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_列傳卷十八部分譯文
-
查閱典籍:《隋書》——「隋書·列傳卷十八」原文
○達奚長儒 達奚長儒,字富仁,代地人?! ∽娓高_奚俟,西魏定州刺史。 父親達奚慶,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長儒小時即有節操,膽略過人?! ∈鍤q,襲爵為樂安公。 西魏大統中(535~551),開始為官,當奉車都尉?! ≈芴姘阉鳛橛H信,因他直質恭勤,授為子都督?! 《嘤袘鸸?,代理輔國將軍,累次升遷,到任使持節、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在平定西蜀的戰爭中,他總當先鋒,攻城野戰,所向必破。 升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戶?! ≈芪涞厶旌湍觊g(566~571),授他為渭南郡守,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S周武帝平定北齊,升任上開府儀同三司,晉爵為成安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戶?! ×矸馑粋€兒子為縣公?! ⌒?578),任左前軍勇猛中大夫?! 『笈c烏丸車丸包圍陳國將領吳明徹于呂梁,陳國派驍將劉景率勁旅七千來增援?! 跬柢囃杳钸_奚長儒迎戰援軍?! ¢L儒于是用幾百車輪,系上大石頭,沉到清水里去,讓車輪連著車輪,以等待劉景的授軍。 劉景到了,船艦被車輪所阻,不能前進。 長儒于是用奇兵,水陸俱發,大破劉景,俘虜幾千人。 俘虜吳明徹后,長儒因戰功升任大將軍?! ±^而授他為行軍總管,讓他北巡沙漠,猝然與胡人相遇,交戰,大破胡人。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王謙舉兵反叛于蜀,沙氐人上柱國楊永安,煽動利州、興州、武州、文州、沙州、龍州等六州兵馬,以響應王謙?! ∮性t讓達奚長儒打敗叛軍?! ⊥踔t的兩個兒子,從京師逃出來,想逃到他們的父親那里去,長儒全抓來殺了?! ∷甯咦媸芏U登基,長儒升任上大將軍,封為蘄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 ¢_皇二年(582),突厥的沙缽略可汗和他弟弟葉護以及潘那可汗,率領十幾萬人馬,向南方進犯搶掠?! ∮性t以達奚長儒為行軍總管,率部二千人打擊他們?! ‰p方相遇于周..,寡不敵眾,長儒部下很恐懼?! ¢L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壯烈。 他們被胡人所沖擊,打散了,又聚集起來,且戰且走,轉戰了三天,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頭毆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頭都打出來了,殺傷數以萬計的敵人?! ⊥回嗜耸繗饴越担谑墙鈬x去?! ¢L儒身受五處創傷,其中被殺穿的地方有兩處。 他的戰士,十之八九戰死戰傷。 突厥人本想大肆搶掠秦州、隴右一帶,既遭遇長儒,長儒的士兵全都力戰,突厥士氣大喪?! 〈稳眨回试诮粦鹛幏贌w,大哭而離去?! 「咦嫦略t書說:“突厥人猖狂,動不動就侵犯邊塞,像犬羊那樣多,彌漫了整個山嶺原野?! 〉_奚長儒受任于北邊邊塞,遏制胡人,他所率領的人馬很少,差不多只是突厥人的百分之一?! ∷找岳^夜,四面抗敵,共打了十四仗,所向必克?! 慈吮粴⒌某^了一半,這些人再也回不去了?! 何幢粴⒌模瑏G了魄魂似地逃走了?! ∪绶情L儒英勇奮發,對國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從命令,怎能以少破眾,像這樣偉大?說到長儒的功勛,應該授他高官厚祿,可授他上柱國,另授他一子為官?! ∑鋺鹜龅膶⑹?,都追贈官階三級,讓他們的子孫承襲?!边@年,長儒任寧州刺史,繼而轉任鹿阝州刺史,因母喪離職?! ¢L儒生性很孝順,他水米不沾達到五天,哀毀太過,身體將要垮了。 天子嘆賞不已?! 蕽M后,長儒任夏州總管三州六鎮都將事,匈奴怕他,不敢窺探邊塞?! ∫虿∶饴??! 『笥秩蜗逯菘偣埽诼毝旰?,轉任蘭州總管?! 「咦媾蓻鲋菘偣塥毠铝_、原州總管元褒、靈州總管賀若誼等人發兵,防備胡人,他們都歸達奚長儒指揮?! ¢L儒率部到了祁連山北部,西到蒲類海,無敵而回。 長儒又轉任荊州總管三十六州諸軍事。 高祖對他說:“江陵是要害,是國家的南大門?! ∪缃窠唤o你,我不用擔心了?!边^了一年多,在官任上去世?! ≈u號叫“威”?! ∷麅鹤舆_奚詗,在大業中(605~616),官至太仆少卿。 ○賀婁子干 賀婁子干字萬壽,本是代地人?! ‰S西魏南遷,世代居住關右?! ∽娓纲R婁道成,任西魏侍中、太子太傅。 父親賀婁景賢,任右衛大將軍?! ∽痈尚r以驍勇出名?! ≈芪涞蹠r,他開始作官,任司水上士,被稱為強干有才?! ±鄞紊w,到任小司水?! ∫蛩趧冢鉃樗及部h子爵?! 〔痪檬谒钩止?、儀同大將軍?! 〈笙蟪跄?,兼任軍器監,繼而授為秦州刺史,晉爵位為伯爵?! 〉轿具t迥造反作亂時,賀婁子干與宇文司錄隨從韋孝寬討伐叛軍?! ∮錾腺\人包圍了懷州,子干與宇文述等人打敗了叛軍。 高祖很高興,親自寫信說:“叛賊尉遲迥,膽敢派遣叛軍,作亂于懷州?! ∧闶苊D討,應運蕩滌反賊,我聽此喜訊,贊賞不已,欣喜之情,不可言喻?! 〈笳煞蚋毁F的日子,正在今天。 望你善建功名,以不辜負朝廷的希望?!弊痈纱撕竺看巫鲬?,必先登城?! 〉酱蚱凄挸菚r,與崔弘度追趕尉遲迥到樓上。 子干升任上開府,封為武川縣公,食邑三千戶。 另以思安縣伯爵的爵位,封他的兒子賀婁皎?! ¢_皇元年(581),子干晉爵位為巨鹿郡公。 這年,吐谷渾進犯涼州,子干以行軍總管身份隨上柱國元諧打擊吐谷渾,子干功勞最大,皇上下詔書褒獎。 高祖擔心邊塞不安,就令子干鎮守涼州?! 〈文?,突厥進犯蘭州,子干率部抵抗,到了可洛賅山,與突厥軍相遇?! ≠\人很多,子干守河流以為軍營,突厥軍幾天喝不到水,人馬很疲憊,子干縱兵進擊,大破突厥軍。 朝廷于是策授子干為上大將軍,說:“啊呀呀!你聽我的命令?! ≈挥心悴拍苜t明,意志堅毅果敢,你當武將,功績我有所耳聞?! ⊥昴切﹥闯蟛话矊?,屢屢驚動疆場?! ∧汩_拓疆土,平定亂軍,功勞很大。 因此根據獎賞典冊,增加你的車服,提高你的官階。 去執行我的命令吧,你恭敬地接受這光榮的典冊,能不謹慎謙虛嗎?”調他當營建新都的副監,不久授他為工部尚書。 這年,突厥人又進犯邊塞,他以行軍總管身份,隨竇榮定反擊他們。 子干從另一條路打敗突厥軍,斬首一千多級?! 「咦婕为勊赏ㄊ律崛瞬芡腿ピt書,慰勞、勉勵他?! ∽痈烧埱笕氤?,有詔讓他沿驛道來見?! ∵@時吐谷渾又進犯邊疆,西方多遭其害。 皇上命子干去討伐。 子干沿驛道到了黃河以北,調發了五個州的兵卒,到吐谷渾國去搶掠,殺了他們的男女一萬多人,二十天后回還。 高祖因隴西頻頻被侵犯搶掠,很擔擾?! ∧抢锏娘L俗不設村子,高祖命令子干率領百姓筑城堡,修田地,積扌贊糧食,以防備不測?! ∽痈缮蠒f:“這里兇寇侵擾,我蕩滅他們的日子,不是早晨就是晚上,請圣上不要擔擾。 現在我在這里,需要見機行事,不能完全按詔書辦事?! 《译]右、河北,地廣人少,邊境未安寧,不可能廣泛地種田?! ∥铱赐吞锏牡胤?,收獲少而花費多,白花人力,最后還是被入侵者糟塌?! ⊥吞镏T事,請都廢除。 但隴右百姓以放牧為生,如再聚居,他們會更加不安?! ≈荒車烂軅商?,豈容他們聚集人馬?請讓我在重要路口,加強防備?! ≈灰偸刂噙B接,烽火能夠相望,百姓雖然散居,也沒什么可擔心的。”高祖聽了他的?! 〔痪茫饲址羔褐?、洮州二州,子干統兵趕去,賊人聞訊逃走?! 「咦嬉蜃痈赏〞赃吔氖虑?,授他榆關總管十鎮諸軍事?! ∵^了一年多,授他云州刺史,很為胡人懼怕?! 啄旰?,突厥的雍閭派人來請求投降,并獻羊馬?! ∮性t以子干為行軍總管,出西北道接應他?! 』貋砗?,授子干為云州總管,把突厥人所貢獻的馬百匹、羊千只賜給他,于是下詔書說:“自從你把守北大門,那里風塵不驚。 突厥所貢獻的羊馬,還是賜給你?!币蚰竼孰x職。 朝廷因榆關是重鎮,非子干鎮守不可,不久就要他出來管事?! ¢_皇十四年(594),子干因病在任上去世,時年六十歲。 高祖傷心嘆惜很久,賜他縑采千匹,米麥千斛,追贈他為懷州、魏州等四州刺史?! ≈u號叫“懷”?! ∷麅鹤淤R婁善柱繼承爵祿,官至黔安太守。 ○史萬歲 史萬歲是京兆杜陵人?! ∷母赣H史靜,是北周滄州刺史?! ∪f歲年輕時英俊威武,擅長騎馬射箭,勇猛兇悍,敏捷如飛?! ∠沧x兵書,并精通占卜?! ∈鍤q那年,正值北周、北齊在芒山作戰,萬歲當時從父隨軍,兩軍正旗鼓相望,萬歲命令身邊的士兵迅速脫下戰衣化裝走脫,不一會兒,周軍大敗,他的父親因此對他的才能十分驚奇?! ∥涞勰觊g(561~578),他由平民百姓提升為侍伯上士?! ≡谄蕉ū饼R的戰役中,他的父親戰死沙場,萬歲因是忠臣的兒子,晉升為開府儀同三司,繼承太平縣公的爵位?! ∥具t迥叛亂,萬歲跟隨梁士彥去平叛?! ≤婈狇v扎在馮翊。 一天,看見大雁飛來,萬歲對士彥說:“請允許我射下那一行中的第三只雁。”隨即拉弓搭箭,第三只雁應聲而落,全軍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鹊脚c尉遲迥軍相遇時,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 在鄴城作戰中,官軍漸漸敗退,萬歲對身邊的士兵說:“事情緊急了,我們應當攻破敵陣。”于是躍馬上前,拼命廝殺,一口氣斬殺了幾十個敵人,大家也齊心合力,官軍的士氣于是振作起來?! 〗藴缥具t迥后,萬歲因有功提升為上大將軍?! 栔熵熈σ蛑\反被處死,萬歲與這件事很有牽連,因此被罷官削職,流放到敦煌當戍邊的兵卒?! ∧鞘剡咁^目彪悍威武,常常單獨一人騎馬深入突厥部落中,掠奪羊馬,總是有大收獲。 突厥無論多少人,沒有敢抵擋他的?! ∧穷^目驕橫自負,多次辱罵萬歲。 萬歲對此很憂慮,自稱也有英武之才?! ∈剡咁^目試探性地命令他飛馬射箭,果然射技精湛,頭目笑著說:“你定然不錯。”萬歲請求騎馬帶弓,再入突厥中掠奪羊馬,很快搶獲大批牲畜回營了?! ⌒☆^目開始對他友好,經常一起同行,常入突厥地域幾百里,聲威傳遍北夷?! 「]榮定奉命攻擊突厥,萬歲到軍中請求為他效力。 榮定多次聽到他的名聲,相見后很高興?! ∮谑桥扇藢ν回收f:“士兵有什么罪過,何必讓他們互相殘殺呢?只在兩軍中各選一位勇士決斗比個勝負吧!”突厥頭領答應了,因此派了一名驃騎挑戰?! s定派萬歲應戰,萬歲沖過去,砍下突厥勇士的頭顱得勝而回?! ⊥回适煮@恐不敢再戰,于是率領全軍撤退了?! ∫蜻@次功勞,萬歲又晉升為上儀同,兼任車騎將軍?! ∑蕉悋鴳鹨壑校f歲又因戰功升為上開府?! 「咧腔鄣仍诮吓褋y,史萬歲以行軍總管身份跟隨楊素剿滅叛軍。 萬歲率領二千士兵,從東陽與大軍分路前進,爬山涉水,攻陷溪洞不計其數。 前后七百多次戰斗,轉戰一千多里,與大軍失去聯系有一百來天,遠近的人都以為萬歲戰死了。 萬歲見水陸交通阻隔,音信不通,于是將書信放在竹筒中,浮在水上,漂到了下游,打水的人得到了竹筒,將情況報告給了楊素。 楊素十分高興,向皇上陳奏了此事。 高祖得知后十分稱贊,賞賜萬歲家十萬錢,萬歲回朝后,提升他做了左領軍將軍?! 那埃蠈幰娜遂嗤鎭硗督?,讓他做了昆州刺史,不久他又背叛朝廷?! ∮谑俏扇f歲任行軍總管率兵討伐。 從蜻蛉川進軍,經過弄凍,穿過小勃弄,大勃弄,到達南中?! ∨衍娗昂篑v扎要道,萬歲一一攻破了?! ∩钊霂装倮锖?,看見諸葛亮記功碑,碑文背面寫著:“萬歲以后,超過我的就過此界。”萬歲命令左右推倒石碑繼續前進?! 《蛇^西二河,進入渠濫川,行軍一千多里,擊破三十多部落,俘虜男女二萬多人?! ∫娜耸终痼@,派人請求投降,獻上的明珠大到一寸。 萬歲于是刻石碑稱頌隋朝功德,并派使者飛報皇上,要求押帶爨玩回朝,皇上下詔同意。 爨玩暗懷二心,不愿入朝,因此用金銀財寶賄賂萬歲,萬歲受賄于是放走了他,自己就帶兵返回了。 蜀王當時在益州,知道他接受了賂賄,派使者想索取財寶,萬歲得知后將全部金銀珠寶沉到江底,蜀王一無所獲?! ∪f歲因平爨玩立功提升為柱國。 晉王楊廣虛懷敬重他,并用朋友的禮節待他?! 』噬现浪粫x王看好,就派萬歲監管晉王府的軍中事務?! 〉诙?,爨玩又反叛朝廷,蜀王乘機上告萬歲,說他昔日受賄放賊,致使邊防又生戰火,并說萬歲毫無大臣節操?! 』噬厦钭肪窟@件事,事情都被驗證,按罪應判死刑。 皇上大發脾氣說:“我原以為你是個良臣,怎么如今官職大俸祿重,反而變成國賊了呢?”回頭對有司說:“明天就殺掉他?!比f歲害怕處死而認罪,叩頭請求饒命?! ∽笃蜕涓呲^、左衛大將軍元..等替萬歲求情:“史萬歲才略非同一般,每次率軍作戰,身先士卒,又善于撫恤將士,大家樂意為他效力,即使是古代名將也難超過他?!被噬吓瓪馍韵饬巳f歲的死罪,將他罷官為民。 一年后又恢復了官職?! 〔痪萌魏又荽淌罚秩涡熊娍偣苋シ朗睾巳肭??! ¢_皇末年,突厥的達頭可汗侵犯邊境,皇上令晉王和楊素從靈武出發,漢王楊諒和萬歲從馬邑進軍。 萬歲率領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藥王、楊義臣越過邊界,到達大斤山,與胡兵相遇?! ∵_頭可汗派使者偵問:“隋軍主帥是誰?”使者回報道:“是史萬歲?!蓖回嗜擞謫枺骸澳皇嵌鼗褪刈涫啡f歲?”使者答:“是他?!边_頭聽說是萬歲帶兵,害怕得率軍撤離了戰場?! ∪f歲率兵追趕一百多里才趕上了他們,擊敗了突厥,斬殺了幾千人,驅逐敵軍到沙漠里幾百里,敵人四處逃竄。 楊素害怕萬歲功大對自己不利,于是讒害萬歲說:“突厥已經投降了,況且他們本來不是侵略,只是放牧而已?!币虼穗[瞞了他的功勞。 萬歲幾次上書陳述情況,但皇上還是沒了解到真實情況。 這時,皇上從仁壽宮剛回京都,廢掉了皇太子,窮究東宮黨羽。 皇上問萬歲在什么地方,萬歲實際在朝中,楊素見皇上正怒氣沖沖,于是趁機說:“萬歲拜訪東宮去了。”用以激怒皇上?! 』噬舷嘈帕藯钏氐脑挘钫賮砣f歲。 當時萬歲所帶領的將士在朝喊冤枉的有幾百人,萬歲對他們說:“我今天把你們的功勞極力地陳述給皇上,事情會解決好的。”就去拜見皇上,陳述將士有功,卻被朝廷壓抑,他的語氣激昂憤慨,對皇上也不順從?! 』噬霞づ?,命令左右當場摔死了他?! ∪f歲死后皇上后悔不及,但為了尊嚴,還是下詔列出許多罪名?! ∷赖哪且惶烊珖舷碌弥⒌?,認識或不認識萬歲的,沒有一個不惋惜的?! ∪f歲為將領,不嚴治軍隊,讓士兵自由隨便,夜晚也沒有人警備,敵人卻不敢偷襲。 面對敵軍,隨機應變,沒有一定的方略,稱為良將。達奚長儒
達奚長儒,字富仁,代人也。祖俟,魏定州刺史。父慶,驃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長儒少懷節操,膽烈過人。十五襲爵樂安公。魏大統中,起家奉車都尉。周太 祖引為親信,以質直恭勤,授大都督。數有戰功,假輔國將軍,累遷使持節、撫軍 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平蜀之役,恆為先鋒,攻城野戰,所當必破之。除車騎大將 軍、儀同三司,增邑三百戶。天和中,除渭南郡守,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從武帝平齊,遷上開府,進爵成安郡公,邑千二百戶,別封一子縣公。宣政元年, 除左前軍勇猛中大夫。后與烏丸軌圍陳將吳明徹于呂梁,陳遣驍將劉景率勁勇七千 來為聲援,軌令長儒逆拒之。長儒于是取車輪數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連轂相 次,以待景軍。景至,船艦礙輪不得進,長儒乃縱奇兵,水陸俱發,大破之,俘數 千人。及獲吳明徹,以功進位大將軍。尋授行軍總管,北巡沙塞,卒與虜遇,接戰, 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謙舉兵于蜀,沙氐上柱國楊永安扇動利、興、武、文、沙、 龍等六州以應謙,詔長儒擊破之。謙二子自京師亡歸其父,長儒并捕斬之。高祖受 禪,進位上大將軍,封蘄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戶。
開皇二年,突厥沙缽略可汗并弟葉護及潘那可汗眾十馀萬,寇掠而南,詔以長 儒為行軍總管,率眾二千擊之。遇于周,眾寡不敵,軍中大懼,長儒慷慨,神色愈 烈。為虜所沖突,散而復聚,且戰且行,轉斗三日,五兵咸盡,士卒以拳毆之,手 皆見骨,殺傷萬計,虜氣稍奪,于是解去。長儒身被五創,通中者二;其戰士死傷 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隴,既逢長儒,兵皆力戰,虜意大沮,明日,于戰處 焚尸慟哭而去。高祖下詔曰:“突厥猖狂,輒犯邊塞,犬羊之眾,彌亙山原。而長 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賊,所部之內,少將百倍,以晝通宵,四面抗敵,凡十有四戰, 所向必摧。兇徒就戮,過半不反,鋒刃之馀,亡魂竄跡。自非英威奮發,奉國情深, 撫御有方,士卒用命,豈能以少破眾,若斯之偉?言念勛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國, 馀勛回授一子。其戰亡將士,皆贈官三轉,子孫襲之。”
其年,授寧州刺史,尋轉鄜州刺史,母憂去職。長儒性至孝,水漿不入口五日, 毀悴過禮,殆將滅性,天子嘉嘆。起為夏州總管三州六鎮都將事,匈奴憚之,不敢 窺塞。以病免。又除襄州總管,在職二年,轉蘭州總管。高祖遣涼州總管獨孤羅、 原州總管元褒、靈州總管賀若誼等發卒備胡,皆受長儒節度。長儒率眾出祁連山北, 西至蒲類海,無虜而還?!娃D荊州總管三十六州諸軍事,高祖謂之曰:“江陵要 害,國之南門,今以委公,聯無慮也。”歲馀,卒官。謚曰威。子暠,大業時,官 至太仆少卿。
○賀婁子干
賀婁子干,字萬壽,本代人也。隨魏氏南遷,世居關右。祖道成,魏侍中、太 子太傅。父景賢,右衛大將軍。子干少以驍武知名。周武帝時,釋褐司水上士,稱 為強濟。累遷小司水,以勤勞,封思安縣子,俄授使持節、儀同大將軍。大象初, 領軍器監,尋除秦州刺史,進爵為伯。
及尉迥作亂,子干與宇文司錄從韋孝寬討之。遇賊圍懷州,子干與宇文述等擊 破之。高祖大悅,手書曰:“逆賊尉迥,敢遣蟻眾,作寇懷州。公受命誅討,應機 蕩滌,聞以嗟贊,不易可言。丈夫富貴之秋,正在今日,善建功名,以副朝望也?!?其后每戰先登,及破鄴城,與崔弘度逐迥至樓上。進位上開府,封武川縣公,邑三 千戶,以思安縣伯別封子皎。
開皇元年,進爵巨鹿郡公。其年,吐谷渾寇涼州,子干以行軍總管從上柱國元 諧擊之,功最優,詔褒美。高祖慮邊塞未安,即令子干鎮涼川。明年,突厥寇蘭川, 子干率眾拒之,至可洛峐山,與賊相遇。賊眾甚盛,子干阻川為營,賊軍不得水數 日,人馬甚敝,縱擊,大破之。于是冊授子干為上大將軍曰:“於戲!敬聽朕命。 唯爾器量閑明,志情強果,任經武將,勤績有聞。往歲兇丑未寧,屢驚疆埸,拓土 靜亂,殊有厥勞。是用崇茲賞典,加此車服,往欽哉!祗承榮冊,可不慎歟!”征 授營新都副監,尋拜工部尚書。其年,突厥復犯塞,以行軍總管從竇榮定擊之。子 干別路破賊,斬首千馀級,高祖嘉之,遣通事舍人曹威赍優詔勞勉之。子干請入朝, 詔令馳驛奉見。吐谷渾復寇邊,西方多被其害,命子干討之。馳驛至河西,發五州 兵,入掠其國,殺男女萬馀口,二旬而還。高祖以隴西頻被寇掠,甚患之。彼俗不 設村塢,敕子干勒民為堡,營田積谷,以備不虞。子干上書曰:“比者兇寇侵擾, 蕩滅之期,匪朝伊夕。伏愿圣慮,勿以為懷。今臣在此,觀機而作,不得準詔行事。 且隴西、河右,土曠民稀,邊境未寧,不可廣為田種。比見屯田之所,獲少費多, 虛役人功,卒逢踐暴。屯田疏遠者,請皆廢省。但隴右之民以畜牧為事,若更屯聚, 彌不獲安。只可嚴謹斥候,豈容集人聚畜。請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鎮戍連接, 烽候相望,民雖散居,必謂無慮?!备咦鎻闹?。俄而虜寇岷、洮二州,子干勒兵赴 之,賊聞而遁去。
高祖以子干曉習邊事,授榆關總管十鎮諸軍事。歲馀,拜云州刺史,甚為虜所 憚。后數年,突厥雍虞閭遣使請降,并獻羊馬。詔以子干為行軍總管,出西北道應 接之。還拜云州總管,以突厥所獻馬百匹、羊千口以賜之,乃下書曰:“自公守北 門,風塵不警。突厥所獻,還以賜公?!蹦笐n去職。朝廷以榆關重鎮,非子干不可, 尋起視事。十四年,以病卒官,時年六十。高祖傷惜者久之,賻縑千匹,米麥千斛, 贈懷、魏等四州刺史,謚曰懷。子善柱嗣,官至黔安太守。
子干兄詮,亦有才器,位至銀青光祿大夫、鄯純深三州刺史、北地太守、東安 郡公。
○史萬歲
史萬歲,京兆杜陵人也。父靜,周滄州刺史。萬歲少英武,善騎射,驍捷若飛。 好讀兵書,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齊戰于芒山,萬歲時從父入軍,旗鼓正相望, 萬歲令左右趣治裝急去。俄而周師大敗,其父由是奇之。武帝時,釋褐侍伯上士。 及平齊之役,其父戰沒,萬歲以忠臣子拜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
尉迥之亂也,萬歲從梁士彥擊之。軍次馮翊,見群雁飛來,萬歲謂士彥曰: “請射行中第三者?!奔壬渲瑧叶?,三軍莫不悅服。及與迥軍相遇,每戰先 登。鄴城之陣,官軍稍卻,萬歲謂左右曰:“事急矣,吾當破之。”于是馳馬奮擊, 殺數十人,眾亦齊力,官軍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將軍。
爾硃勛以謀反伏誅,萬歲頗相關涉,坐除名,配敦煌為戍卒。其戍主甚驍武, 每單騎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馬,輒大克獲。突厥無眾寡莫之敢當。其人深自矜負, 數罵辱萬歲。萬歲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試令馳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 可。”萬歲請弓馬,復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歸。戍主始善之,每與同行,輒入突 厥數百里,名詟北夷。竇榮定之擊突厥也,萬歲詣轅門請自效。榮定數聞其名,見 而大悅。因遣人謂突厥曰:“士卒何罪過,令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突厥許諾,因遣一騎挑戰。榮定遣萬歲出應之,萬歲馳斬其首而還。突厥大驚,不 敢復戰,遂引軍而去。由是拜上儀同,領車騎將軍。平陳之役,又以功加上開府。
及高智慧等作亂江南,以行軍總管從楊素擊之。萬歲率眾二千,自東陽別道而 進,逾嶺越海,攻陷溪洞不可勝數。前后七百馀戰,轉斗千馀里,寂無聲問者十旬, 遠近皆以萬歲為沒。萬歲以水陸阻絕,信使不通,乃置書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 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悅,上其事。高祖嗟嘆,賜其家錢十萬,還拜左領軍將軍。 先是,南寧夷爨來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復叛。遂以萬歲為行軍總管,率眾擊之。 入自蜻蛉川,經弄凍,次小勃弄、大勃弄,至于南中。賊前后屯據要害,萬歲皆擊 破之。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碑,銘其背曰:“萬歲之后,勝我者過此。”萬歲 令左右倒其碑而進。渡西二河,入渠濫川,行千馀里,破其三十馀部,虜獲男女二 萬馀口。諸夷大懼,遣使請降,獻明珠徑寸。于是勒石頌美隋德。萬歲遣使馳奏, 請將入朝,詔許之。爨玩陰有二心,不欲詣闕,因賂萬歲以金寶,萬歲于是舍玩而 還。蜀王時在益州,知其受賂,遣使將索之。萬歲聞而悉以所得金寶沉之于江,索 無所獲。以功進位柱國。晉王廣虛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禮。上知為所善,令萬歲督 晉府軍事。明年,爨玩復反,蜀王秀奏萬歲受賂縱賊,致生邊患,無大臣節。上令 窮治其事,事皆驗,罪當死。上數之曰:“受金放賊,重勞士馬。朕念將士暴露,寢 不安席,食不甘味,卿豈社稷臣也?”萬歲曰:“臣留爨玩者,恐其州有變,留以 鎮撫。臣還至瀘水,詔書方到,由是不將入朝,實不受賂?!鄙弦匀f歲心有欺隱, 大怒曰:“朕以卿為好人,何乃官高祿重,翻為國賊也?”顧有司曰:“明日將斬 之?!比f歲懼而服罪,頓首請命。左仆射高颎、左衛大將軍元旻等進曰:“史萬歲 雄略過人,每行兵用師之處,未嘗不身先士卒,尤善撫御,將士樂為致力,雖古名 將未能過也。”上意少解,于是除名為民。歲馀,復官爵。尋拜河州刺史,復領行 軍總管以備胡。
開皇末,突厥達頭可汗犯塞,上令晉王廣及楊素出靈武道,漢王諒與萬歲出馬 邑道。萬歲率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藥王、楊義臣等出塞,至大斤山,與虜相遇。 達頭遣使問曰:“隋將為誰?”候騎報:“史萬歲也?!蓖回蕪蛦栐唬骸暗梅嵌鼗?戍卒乎?”候騎曰:“是也?!边_頭聞之,懼而引去。萬歲馳追百馀里乃及,擊大 破之,斬數千級,逐北入磧數百里,虜遁逃而還。楊素害其功,因譖萬歲云:“突 厥本降,初不為寇,來于塞上畜牧耳。”遂寢其功。萬歲數抗表陳狀,上未之悟。 會上從仁壽宮初還京師,廢皇太子,窮東宮黨與。上問萬歲所在,萬歲實在朝堂, 楊素見上方怒,因曰:“萬歲謁東宮矣。”以激怒上。上謂為信然,令召萬歲,時 所將士卒在朝稱冤者數百人,萬歲謂之曰:“吾今日為汝極言于上,事當決矣?!?既見上,言將士有功,為朝廷所抑,詞氣憤厲,忤于上。上大怒,令左右暴殺之。 既而悔,追之不及,因下詔罪萬歲曰:“柱國、太平公萬歲,拔擢委任,每總戎機。 往以南寧逆亂,令其出討。而昆州刺史爨玩包藏逆心,為民興患。朕備有成敕,令 將入朝。萬歲乃多受金銀,違敕令住,致爨玩尋為反逆,更勞師旅,方始平定。所 司檢校,罪合極刑,舍過念功,恕其性命,年月未久,即復本官。近復總戎,進討 蕃裔?!⊥回蔬_頭可汗領其兇眾,欲相拒抗,既見軍威,便即奔退,兵不血刃,賊 徒瓦解。如此稱捷,國家盛事,朕欲成其勛庸,復加褒賞。而萬歲、定和通簿之日, 乃懷奸詐,妄稱逆面交兵,不以實陳,懷反覆之方,弄國家之法。若竭誠立節,心 無虛罔者,乃為良將,至如萬歲,懷詐要功,便是國賊,朝憲難虧,不可再舍。” 死之日,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莫不冤惜。
萬歲為將,不治營伍,令士卒各隨所安,無警夜之備,虜亦不敢犯。臨陣對敵, 應變無方,號為良將。有子懷義。
○劉方馮昱 王璟 李充 楊武通 陳永貴 房兆
劉方,京兆長安人也。性剛決,有膽氣。仕周承御上士,尋以戰功拜上儀同。 高祖為丞相,方從韋孝寬破尉迥于相州,以功加開府,賜爵河陰縣侯,邑八百戶。 高祖受禪,進爵為公。開皇三年,從衛王爽破突厥于白道,進位大將軍。其后歷甘、 瓜二州刺史,尚未知名。仁壽中,會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亂,據越王故城,遣其兄子 大權據龍編城,其別帥李普鼎據烏延城。左仆射楊素言方有將帥之略,上于是詔方 為交州道行軍總管,以度支侍郎敬德亮為長史,統二十七營而進。方法令嚴肅,軍 容齊整,有犯禁者,造次斬之。然仁而愛士,有疾病者,親自撫養。長史敬德亮從 軍至尹州,疾甚,不能進,留之州館。分別之際,方哀其危篤,流涕嗚咽,感動行 路。其有威惠如此,論者稱為良將。至都隆嶺,遇賊二千余人來犯官軍,方遣營主 宋纂、何貴、嚴愿等擊破之。進兵臨佛子,先令人諭以禍福,佛子懼而降,送于京 師。其有桀黠者,恐于后為亂,皆斬之。
尋授歡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經略林邑。方遣欽州刺史寧長 真、歡州刺史李暈、上開府秦雄以步騎出越常,方親率大將軍張愻、司馬李綱舟師 趣比景。高祖崩,煬帝即位,大業元年正月,軍至???。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險,方 擊走之。師次阇黎江,賊據南岸立柵,方盛陳旗幟,擊金鼓,賊懼而潰。既渡江, 行三十里,賊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創,卻蹂其陣,王師力戰,賊 奔于柵,因攻破之,俘馘萬計。于是濟區粟,度六里,前后逢賊,每戰必擒。進至 大緣江,賊據險為柵,又擊破之。逕馬援銅柱,南行八日,至其國都。林邑王梵志 棄城奔海,獲其廟主金人,污其宮室,刻石紀功而還。士卒腳腫,死者十四五。方 在道遇患而卒,帝甚傷惜之,乃下詔曰:“方肅承廟略,恭行天討,飲冰湍邁,視 險若夷。摧鋒直指,出其不意,鯨鯢盡殪,巢穴咸傾,役不再勞,肅清海外。致身 王事,誠績可嘉,可贈上柱國、盧國公?!弊油ㄈ仕?。
開皇時,有馮昱、王厓、李充、楊武通、陳永貴、房兆,俱為邊將,名顯當時。 昱、厓,并不知何許人也。昱多權略,有武藝。高祖初為丞相,以行軍總管與王誼、 李威等討叛蠻,平之,拜柱國。開皇初,又以行軍總管屯乙弗泊以備胡。突厥數萬 騎來掩之,昱力戰累日,眾寡不敵,竟為虜所敗,亡失數千人,殺虜亦過當。其后 備邊數年,每戰常大克捷。勇善射,高祖以其有將帥才,每以行軍總管屯兵江北, 御陳寇。數有戰功,為陳人所憚。伐陳之役,及高智慧反,攻討皆有殊績。官至柱 國、白水郡公。充,隴西成紀人也。少慷慨,有英略。開皇中,頻以行軍總管擊突 厥有功,官至上柱國、武陽郡公、拜朔州總管,甚有威名,為虜所憚。后有人譖其 謀反,征還京師,上譴怒之。充性素剛,遂憂憤而卒。武通,弘農華陰人,性果烈, 善馳射。數以行軍總管討西南夷,每有功,封白水郡公,拜左武衛大將軍。時黨項 羌屢為邊患,朝廷以其有威名,歷岷、蘭二州總管以鎮之。后與周法尚討嘉州叛獠, 法尚軍初不利,武通率數千人,為賊斷其歸路。武通于是束馬懸車,出賊不意,頻 戰破之。賊知其孤軍無援,傾部落而至。武通轉斗數百里,為賊所拒,四面路絕。 武通輕騎接戰,墜馬,為賊所執,殺而啖之。永貴,隴右胡人也,本姓白氏,以勇 烈知名。高祖甚親愛之,數以行軍總管鎮邊,每戰必單騎陷陣。官至柱國、蘭利二 州總管,封北陳郡公。兆,代人也,本姓屋引氏,剛毅有武略。頻為行軍總管擊胡, 以功官至柱國、徐州總管。并史失其事。
史臣曰:長儒等結發從戎,俱有驍雄之略;總統師旅,各擅御侮之功。長儒以 步卒二千抗十萬之虜,師殲矢盡,勇氣彌歷,壯哉!子干西涉青海,北臨玄塞,胡 夷懾憚,烽候無警,亦有可稱。萬歲實懷智勇,善撫士卒,人皆樂死,師不疲勞。 北卻匈奴,南平夷、獠,兵鋒所指,威驚絕域。論功杖氣,犯忤貴臣,偏聽生奸, 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廣之風焉。劉方號令無私,治軍嚴肅,克剪林邑,遂清 南海,徼外百蠻,無思不服。凡此諸將,志烈過人,出當推轂之重,入受爪牙之寄, 雖馬伏波之威行南裔,趙充國之聲動西羌,語事論功,各一時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