恭僅以身免。讓 于是推密為主。密城洛口周回四十里以居之。房彥藻說下豫州,東都大懼。讓上密 號為魏公。密初辭不受,諸將等固請,乃從之。設壇場,即位,稱元年,置官屬, 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右長史,楊德方左司馬,鄭德韜右司馬。拜讓司徒,封 東郡公。其將帥封拜各有差。長白山賊孟讓掠東都,燒豐都市而歸。密攻下鞏縣, 獲縣長柴孝和,拜為護軍。武賁郎將裴仁基以武牢歸密,因遣仁基與孟讓率兵二萬 余人襲回洛倉,破之,燒天津橋,遂縱兵大掠。東都出兵乘之,仁基等大敗,僅以 身免。密復親率兵三萬逼東都,將軍段達、武賁郎將高毗、劉長恭等出兵七萬拒之, 戰于故都,官軍敗走,密復下回洛倉而據之。俄而德韜、德方俱死,復以鄭颋為左 司馬,鄭虔象為右司馬。柴孝和說密曰:“秦地阻山帶河,西楚背之而亡,漢高都 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讓守洛口,明公親簡精銳,西襲長安,百姓 孰不郊迎,必當有征無戰。既克京邑,業固兵強,方更長驅崤、函,掃蕩京、洛, 傳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競起,實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臍何及!”密 曰:“君之所圖,仆亦思之久矣,誠為上策。但昏主尚在,從兵猶眾,我之所部, 并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諸將出于群盜,留之各競雌雄。若然者, 殆將敗矣。”孝和曰:“誠如公言,非所及也。大軍既未可西出,請間行觀隙?!?密從之。孝和與數十騎至陜縣,山賊歸之者萬余人。密時兵鋒甚銳,每入苑,與官 軍連戰。會密為流矢所中,臥于營內,后數日,東都出兵擊之,密眾大潰,棄回洛 倉,歸洛口。孝和之眾聞密退,各分散而去。孝和輕騎歸密。帝遣王世充率江淮勁 卒五萬來討密,密逆拒之,戰不利。柴孝和溺死于洛水,密甚傷之。世充營于洛西, 與密相拒百余日。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賊帥李文相、洹水賊帥張升、清河賊帥趙 君德、平原賊帥郝孝德并歸于密,共襲破黎陽倉,據之。周法明舉江、黃之地以附 密,齊郡賊帥徐圓朗、任城大俠徐師仁、淮陽太守趙他等前后款附,以千百數。
翟讓所部王儒信勸讓為大冢宰,總統眾務,以奪密權。讓兄寬復謂讓曰:“天 子止可自作,安得與人?汝若不能作,我當為之。”密聞其言,有圖讓之計。會世 充列陣而至,讓出拒之,為世充所擊退者數百步。密與單雄信等率精銳赴之,世充 敗走。讓欲乘勝進破其營,會日暮,密固止之。明日,讓與數百人至密所,欲為宴 樂。密具饌以待之,其所將左右,各分令就食。諸門并設備,讓不之覺也。密引讓 入坐,有好弓,出示讓,遂令讓射。讓引滿將發,密遣壯士蔡建自后斬之,殞于床 下。遂殺其兄寬及王儒信,并其從者亦有死焉。讓所部將徐世勣,為亂兵所斫中, 重創,密遽止之,僅而得免。單雄信等皆叩頭求哀,密并釋而慰諭之。于是率左右 數百人詣讓本營。王伯當、邴元真、單雄信等入營,告以殺讓之意,眾無敢動者。 乃令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眾。
未幾,世充夜襲倉城,密逆拒破之,斬武賁郎將費青奴。世充復移營洛北,南 對鞏縣,其后遂于洛水造浮橋,悉眾以擊密。密與千騎拒之,不利而退。世充因薄 其城下,密簡銳卒數百人,分為三隊出擊之。官軍稍卻,自相陷溺,死者數萬人, 武賁郎將楊威、王辯、霍世舉、劉長恭、梁德重、董智通等諸將率皆沒于陣。世充 僅而獲免,不敢還東都,遂走河陽。其夜雨雪尺余,眾隨之者,死亡殆盡。密于是 修金墉故城居之,眾三十余萬。復來攻上春門,留守韋津出拒戰,密擊敗之,執津 于陣。其黨勸密即尊號,密不許。及義師圍東都,密出軍爭之,交綏而退。
俄而宇文化及殺逆,率眾自江都北指黎陽,兵十余萬。密乃自率步騎二萬拒之。 會越王侗稱尊號,遣使者授密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 令先平化及,然后入朝輔政。密遣使報謝焉。化及與密相遇,密知其軍少食,利在 急戰,故不與交鋒,又遏其歸路,使不得西。密遣徐世勣守倉城,化及攻之,不能 下。密與化及隔水而語,密數之曰:“卿本匈奴皁隸破野頭耳,父兄子弟并受隋室 厚恩,富貴累世,至妻公主,光榮隆顯,舉朝莫二。荷國士之遇者,當須國士報之, 豈容主上失德,不能死諫,反因眾叛,躬行殺虐,誅及子孫,傍立支庶,擅自尊崇, 欲規篡奪,污辱妃后,枉害無辜?不追諸葛瞻之忠誠,乃為霍禹之惡逆。天地所不 容,人神所莫祐。擁逼良善,將欲何之!今若速來歸我,尚可得全后嗣。”化及默 然,俯視良久,乃嗔目大言曰:“共你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邪?”密謂從者曰: “化及庸懦如此,忽欲圖為帝王,斯乃趙高、圣公之流,吾當折杖驅之耳?!被?盛修攻具,以逼黎陽倉城,密領輕騎五百馳赴之。倉城兵又出相應,焚其攻具,經 夜火不滅。密知化及糧且盡,因偽與和,以敝其眾。化及不之悟,大喜,恣其兵食, 冀密饋之。會密下有人獲罪,亡投化及,具言密情,化及大怒。其食又盡,乃渡永 濟渠,與密戰于童山之下,自辰達酉。密為流矢所中,頓于汲縣?;奥蛹晨?,北 趣魏縣,其將陳智略、張童仁等所部兵歸于密者,前后相繼。初,化及以輜重留于 東郡,遣其所署刑部尚書王軌守之。至是,軌舉郡降密,以軌為滑州總管。密引兵 而西,遣記室參軍李儉朝于東都,執殺煬帝人于弘達以獻越王侗。侗以儉為司農少 卿,使之反命,召密入朝。密至溫縣,聞世充已殺元文都、盧楚等,乃歸金墉。
世充既得擅權,乃厚賜將士,繕治器械,人心漸銳。然密兵少衣,世充乏食, 乃請交易。密初難之,邴元真等各求私利,遞來勸密,密遂許焉。初,東都絕糧, 人歸密者,日有數百。至此,得食,而降人益少,密方悔而止。密雖據倉,無府庫, 兵數戰不獲賞,又厚撫初附之兵,于是眾心漸怨。時遣邴元真守興洛倉。元真起自 微賤,性又貪鄙,宇文溫疾之,每謂密曰:“不殺元真,公難未已?!泵懿淮穑?元真知之,陰謀叛密。揚慶聞而告密,密固疑焉。會世充悉眾來決戰,密留王伯當 守金墉,自引精兵就偃師,北阻邙山以待之。世充軍至,令數百騎渡御河,密遣裴 行儼率眾逆之。會日暮,暫交而退,行儼、孫長樂、程金等驍將十數人皆遇重創, 密甚惡之。世充夜潛濟師,詰朝而陣,密方覺之,狼狽出戰,于是敗績,與萬余人 馳向洛口。世充夜圍偃師,守將鄭颋為其部下所翻,以城降世充。密將入洛口倉城, 元真已遣人潛引世充矣。密陰知之而不發其事,因與眾謀,待世充之兵半濟洛水, 然后擊之。及世充軍至,密候騎不時覺,比將出戰,世充軍悉已濟矣。密自度不能 支,引騎而遁。元真竟以城降于世充。
密眾漸離,將如黎陽。人或謂密曰:“殺翟讓之際,徐世勣幾至于死。今創猶 未復,其心安可保乎?”密乃止。時王伯當棄金墉,保河陽,密以輕騎自武牢渡河 以歸之,謂伯當曰:“兵敗矣!久苦諸君,我今自刎,請以謝眾?!北娊云?仰視。密復曰:“諸君幸不相棄,當共歸關中。密身雖愧無功,諸君必保富貴?!?其府掾柳燮對曰:“昔盆子歸漢,尚食均輸,明公與長安宗族有疇昔之遇,雖不陪 起義,然而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國不戰而據京師,此亦公之功也。”眾咸曰: “然?!泵芩鞖w大唐,封邢國公,拜光祿卿。
河東裴仁基,字德本。祖伯鳳,周汾州刺史。父定,上儀同。仁基少驍武,便 弓馬。開皇初,為親衛。平陳之役,先登陷陣,拜儀同,賜物千段。以本官領漢王 諒府親信。煬帝嗣位,諒舉兵作亂,仁基苦諫。諒大怒,囚之于獄。及諒敗,帝嘉 之,超拜護軍。數歲,改授武賁郎將,從將軍李景討叛蠻向思多于黔安,以功進位 銀青光祿大夫,賜奴婢百口,絹五百匹。擊吐谷渾于張掖,破之,加授金紫光祿大 夫。斬獲寇掠靺鞨,拜左光祿大夫。從征高麗,進位光祿大夫。
帝幸江都,李密據洛口,令仁基為河南道討捕大使,據武牢以拒密。及滎陽通 守張須陀為密所殺,仁基悉收其眾,每與密戰,多所斬獲。時隋大亂,有功者不錄。 仁基見強寇在前,士卒勞敝,所得軍資,即用分賞。監軍御史蕭懷靜每抑止之,眾 咸怨怒。懷靜又陰持仁基長短,欲有所奏劾。仁基懼,遂殺懷靜,以其眾歸密。密 以為河東郡公。其子行儼,驍勇善戰,密復以為絳郡公,甚相委昵。王世充以東都 食盡,悉眾詣偃師,與密決戰。密問計于諸將,仁基對曰:“世充盡銳而至,洛下 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世充卻還, 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則此有余力,彼勞奔命,兵法所謂‘彼出我 歸,彼歸我出,數戰以疲之,多方以誤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 東都兵馬有三不可當:器械精,一也;決計而來,二也;食盡求斷,三也。我按甲 蓄力,以觀其敝,彼求斷不得,欲走無路,不過十日,世充之首可懸于麾下。”單 雄信等諸將輕世充,皆請戰,仁基苦爭不得。密難違諸將之言,戰遂大敗,仁基為 世充所虜。世充以其父子并驍銳,深禮之,以兄女妻行儼。及僭尊號,署仁基為禮 部尚書,行儼為左輔大將軍。行儼每有攻戰,所當皆披靡,號為“萬人敵”。世充 憚其威名,頗加猜防。仁基知其意,不自安,遂與世充所署尚書左丞宇文儒童、尚 食直長陳謙、秘書丞崔德本等謀反,令陳謙于上食之際,持匕首以劫世充,行儼以 兵應于階下,指麾事定,然后出越王侗以輔之。事臨發,將軍張童仁知其謀而告之, 俱為世充所殺。
史臣曰:古先帝王之興也,非夫至德深仁格于天地,有豐功博利,弘濟艱難, 不然,則其道無由矣。自周邦不競,隋運將隆,武元、高祖并著大功于王室,平南 國,摧東夏,總百揆,定三方,然后變謳歌,遷寶鼎。于時匈奴驕倨,勾吳不朝, 既爭長于黃池,亦飲馬于清渭。高祖內綏外御,日不暇給,委心膂于俊杰,寄折沖 于爪牙,文武爭馳,群策畢舉。服猾夏之虜,掃黃旗之寇,峻五岳以作鎮,環四海 以為池,厚澤被于域中,余威震于殊俗。煬帝蒙故業,踐丕基,阻伊、洛而固崤、 函,跨兩都而總萬國。矜歷數之在己,忽王業之艱難,不務以道恤人,將以申威海 外。運拒諫之智,騁飾非之辯,恥轍跡之未遠,忘德義之不修。于是鑿通渠,開馳 道,樹以柳杞,隱以金槌。西出玉門,東逾碣石,塹山堙谷,浮河達海。民力凋盡, 徭戍無期,率土之心,鳥驚魚潰。方西規奄蔡,南討流求,視總八狄之師,屢踐三 韓之域。自以威行萬物,顧指無違,又躬為長君,功高曩列,寵不假于外戚,權不 逮于群下,足以轥轢軒、唐,奄吞周、漢,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 則已。遂乃外疏猛士,內忌忠良,恥有盜竊之聲,惡聞喪亂之事。出師命將,不料 眾寡,兵少力屈者,以畏懦受顯誅,謁誠克勝者,以功高蒙隱戮?;驍冷h刃之下, 或殞鴆毒之中。賞不可以有功求,刑不可以無罪免,畏首畏尾,進退維谷。彼山東 之群盜,多出廝役之中,無尺土之資,十家之產,豈有陳涉亡秦之志,張角亂漢之 謀哉!皆苦于上欲無厭,下不堪命,饑寒交切,救死萑蒲。莫識旌旗什伍之容,安 知行師用兵之勢!但人自為戰,眾怒難犯,故攻無完城,野無橫陣,星離棋布,以 千百數。豪杰因其機以動之,乘其勢而用之,雖有勇敢之士,明智之將,連踵復沒, 莫之能御。煬帝魂氣懾,望絕兩京,謀竄身于江湖,襲永嘉之舊跡。既而禍生轂 下,釁起舟中,思早告而莫追,唯請死而獲可。身棄南巢之野,首懸白旗之上,子 孫剿絕,宗廟為墟。
夫以開皇之初,比于大業之盛,度土地之廣狹,料戶口之眾寡,算甲兵之多少, 校倉廩之虛實,九鼎之譬鴻毛,未喻輕重,培塿之方嵩岱,曾何等級!論地險則遼 隧未擬于長江,語人謀則勾麗不侔于陳國。高祖掃江南以清六合,煬帝事遼東而喪 天下。其故何哉?所為之跡同,所用之心異也。高祖北卻強胡,南并百越,十有余 載,戎車屢動,民亦勞止,不為無事。然其動也,思以安之,其勞也,思以逸之。 是以民致時雍,師無怨讟,誠在于愛利,故其興也勃焉。煬帝嗣承平之基,守已安 之業,肆其淫放,虐用其民,視億兆如草芥,顧群臣如寇讎,勞近以事遠,求名而 喪實。兵纏魏闕,阽危弗圖,圍解雁門,慢游不息。天奪之魄,人益其災,群盜并 興,百殃俱起,自絕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訊之古老,考其行事,此高祖之所 由興,而煬帝之所以滅者也,可不謂然乎!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始皇 并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于群盜,而身殞 于匹夫。原始要終,若合符契矣。
玄感宰相之子,荷國重恩,君之失德,當竭股肱。未議致身,先圖問鼎,遂假 伊、霍之事,將肆莽、卓之心。人神同疾,敗不旋踵,兄弟就菹醢之誅,先人受焚 如之酷,不亦甚乎!李密遭會風云,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 眾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里。雖運乖天眷,事屈興王,而義 協人謀,雄名克振,壯矣!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其度長挈大,抑陳、項之季孟 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