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愁詩(我所思兮在太山)創作背景
-
【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1]
欲往從之梁父艱。[2]
側身東望涕沾翰。[3]
美人贈我金錯刀,[4]
何以報之英瓊瑤。[5]
路遠莫致倚逍遙,[6]
何為懷憂心煩勞。[7]
我所思兮在桂林,[8]
欲往從之湘水深。[9]
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瑯玕,[10]
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
何為懷憂心煩怏。
我所思兮在漢陽,[11]
欲往從之隴阪長。[12]
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13]
何以報之明月珠。[14]
路遠莫致倚踟躕,[15]
何為懷憂心煩紆。[16]
我所思兮在雁門,[17]
欲往從之雪雰雰。[18]
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19]
何以報之青玉案。[20]
路遠莫致倚增嘆,
何為懷憂心煩惋。[21]
張衡的詩歌留傳下來的有3首,以這首《四愁詩》為最有名,《張衡年譜》的作者認為這詩作于公元137年(漢順帝永和二年)。漢安帝于公元107年即位,在位18年中,外戚專權,宦宮亂政,皇帝徒有虛名。公元126年,順帝即位,不能刷新政治,種種弊端不但沒有革除,反而變本加厲。據《文選》所收此詩小序說,“時天下漸弊,張衡郁郁不得志,為《四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