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隋書_列傳卷十三部分譯文

查閱典籍:《隋書》——「隋書·列傳卷十三」原文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  祖父楊暄是魏朝的輔國將軍、諫議大夫。  父親楊敷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齊。  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有遠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書仆射楊寬認為他很不一般,常對子孫說:“處道不是一般的人,他日一定出類拔萃,無與倫比,不是你們趕得上的。”楊素后來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他們勤奮好學,研究探討精心專誠,從不感到疲倦,因而很多方面都精通或者涉獵。  他善于寫文章,善長草書、隸書,很留心通過觀察風向占卜吉兇。  楊素長髯豐額,有一副英雄豪杰的儀表。  北周大冢宰宇文護召他當了中外記室,后轉任禮曹,升任為大都督。  周武帝親自統領一切事務后,楊素因父親堅守氣節在齊喪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就上表申述道理。  武帝沒有應允,他又一再堅持。  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將其斬首。  楊素理直氣壯地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該的。”武帝壯其言,于是追封楊敷為大將軍,謚號“忠壯”,并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逐漸被禮遇。  武帝命令楊素起草詔書,他一揮而就,而且詞藻文義均美。  武帝嘉獎他,對他說:“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沒有榮華富貴。”楊素應聲回答說:“我只怕富貴來逼我,我卻無心謀取富貴。”平定北齊時,楊素請求率領父親先前的部下作先鋒。  武帝應允了他,并且賜給他一條竹鞭,說:“我正要驅使天下,所以把這件東西賜給你。”楊素跟隨齊王宇文憲在河陰和齊人交戰,因戰功被封為清河縣子,食邑五百戶。  這年武帝又授予楊素司城大夫之職。  第二年,楊素又跟隨宇文憲攻取晉州。  宇文憲屯兵于雞棲原,北齊國主率領大軍攻來,宇文憲因害怕連夜逃走,齊軍緊追不舍,宇文憲部下大多失散。  楊素和十多位驍勇之將竭力苦戰,才使宇文憲幸免于難。  這以后,楊素屢建戰功。  北齊平定后,楊素被加官為上開府,改封為成安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并賞賜給他糧食、布帛、奴婢、牲畜。  后來楊素跟隨王軌在呂梁擊敗陳將吳明徹,管理東楚州的事務。  武帝又封他的弟弟楊慎為義安侯。  陳將樊毅在泗口筑城,楊素擊走了他,并蕩平了他所筑的城墻。  周宣帝登基后,楊素繼承了父親臨貞縣公的爵位。  宣帝又封他的弟弟楊約為安成公。  不久跟隨韋孝寬巡行淮河以南,楊素又單獨攻下了盱眙、鐘離兩地。  高祖當丞相時,楊素便與高祖深深交好,高祖很看重他,派他做汴州刺史。  赴任途中,走到洛陽,恰逢尉遲迥叛亂,滎州刺史宇文胄占據虎牢和尉遲迥相應,楊素不能前行。  高祖拜楊素為大將軍,調發河內之兵進攻宇文胄。  打敗宇文胄后,楊素升為徐州總管,又進位為柱國,加授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戶。  他的弟弟楊約也被封為臨貞縣公。  高祖受禪后,加封楊素為上柱國。  開皇四年(584),拜他為御史大夫。  楊素的妻子鄭氏性情兇暴蠻橫,楊素曾怨恨地說:“我如果當了天子,你一定不能作皇后。”鄭氏把這話奏給高祖,他因此被免官。  高祖正想謀取江南,這之前,楊素曾多次進獻奪取陳國的計策,沒多久,高祖就拜楊素為信州總管,賞賜給他錢一百萬、錦一千段、馬兩百匹而派他去信州。  楊素住在永安,造了一種大船,名叫五牙,上面建了五層高樓,高達一百多尺,前后左右共配置了六部名為“柏竿”的戰具,都高五十尺。  船上可容納八百多名士兵,旗幟放在上邊。  另外一種船,稍稍小一些,起名黃龍,可配置士兵一百來人。  其余的平乘船、舴艋舟,各有不同。  等到大舉伐陳時,高祖封楊素為行軍元帥,率領水軍奔赴三硤。  大軍行至流頭灘,陳將戚欣憑借一百多艘青龍船,屯兵幾千人駐守在狼尾灘,阻擋大軍去路。  那里地勢峻峭險要,將領們都憂心忡忡。  楊素說:“成敗在此一舉。  如果我們白天乘船而下,他們就會看見我們,灘險水急,天制不由人力,那么我們就失去了有利的條件。”于是決定在夜里攻其不備。  楊素親自率領上千艘黃龍艦,命令士兵把枚銜在口中,悄悄順流而下,并派遣開府王長襲率領步兵從南岸進攻戚欣另外的營寨,命令大將軍劉仁恩率領披甲持械的騎兵進攻白沙北岸。  天快亮的時候,隊伍都抵達了目的地。  進攻敵軍,戚欣大敗而逃,他的部下全部被俘。  楊素安撫俘虜后送走了他們,秋毫無犯,陳國人非常高興。  楊素率領水軍繼續東下,大小戰船鋪滿了整了江面,旌旗盔甲在陽光下鮮艷耀眼。  楊素端坐在平乘大船之上,容貌體魄雄健魁偉,陳國人望而生畏,都說:“清河公就是長江之神啊!”陳國南康內史呂仲肅屯兵岐亭,正好占據了江峽。  他在北岸鑿穿巖石,連接了三條鐵鎖鏈,橫斷長江上游,用來阻擋戰船前進。  楊素和仁恩先登陸攻打呂仲肅的營寨,呂仲肅的隊伍夜里潰逃,楊素從容地除掉了那些鐵鏈。  呂仲肅又占領荊門的延洲。  楊素派巴..之地的士兵一千人,分乘四艘五牙船,用船漿擊碎了十多艘敵艦,于是大破敵軍,俘虜敵兵兩千多人,呂仲肅一人逃脫。  陳后主派信州刺史顧覺鎮守安蜀城,荊州刺史陳紀鎮守公安,他們都因害怕楊素而退走。  從此,巴陵以東無人敢守。  湘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派使節懇請投降。  楊素順流而下,直抵漢口,和秦孝王會合。  班師回朝后,高祖拜楊素為荊州總管,晉封郢國公,食邑三千戶,實食長壽縣的一千戶。  高祖又封他的兒子玄感為儀同,封玄獎為清河郡公。  并賞賜綿絹一萬段,糧食一萬石,還有一些黃金、珠寶,又把陳后主的妹妹和女樂十四人也賞賜給他。  楊素對皇上說:“鄉里名叫‘勝母’,孝子曾子就不進去;叛逆之人王誼,以前曾分封于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樣。”于是高祖改封他為越國公,不久又拜納言之職。  一年多后,轉任內史令。  不久,江南人李棱等聚眾叛亂,多的達幾萬人,少的也有幾千人,互相響應,殺害官吏。  高祖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眾討伐。  叛賊朱莫問自稱南徐州刺史,以重兵占據京口。  楊素率領水軍從揚子津攻入,進而擊敗了他們。  晉陵的顧世興自稱為太守,和他的都督鮑遷等又來拒戰。  楊素迎戰破敵,活捉鮑遷,俘虜敵兵三千多人。  楊素又進而攻打無錫叛賊葉略,又鏟平叛軍。  吳郡的沈玄憎、沈杰等人派兵包圍了蘇州,刺史皇甫績屢戰不利。  楊素率部援助他。  玄憎情勢窘迫,逃奔南沙賊首陸孟孫。  楊素在松江和孟孫交戰,大破叛軍,活捉了陸孟孫和玄憎。  黝、歙的賊首沈雪、沈能憑借營寨獨自堅持,楊素又將其掃平。  浙江的賊首高智慧自號為東揚州刺史,有上千艘戰船,駐扎在險要的地方,兵力很強。  楊素軍進攻他,戰斗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下午申時,終于苦戰破敵。  高智慧逃到了海上,楊素緊追不舍,隨著余姚漂洋過海來到了永嘉。  高智慧前來拒戰,楊素打跑了他,擒獲了賊兵幾千人。  叛賊之首汪文進自稱天子,占據東陽,任他的黨徒蔡道人為司空,派他據守樂安。  楊素前往討伐,全部平定了他們,接著又擊敗了永嘉賊首沈孝徹。  然后,楊素從陸路來到天臺,揮兵直指臨海郡,追捕那些漏網的叛賊。  這次出征前前后后共經歷了一百多次戰斗,只剩下高智慧還逃守在閩越之間。  高祖因為楊素長期在外,征旅勞累,下詔命令他駕乘驛車回朝休息。  加封他的兒子楊玄感為上開府,賞賜彩色的絲織品三千段。  楊素因為叛賊還沒有消滅干凈,怕養成后患,又請求出征。  高祖下詔書表彰了他的功績,又委任以元帥之職,命令他統管前方軍民事務,率領大軍,捕拿那些逃散的叛賊。  于是楊素又乘驛車來到會稽。  這之前,泉州人王國慶,本是南安的豪族,他殺死了刺史劉弘,占據泉州叛亂,眾多逃亡的叛賊都歸附了他。  他自以為海路險阻,北方人不習慣,就沒有設置海上防御的隊伍。  楊素卻偏偏從海上掩襲而至,王國慶驚慌失措,棄州而逃,余黨逃散海島,或者據守山洞。  楊素派人從水陸兩路分頭追捕,并且暗中叫人對王國慶說:“你的罪狀,累計起來處以死刑還不夠。  只有斬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責。”王國慶于是把高智慧押來,在泉州將其斬首。  其余那些被打散的黨羽,也都來投降,江南大為安定。  高祖派遣左領將軍獨孤陀到浚儀迎接犒賞楊素。  等楊素回到京城,來問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高祖拜楊素的兒子玄獎為儀同,賞賜黃金四十斤,外加一個銀瓶,里面盛滿了金錢,細絹三千段,馬兩百匹,羊兩千口,官田一百頃,住宅一處。  并且任命楊素取代蘇威做了尚書右仆射,和高赹一同執掌朝政。  楊素性情粗疏而口才好,尊卑貴賤都放在心里,朝廷大臣之中,他非常推舉高赹,敬重牛弘,深交薛道衡,而對蘇威卻不屑一顧。  朝中其余的權貴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學、本領、氣度、風格比高赹要強;至于用自己的誠心體察國事,處理事情公平適當,有宰相的見識氣度,就比高赹差遠了。  不久,高祖命令楊素監管營造仁壽宮,楊素指揮平山填谷,督促勞役十分嚴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宮殿旁邊經常聽到鬼哭聲。  仁壽宮修好后,高祖命令高赹前往察看,高赹報告說宮殿修得過于綺麗,損失民工太多,高祖心里頗不高興。  楊素憂慮懼怕,卻想不出什么辦法,只好在北門啟奏獨孤皇后說:“帝王理當有一些行宮、別墅,現在天下太平,我們僅僅修造了這么一座宮殿,哪里就談得上浪費了呢!”皇后把這番話轉告高祖,高祖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于是賜給楊素一百萬錢,三千段錦絹。  開皇十八年(598),突厥達頭可汗進犯邊塞。  高祖拜楊素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出塞討伐,并賜給他織物兩千段、黃金一百斤。  這之前,眾將和突厥人作戰,總是擔心胡人的戰馬橫沖直撞,都把戰車和步卒騎兵相互摻雜,與形似鹿角的障礙物一起布成方陣,騎兵在方陣之內。  楊素對別人說:“這只是鞏固防御的途徑,而不是奪取勝利的方法。”于是全部廢除了原來的作法,命令諸軍布設騎兵方陣。  達頭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是天助我!”并且下馬直拜上天,然后率領精兵十多萬攻來。  楊素奮力出擊,大敗敵騎。  達頭受重傷逃走,其余被殺死殺傷的不計其數,幸存者都哭號著逃跑了。  高祖下詔書大大表揚楊素,賞賜給他細絹兩萬匹,外加一條萬釘寶帶,加封他的兒子玄感為大將軍,玄獎、玄縱、積善一并升為上儀同。  楊素很有隨機應變的謀略,總是把握好時機去同敵人作戰,他應對情況的變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軍隊嚴厲有序,如果有誰違犯了軍令,他就立即斬首,沒有寬容的。  每次臨戰之前,他總是尋找別人的過失而將其殺掉,多時達一百來人,少的時候也不下十來個,血流滿地,他仍然談笑自如。  等到兩軍對壘,他總是先命令一兩百人前去和敵人交戰,攻破敵陣倒還罷了,如果沒能攻破敵陣而敗回來的,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律處死。  然后再派兩三百人繼續進攻,作法和先前一樣。  將士們兩腿發抖,害怕至極,認為進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戰無不勝,楊素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名將。  楊素當時受到重用寵信,他說的話高祖沒有不聽的。  那些跟隨他出征討伐的人,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功勞,就會記載下來,至于跟隨其他將軍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擠掉。  所以楊素雖然嚴厲殘忍,士兵們還是愿意跟著他。  開皇二十年(600),晉王楊廣為靈朔道行軍元帥,楊素為長史。  晉王降低自己的身份交結楊素,后作太子,也是楊素的主意。  仁壽初年,楊素取代高赹做了尚書左仆射。  高祖賞賜給他好馬一百匹、母馬兩百匹、奴婢一百口。  這一年,高祖又拜楊素為行軍元帥,前往云州攻打突厥,連連破敵。  突厥逃跑,楊素率領騎兵緊追不舍,到夜里終于趕上。  楊素想再次進攻,又怕敵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騎兵稍稍跟在后邊。  他于是親自帶領兩名騎兵和兩個投降的突厥人潛入敵陣,同敵人一起前行,敵人沒有發覺。  等到敵人停下來,止宿屯駐的地方還沒安排好,楊素命令后邊的騎兵突然襲擊,大敗他們。  從此,突厥人逃得遠遠的,磧南再沒有他們的蹤跡了。  因為這次的戰功,高祖讓楊素的兒子玄感進位柱國,玄縱為淮南郡公,并賞賜給他織物兩萬段。  文獻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規模制度,大多出自楊素之手。  高祖認為很好,下詔書大大表彰他的功勞,封他的一個兒子為義康郡公,食邑一萬戶,世代承襲,并賞賜給他良田三十頃,絹一萬段,米一萬石,金缽一個,裝滿了金子,銀缽一個,盛滿了珠寶,外加綾、錦共五百段。  當時楊素一天比一天顯貴榮耀,他的弟弟楊約、叔父楊文思、楊文紀以及族父楊異,都是尚書,位列公卿。  諸子雖無汗馬之勞,也都官至柱國、刺史。  楊素家童幾千人,后院披羅掛綺的樂妓小妾就以千計。  府第華麗奢侈,規模體制摹仿皇宮。  當時有一個叫鮑亨的人,很會寫文章,還有一個叫殷胄的,精通草書、隸書,都是江南的讀書人,卻因為高智慧的緣故埋沒為楊素的家奴。  楊素的內外親戚和過去屬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靜顯要之職。  楊素的顯貴,近代無人可與他相比。  煬帝剛做太子的時候,非常顧忌蜀王楊秀,就和楊素謀劃陷害他,最后使楊秀被廢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違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誠地為國事著想,像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等,楊素也在暗地里中傷他們。  如果歸附奉迎他或者是他親戚,即使無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薦提拔。  朝廷內外沒有不怕他、不歸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書柳述憑著自己駙馬的身份,多次在高祖面前說楊素的壞話。  大理寺卿梁毗上書高祖,說楊素作威作福。  高祖于是逐漸疏遠和猜忌楊素,后來下來力令說:“仆射是朝廷的輔政大臣,不可親自處理那些細小的事務,只須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討論一些國家大事就行了。”表面上顯示對他的尊崇、優待,實際上剝奪了他的權力。  直到仁壽末,楊素不再處理事務。  高祖曾賞賜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楊素名列第一,高祖親將外國進貢來的金精盤,價值萬兩,賜給了楊素。  仁壽四年(604),楊素跟隨高祖駕臨仁壽宮,高祖又多次賞賜宴席。  等到高祖病重,楊素和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人入宮侍候。  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的大寶殿,怕高祖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須要預先防備,于是親自寫了一封信,封好送出來問楊素。  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來報告太子。  宮人卻將回信誤送到了高祖的住處,高祖見信大怒。  這時,高祖寵愛的陳貴人又說太子對她無禮。  高祖于是大發脾氣,要召見已廢的皇子楊勇。  太子與楊素謀劃對策,楊素假傳圣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守衛,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決定,又命令張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高祖就在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內外有很多非議。  漢王楊諒謀反,派蠕蠕天保占領蒲州,燒斷了河橋,又派王耳冉子率領幾萬人與他合力防守。  楊素率領五千輕騎前去偷襲,他先隱蔽在渭口,夜間悄悄渡河,黎明時發動進攻,蠕蠕天保大敗而逃,王耳冉子因害怕而開城投降。  煬帝下詔書召回楊素。  起初,楊素出發之前就計算過幾天可以打敗敵人,結果不出所料。  煬帝又拜楊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安撫大使,率領幾萬人討伐楊諒。  當時晉州、絳州、呂州州城都被楊諒守住,楊素各派兩千人去牽制他們。  楊諒命令趙子開擁十余萬之眾,占領了所有的道路,盤踞在高壁,擺開五十里的戰陣。  楊素命令部將帶兵正面對敵,自己則率領一支隊伍潛入霍山,沿著懸崖深谷前進,直搗叛軍老巢,一舉擊敗了他們,殺死殺傷的數以萬計。  楊諒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羅駐守在介休,梁修羅聽說楊素來了,非常害怕,棄城而逃。  楊素繼續前進,到達清源,離并州還有三十里。  楊諒率領部將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訶等將近十萬人馬,前來迎戰。  楊素又打敗了他們,活捉了蕭摩訶。  楊諒退守并州,楊素進兵包圍了他,楊諒無計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黨羽也都一一鏟平。  煬帝派遣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攜帶親筆詔書慰勞楊素,楊素見詔后也上表陳述了自己的謝意。  這個月楊素回到京城,跟隨煬帝駕臨洛陽。  煬帝任楊素為營建東京的大監。  因楊素平定楊諒有功,煬帝拜他的兒子萬石、仁行,侄子玄挺都為儀同三司,并賜給他們織物五萬段、綺羅一千匹,賜楊諒妓妾二十人。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又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  前后賞賜給他的東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煬帝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公,食邑兩千五百戶。  這一年,楊素死在任上。  謚號叫“景武”,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汲郡長平上黨西河十郡太守,賜給他載喪的鍂車、為他執斑劍的儀仗四十人,以及鍂車前后的儀仗隊和樂隊,還賜給谷子小麥五千石、織物五千段,派鴻臚卿專門監督辦理喪事,并且下詔書表示哀悼。  楊素曾經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氣勢非常宏大,風韻出眾,堪稱一時的上乘之作。  寫后沒幾天,楊素就死了。  薛道衡嘆息說:“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也變得很友善了,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楊素留有文集十卷。  楊素雖然有輔佐高祖建國立業的謀略,并且有平定楊諒的功績,然而卻深為煬帝所忌。  煬帝表面顯出對他特殊的禮遇,實際上恩情卻很淡薄。  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將有重大的喪事發生,煬帝因而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煬帝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  楊素臥病在床的時候,煬帝常派一些有名的醫生前去診治侍候,并且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然而卻總在暗地里問醫生,總怕他不死去。  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經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楊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錢財,廣求家產,東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華麗,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華麗的房子都以千百來計算。  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楊素死后,他的兒子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傳。  其余幾個兒子后來因受玄感的牽連都被殺死。  史臣說:楊素年輕的時候輕生而俠義,灑脫而不受羈絆,兼有文才武略,志向遠大,常以立功揚名自期。  高祖初舉大事,將要掃清宇內、奪取天下的時候,常把一些關系重大的機密要事托付給他,總是讓他承擔起協助、輔佐的重任。  他在宇內掃盡妖孽的氣焰,使四海之內風平浪靜,沒有一點波瀾;在邊疆摧毀敵人矯健的騎兵,迫使匈奴遠逃。  推究他鏟平兇惡殘暴的敵人平定叛亂,有功之臣沒有誰能比得過他;看他那些神奇的計策和高妙的文章,堪稱一代英豪。  然而他一味地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欺詐自立于世,不走仁義的正道,阿諛奉迎皇上,使皇上的行為有些偏離;修筑建造離宮鋪張浪費,使皇上陷于奢侈的名聲;策劃廢除皇上的嫡親長子,使國家到了快要傾覆的危險境地。  最終使國家破滅,皇家的祖廟變為一片廢墟,在市井里每天受到風霜雨露的侵蝕。  探求這禍害衰敗的源頭,實在是楊素的罪過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兒子又犯上作亂。  他墳上的新土還沒有被風吹干,就遭致滿門抄斬,墳墓也被挖開,全族的人都被誅死。  這才知道壞事做多了會留下禍害,這話并非瞎說。  不守禮法的事做多了就會殃及自身,指的就是這一類的事啊!

  楊素弟約 從父文思 文紀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也。祖暄,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敷,周汾州 刺史,沒于齊。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世人多未之知,唯從叔祖魏尚書仆 射寬深異之,每謂子孫曰:“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與 安定牛弘同志好學,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于風角。美須 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中外記室,后轉禮曹,加大都督。武帝親總 萬機,素以其父守節陷齊,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許。至于再三,帝大怒,命 左右斬之。素乃大言曰:“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壯其言,由是贈敷為大 將軍,謚曰忠壯。拜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漸見禮遇。帝命素為詔書,下筆 立成,詞義兼美。帝嘉之,顧謂素曰:“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素應聲答曰: “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

  及平齊之役,素請率父麾下先驅。帝從之,賜以竹策,曰:“朕方欲大相驅策, 故用此物賜卿。”從齊王憲與齊人戰于河陰,以功封清河縣子,邑五百戶。其年授 司城大夫。明年,復從憲拔晉州。憲屯兵雞棲原,齊主以大軍至,憲懼而宵遁,為 齊兵所躡,眾多敗散。素與驍將十馀人盡力苦戰,憲僅而獲免。其后每戰有功。及 齊平,加上開府,改封成安縣公,邑千五百戶,賜以粟帛、奴婢、雜畜。從王軌破 陳將吳明徹于呂梁 ,治東楚州事。封弟慎為義安侯。陳將樊毅筑城于泗口,素擊 走之,夷毅所筑。宣帝即位,襲父爵臨貞縣公,以弟約為安成公。尋從韋孝寬徇淮 南,素別下盱眙、鐘離。

  及高祖為丞相,素深自結納。高祖甚器之,以素為汴州刺史。行至洛陽,會尉 迥作亂,滎州刺史宇文胄據武牢以應迥,素不得進。高祖拜素大將軍,發河內兵擊 胄,破之。遷徐州總管,進位柱國,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戶。以弟岳為臨貞公。高 祖受禪,加上柱國。開皇四年,拜御史大夫。其妻鄭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 天子,卿定不堪為皇后。”鄭氏奏之,由是坐免。

  上方圖江表,先是,素數進取陳之計,未幾,拜信州總管,賜錢百萬、錦千段、 馬二百匹而遣之。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馀尺,左右前 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旗幟加于上。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 馀平乘、舴艋等各有差。及大舉伐陳,以素為行軍元帥,引舟師趣三硤。軍至流頭 灘,陳將戚欣以青龍百馀艘、屯兵數千人守狼尾灘,以遏軍路。其地險峭,諸將患 之。素曰:“勝負大計,在此一舉。若晝日下船,彼則見我,灘流迅激,制不由人, 則吾失其便。”乃以夜掩之。素親率黃龍數千艘,銜枚而下,遣開府王長襲引步卒 從南岸擊欣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趣白沙北岸,遲明而至,擊之,欣敗走。 悉虜其眾,勞而遣之,秋毫不犯,陳人大悅。素率水軍東下,舟艫被江,旌甲曜日。 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偉,陳人望之懼曰:“清河公即江神也。”陳南康內史呂仲 肅屯岐亭,正據江峽,于北岸鑿巖,綴鐵鎖三條,橫截上流,以遏戰船。素與仁恩 登陸俱發,先攻其柵。仲肅軍夜潰,素徐去其鎖。仲肅復據荊門之延洲。素遣巴蜒 卒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柏檣碎賊十馀艦,遂大破之,俘甲士二千余人,仲肅僅以 身免。陳主遣其信州刺史顧覺鎮安蜀城,荊州刺史陳紀鎮公安,皆懾而退走。巴陵 以東,無敢守者。湘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遣使請降。素下至漢口,與秦孝王會。 及還,拜荊州總管,進爵郢國公,邑三千戶,真食長壽縣千戶。以其子玄感為儀同, 玄獎為清河郡公。賜物萬段,粟萬石,加以金寶,又賜陳主妹及女妓十四人。素言 于上曰:“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逆人王誼,前封于郢,臣不愿與之同。”于是改 封越國公。尋拜納言。歲馀,轉內史令。

  俄而江南人李稜等聚眾為亂,大者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殺害長吏。以 素為行軍總管,帥眾討之。賊硃莫問自稱南徐州刺史,以盛兵據京口。素率舟師入 自楊子津,進擊破之。晉陵顧世興自稱太守,與其都督鮑遷等復來拒戰。素逆擊破 之,執遷,虜三千馀人。進擊無錫賊帥葉略,又平之。吳郡沈玄懀、沈杰等以兵圍 蘇州,刺史皇甫績頻戰不利。素率眾援之,玄懀勢迫,走投南沙賊帥陸孟孫。素擊 孟孫于松江,大破之,生擒孟孫、玄懀。黟、歙賊帥沈雪、沈能據柵自固,又攻拔 之。浙江賊帥高智慧自號東揚州刺史,船艦千艘,屯據要害,兵甚勁。素擊之,自 旦至申,苦戰而破。智慧逃入海,素躡之,從馀姚泛海趣永嘉。智慧來拒戰,素擊 走之,擒獲數千人。賊帥汪文進自稱天子,據東陽,署其徒蔡道人為司空,守樂安。 進討,悉平之。又破永嘉賊帥沈孝徹。于是步道向天臺,指臨海郡,逐捕遺逸寇。 前后百馀戰,智慧遁守閩越。

  上以素久勞于外,詔令馳傳入朝。加子玄感官為上開府,賜彩物三千段。素以 馀賊未殄,恐為后患,又自請行。乃下詔曰:“朕憂勞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 情深納隍。江外狂狡,妄構妖逆,雖經殄除,民未安堵。猶有賊首兇魁,逃亡山洞, 恐其聚結,重擾蒼生。內史令、上柱國、越國公素,識達古今,經謀長遠,比曾推 轂,舊著威名,宜任以大兵,總為元帥,宣布朝風,振揚威武,擒剪叛亡,慰勞黎 庶。軍民事務,一以委之。”素復乘傳至會稽。先是,泉州人王國慶,南安豪族也, 殺刺史劉弘,據州為亂,諸亡賊皆歸之。自以海路艱阻,非北人所習,不設備伍。 素泛海掩至,國慶遑遽,棄州而走,馀黨散入海島,或守溪洞。素分遣諸將,水陸 追捕。乃密令人謂國慶曰:“爾之罪狀,計不容誅。唯有斬送智慧,可以塞責。” 國慶于是執送智慧,斬于泉州。自馀支黨,悉來降附,江南大定。上遣左領軍將軍 獨孤陀至浚儀迎勞。比到京師,問者日至。拜素子玄獎為儀同,賜黃金四十斤,加 銀瓶,實以金錢,縑三千段,馬二百匹,羊二千口,公田百頃,宅一區。代蘇威為 尚書右仆射,與高颎專掌朝政。

  素性疏而辯,高下在心,朝臣之內,頗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視蘇威 蔑如也。自馀朝貴,多被陵轢。其才藝風調,優于高颎,至于推誠體國,處物平當, 有宰相識度,不如颎遠矣。

  尋令素監營仁壽宮,素遂夷山堙谷,督役嚴急,作者多死,宮側時聞鬼哭之聲。 及宮成,上令高颎前視,奏稱頗傷綺麗,大損人丁,高祖不悅。素尤懼,計無所出, 即于北門啟獨孤皇后曰:“帝王法有離宮別館,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宮,何足損費!” 后以此理諭上,上意乃解。于是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十八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以素為靈州道行軍總管,出塞討之,賜物二千段, 黃金百斤。先是,諸將與虜戰,每慮胡騎奔突,皆以戎車步騎相參,輿鹿角為方陣, 騎在其內。素謂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勝之方也。”于是悉除舊法,令諸軍 為騎陣。達頭聞之大喜,曰:“此天賜我也。”因下馬仰天而拜,率精騎十余萬而 至。素奮擊,大破之,達頭被重創而遁,殺傷不可勝計,群虜號哭而去。優詔褒揚, 賜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加子玄感位大將軍,玄獎、玄縱、積善并上儀同。

  素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然大抵馭戎嚴整,有犯軍令者立斬之,無所 寬貸。每將臨寇,輒求人過失而斬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數。流血盈前,言笑 自若。及其對陣,先令一二百人赴敵,陷陣則已,如不能陷陣而還者,無問多少, 悉斬之。又令三二百人復進,還如向法。將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戰無不勝, 稱為名將。素時貴幸,言無不從,其從素征伐者,微功必錄,至于他將,雖有大功, 多為文吏所譴卻。故素雖嚴忍,士亦以此愿從焉。

  二十年,晉王廣為靈朔道行軍元帥,素為長史。王卑躬以交素。及為太子,素 之謀也。

  仁壽初,代高颎為尚書左仆射,賜良馬百匹,牝馬二百匹,奴婢百口。其年, 以素為行軍元帥,出云州擊突厥,連破之。突厥退走,率騎追躡,至夜而及之。將 復戰,恐賊越逸,令其騎稍后。于是親將兩騎,并降突厥二人,與虜并行,不之覺 也。候其頓舍未定,趣后騎掩擊,大破之。自是突厥遠遁,磧南無復虜庭。以功進 子玄感位為柱國,玄縱為淮南郡公。賞物二萬段。

  及獻皇后崩,山陵制度,多出于素。上善之,下詔曰:

  君為元首,臣則股肱,共治萬姓,義同一體。上柱國、尚書左仆射、仁壽宮大 監、越國公素,志度恢弘,機鑒明遠,懷佐時之略,包經國之才。王業初基,霸圖 肇建,策名委質,受脤出師,擒剪兇魁,克平虢、鄭。頻承廟算,揚旍江表,每稟 戎律,長驅塞陰,南指而吳越肅清,北臨而獯獫摧服。自居端揆,參贊機衡,當朝 正色,直言無隱。論文則詞藻縱橫,語武則權奇間出。既文且武,唯朕所命,任使 之處,夙夜無怠。獻皇后奄離六宮,遠日云及,塋兆安厝,委素經營。然葬事依禮, 唯卜泉石,至如吉兇,不由于此。素義存奉上,情深體國,欲使幽明俱泰,寶祚無 窮。以為陰陽之書,圣人所作,禍福之理,特須審慎。乃遍歷川原,親自占擇,纖 介不善,即更尋求,志圖元吉,孜孜不已。心力備盡,人靈協贊,遂得神皋福壤, 營建山陵。論素此心,事極誠孝,豈與夫平戎定寇比其功業?非唯廊廟之器,實是 社稷之臣,若不加褒賞,何以申茲勸勵?可別封一子義康郡公,邑萬戶,子子孫孫, 承襲不絕。馀如故。

  并賜田三十頃,絹萬段,米萬石,金缽一,實以金,銀缽一,實以珠,并綾錦 五百段。

  時素貴寵日隆,其弟約、從父文思、弟文紀,及族父異,并尚書列卿。諸子無 汗馬之勞,位至柱國、刺史。家僮數千,后庭妓妾曳綺羅者以千數。第宅華侈,制 擬宮禁。有鮑亨者,善屬文,殷胄者,工草隸,并江南士人,因高智慧沒為家奴。 親戚故吏,布列清顯,素之貴盛,近古未聞。煬帝初為太子,忌蜀王秀,與素謀之, 構成其罪,后竟廢黜。朝臣有違忤者,雖至誠體國,如賀若弼、史萬歲、李綱、柳 彧等,素皆陰中之。若有附會及親戚,雖無才用,必加進擢。朝廷靡然,莫不畏附。 唯兵部尚書柳述,以帝婿之重,數于上前面折素。大理卿梁毗,抗表上言素作威作 福。上漸疏忌之,后因出敕曰:“仆射國之宰輔,不可躬親細務,但三五日一度向 省,評論大事。”外示優崇,實奪之權也。終仁壽之末,不復通判省事。上賜王公 以下射,素箭為第一,上手以外國所獻金精盤,價直巨萬,以賜之。四年,從幸仁 壽宮,宴賜重疊。

  及上不豫,素與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入閤侍疾。時皇太子入居大寶 殿,慮上有不諱,須豫防擬,乃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錄出事狀以報太子。宮人 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所寵陳貴人又言太子無禮。上遂發怒,欲召庶人勇。太子 謀之于素,素矯詔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節度,又 令張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頗有異論。

  漢王諒反,遣茹茹天保來據蒲州,燒斷河橋。又遣王聃子率數萬人并力拒守。 素將輕騎五千襲之,潛于渭口宵濟,遲明擊之,天保敗走,聃子懾而以城降。有詔 征還。初,素將行也,計日破賊,皆如所量。帝于是以素為并州道行軍總管、河北 安撫大使,率眾數萬討諒。時晉、絳、呂三州并為諒城守,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 諒遣趙子開擁眾十余萬,策絕徑路,屯據高壁,布陣五十里。素令諸將以兵臨之, 自引奇兵潛入霍山,緣崖谷而進,直指其營,一戰破之,殺傷數萬。諒所署介州刺 史梁修羅屯介休,聞素至,懼,棄城而走。進至清源,去并州三十里,諒率其將王 世宗、趙子開、蕭摩訶等,眾且十萬,來拒戰。又擊破之,擒蕭摩訶。諒退保并州, 素進兵圍之,諒窮蹙而降,余黨悉平。帝遣素弟修武公約赍手詔勞素曰:

  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雖復外夷侵叛,而內難不作,修文偃武, 四海晏然。朕以不天,銜恤在疚,號天叩地,無所逮及。朕本以籓王,謬膺儲兩, 復以庸虛,纂承鴻業。天下者,先皇之天下也,所以戰戰兢兢,弗敢失墜,況復神 器之重,生民之大哉!賊諒包藏禍心,自幼而長,羊質獸心,假托名譽,不奉國諱, 先圖叛逆,違君父之命,成莫大之罪。誑惑良善,委任奸回,稱兵內侮,毒流百姓。 私假署置,擅相謀戮,小加大,少凌長,民怨神怒,眾叛親離,為惡不同,同歸于 亂。朕寡兄弟,猶未忍及言,是故開關門而待寇,揖干戈而不發。朕聞之,天生蒸 民,為之置君,仰惟先旨,每以子民為念,朕豈得枕伏苫廬,顛而不救也!大義滅 親,《春秋》高義,周旦以誅二叔,漢啟乃戮七籓,義在茲乎?事不獲已,是以授 公戎律,問罪太原。且逆子賊臣,何代不有,豈意今者,近出家國。所嘆荼毒甫爾, 便及此事。由朕不能和兄弟,不能安蒼生,德澤未弘,兵戈先動,賊亂者止一從, 涂炭者乃眾庶。非唯寅畏天威,亦乃孤負付囑,薄德厚恥,愧乎天下。

  公乃先朝功臣,勛庸克茂。至如皇基草創,百物惟始,便匹馬歸朝,誠識兼至。 汴部鄭州,風卷秋籜,荊南塞北,若火燎原,早建殊勛,夙著誠節。及獻替朝端, 具瞻惟允,爰弼朕躬,以濟時難,昔周勃、霍光,何以加也!賊乃竊據蒲州,關梁 斷絕,公以少擊眾,指期平殄。高壁據嶺,抗拒官軍,公以深謀,出其不意,霧廓 云除,冰消瓦解,長驅北邁,直趣巢窟。晉陽之南,蟻徒數萬,諒不量力,猶欲舉 斧。公以棱威外討,發憤于內,忘身殉義,親當矢石。兵刃暫交,魚潰鳥散,僵尸 蔽野,積甲若山。諒遂守窮城,以拒鈇鉞。公董率驍勇,四面攻圍,使其欲戰不敢, 求走無路,智力俱盡,面縛軍門。斬將搴旗,伐叛柔服,元惡既除,東夏清晏,嘉 庸茂績,于是乎在。昔武安平趙,淮陰定齊,豈若公遠而不勞,速而克捷者也!朕 殷憂諒闇,不得親御六軍,未能問道于上庠,遂使劬勞于行陣。言念于此,無忘寢 食。公乃建累世之元勛,執一心之確志。古人有言曰:“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 公得之矣。乃銘之常鼎,豈止書勛竹帛哉!功績克諧,哽嘆無已。稍冷,公如宜。 軍旅務殷,殊當勞慮,故遣公弟,指宣往懷。迷塞不次。

  素上表陳謝曰:

  臣自惟虛薄,志不及遠,州郡之職,敢憚劬勞,卿相之榮,無階覬望。然時逢 昌運,王業惟始,雖涓流赴海,誠心屢竭,輕塵集岳,功力蓋微。徒以南陽里閭, 豐沛子弟,高位重爵,榮顯一時。遂復入處朝端,出總戎律,受文武之任,預帷幄 之謀。豈臣才能,實由恩澤。欲報之德,義極昊天。伏惟陛下照重離之明,養繼天 之德,牧臣于疏遠,照臣以光暉,南服降枉道之書,春宮奉肅成之旨。然草木無識, 尚榮枯候時,況臣有心,實自效無路。盡夜回徨,寢食慚惕,常懼朝露奄至,虛負 圣慈。賊諒包藏禍心,有自來矣,因幸國哀,便肆兇逆,興兵晉、代,搖蕩山東。 陛下拔臣于凡流,授臣以戎律,蒙心膂之寄,稟平亂之規。蕭王赤心,人皆以死, 漢皇大度,天下爭歸,妖寇廓清,豈臣之力!曲蒙使臣弟約赍詔書問勞,高旨峻筆, 有若天臨,洪恩大澤,便同海運。悲欣慚懼,五情振越,雖百殞微軀,無以一報。

  其月還京師,因從駕幸洛陽,以素領營東京大監。以平諒之功,拜其子萬石、 仁行、侄玄挺皆儀同三司,賚物五萬段,綺羅千匹,諒之妓妾二十人。大業元年, 遷尚書令,賜東京甲第一區,物二千段。尋拜太子太師,馀官如故。前后賞錫,不 可勝計。明年,拜司徒,改封楚公,真食二千五百戶。其年,卒官。謚曰景武,贈 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河東絳郡臨汾文城河內汲郡長平上黨西河十郡太守。給辒 車,班劍四十人,前后部羽葆鼓吹,粟麥五千石,物五千段。鴻臚監護喪事。帝又 下詔曰:“夫銘功彝器,紀德豐碑,所以垂名跡于不朽,樹風聲于沒世。故楚景武 公素,茂績元勛,劬勞王室,竭盡誠節,協贊朕躬。故以道邁三杰,功參十亂。未 臻遐壽,遽揖清徽。春秋遞代,方綿歲祀,式播雕篆,用圖勛德,可立碑宰隧,以 彰盛美。”素嘗以五言詩七百字贈番州刺史薛道衡,詞氣宏拔,風韻秀上,亦為一 時盛作。未幾而卒,道衡嘆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豈若是乎!”有集十卷。

  素雖有建立之策及平楊諒功,然特為帝所猜忌,外示殊禮,內情甚薄。太史言 隋分野有大喪,因改封于楚。楚與隋同分,欲以此厭當之。素寢疾之日,帝每令名 醫診候,賜以上藥。然密問醫人,恆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 將慎,每語弟約曰:“我豈須更活耶?”素貪冒財貨,營求產業。東、西二京,居 宅侈麗,朝毀夕復,營繕無已。爰及諸方都會處,邸店、水硙并利田宅以千百數, 時議以此鄙之。子玄感嗣,別有傳。諸子皆坐玄感誅死。

  約字惠伯,素異母弟也。在童兒時,嘗登樹墮地,為查所傷,由是竟為宦者。 性好沉靜,內多譎詐,好學強記。素友愛之,凡有所為,必先籌于約而后行之。在 周末,以素軍功,賜爵安成縣公,拜上儀同三司。高祖受禪,授長秋卿。久之,為 邵州刺史,入為宗正少卿,轉大理少卿。

  時皇太子無寵,而晉王廣規欲奪宗,以素幸于上,而雅信約。于是用張衡計, 遣宇文述大以金寶賂遺于約,因通王意,說之曰:“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 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消息,以避禍患。公之兄弟, 功名蓋世,當途用事,有年歲矣。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宮以所 欲不行,每切齒于執政。公雖自結于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棄群臣, 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愛于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請立 晉王,在賢兄之口耳。誠能因此時建大功,王必鐫銘于骨髓,斯則去累卵之危,成 太山之安也。”約然之,因以白素。素本兇險,聞之大喜,乃撫掌而對曰:“吾之 智思,殊不及此,賴汝起予。”約知其計行,復謂素曰:“今皇后之言,上無不用, 宜因機會,早自結托,則匪唯長保榮祿,傳祚子孫,又晉王傾身禮士,聲名日盛, 躬履節儉,有主上之風,以約料之,必能安天下。兄若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用 事,恐禍至無日矣。”素遂行其策,太子果廢。

  及晉王入東宮,引約為左庶子,改封修武縣公,進位大將軍。及素被高祖所疏, 出約為伊州刺史。入朝仁壽宮,遇高祖崩,遣約入朝,易留守者,縊殺庶人勇,然 后陳兵集眾,發高祖兇問。煬帝聞之曰:“令兄之弟,果堪大任。”即位數日,拜 內史令。約有學術,兼達時務,帝甚任之。后數載,加位右光祿大夫。

  后帝在東都,令約詣京師享廟,行至華陰,見其兄墓,遂枉道拜哭,為憲司所 劾,坐是免官。未幾,拜淅陽太守。其兄子玄感,時為禮部尚書,與約恩義甚篤。 既愴分離,形于顏色,帝謂之曰:“公比憂瘁,得非為叔邪?”玄感再拜流涕曰: “誠如圣旨。”帝亦思約廢立功,由是征入朝。未幾,卒,以素子玄挺后之。

  文思字溫才,素從叔也。父寬,魏左仆射,周小冢宰。文思在周,年十一,拜 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尋以父功,封新豐縣子,邑五百戶。天和初, 治武都太守,十姓獠反,文思討平之,復治翼州事。黨項羌叛,文思率州兵討平之。 進擊資中、武康、隆山生獠及東山獠,并破之。后從陳王攻齊河陰城,又從武帝攻 拔晉州,以勛進授上儀同三司,改封永寧縣公,增邑至千戶。壽陽劉叔仁作亂,從 清河公宇文神舉討之,戰于磚井,在陣生擒叔仁。又別從王誼破賊于鯉魚柵。其后 累以軍功,遷果毅右旅下大夫。高祖為丞相,從韋孝寬拒尉迥于武陟。迥遣其將李 圍俊懷州,與行軍總管宇文述擊走之。破尉惇,平鄴城,皆有功,進授上大將軍, 改封洛川縣公。尋拜隆州刺史。開皇元年,進爵正平郡公,加邑二千戶。后為魏州 刺史,甚有惠政,及去職,吏民思之,為立碑頌德。轉冀州刺史。煬帝嗣位,征為 民部尚書。轉納言,改授右光祿大夫。從幸江都宮,以足疾不堪趨奏,復授民部尚 書,加位左光祿大夫。卒官,時年七十。謚曰定。初,文思當襲父爵,自以非嫡, 遂讓封于弟文紀,當世多之。

  文紀字溫范,少剛正,有器局。在周襲爵華山郡公,邑二千七百戶。自右侍上 士累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安州總管長史。將兵迎陳降將李瑗于齊安,與陳將 周法尚軍遇,擊走之。以功進授開府,入為虞部下大夫。高祖為丞相,改封汾陰縣 公。從梁睿討王謙,以功進授上大將軍。前后增邑三千戶。拜資州刺史。入為宗正 少卿,坐事除名。后數載,復其爵位,拜熊州刺史。改封上明郡公。除宗正卿。兼 給事黃門侍郎,判禮部尚書事。仁壽二年,遷荊州總管。歲余,卒官,時年五十八。 謚曰恭。

  史臣曰:楊素少而輕俠,俶儻不羈,兼文武之資,包英奇之略,志懷遠大,以 功名自許。高祖龍飛,將清六合,許以腹心之奇,每當推彀之重。掃妖氛于牛斗, 江海無波;摧驍騎于龍庭,匈奴遠遁。考其夷兇靜亂,功臣莫居其右;覽其奇策高 文,足為一時之杰。然專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阿諛時主,高下其心。營構 離宮,陷君于奢侈;謀廢冢嫡,致國于傾危。終使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禍敗 之源,實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為亂階,墳土未干,闔門殂戮,丘隴發掘,宗 族誅夷。則知積惡馀殃,信非徒語。多行無禮必自及,其斯之謂歟!約外示溫柔, 內懷狡算,為蛇畫足,終傾國本,俾無遺育,宜哉!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