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桑輯要_竹木柳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農桑輯要》——「農桑輯要·竹木柳」原文
譯文
《齊民要術》:種柳:正月到二月間,截取臂膀粗細的弱柳枝條,長一尺半,把下頭二三寸長的一段用火燒過,全部埋入土中。經常把水澆足,必然會有好幾個枝條同時生長出來,將其中健壯的一根留下,其余的一律掐掉。另外,豎立一根木柱作為依托,用繩攔系在柱上。若不用繩攔住,必被風吹折,不能自己獨立。一年以內,即可長到一丈多高。旁生的側枝和葉子都要掐去,讓它一直向上猛長。樹的高低,完全聽從人意,高度長足了,便可將正心掐去,新發出的側枝便會向四面散開,自行下垂,柔弱細長的枝條(隨風擺動著)十分可愛。如不掐掉正心,枝條便不會向四下散開,枝干有的斜有的歪,長出來的也都不好看。六七月間,伐取春天新生長出來的嫩枝條,埋種下去,會生長得加倍的快速。新生的嫩枝和綠葉,長勢正旺盛,所以長得特別快。
楊柳:低洼停水,不能種植五谷的地方,可以種植柳樹。八九月間,積水干涸后,干濕適宜時,趕緊翻耕,隨時用鐵齒耙耙過。到第二年四月,再次精耕,不要有土塊,即時作好行壟。一畝作三條壟,每壟來回各耕一遍,墑中的寬度,正和蔥壟的寬度相同。從五月初起到七月底止,每次遇上天下雨,便應冒雨折取春天新生長出來的嫩枝條,長度要在一尺以上的,插在壟中,二尺遠插一根。不用幾天的時間,便會長出新芽。嫩枝長得很快,三年便可長成屋椽,比其他木料雖然稍微脆一些,但也可以應用。每年種三十畝,三年便有九十畝;每年可依次出賣三十畝,便足夠全年的開支了。
憑柳:可以作欄桿、車輞、雜用材料及木枕。
種箕柳法:在山間澗溪及河流旁邊,以及低洼地不能種植五谷的地方,等水耗干后,精耕多次。到了來年春天,地凍消釋時,在山腳河邊,割取箕柳枝條,截成三寸長的小段,隨時漫撒在地里,勞摩覆土。勞摩過后,引水停貯。到秋后,便可用來作簸箕。山柳的木質色紅而且脆,河柳的木質色白而且柔韌。
《陶朱公術》說:種上一千棵柳樹,便會有足夠的燒柴。十年過后,修剪一棵樹,可以得到一車柴;每年修剪二百棵,五年修剪一遍。
《四時類要》:種柳:選取又綠又嫩的像胳膊一樣粗的枝條,長度要有六七尺,把下端二三寸長的一段用火燒過,埋入土中二尺以上深。
《博聞錄》:楊柳樹根下面,預先種上一顆大蒜瓣,樹便不會生蟲。
注釋
①柳:楊柳科,楊柳屬樹種的通稱,常見的有垂柳、旱柳、杞柳、河柳、蒲柳等。
②弱柳:即指枝條細長柔軟的“垂柳”。后文說,柳枝“四散下垂,婀娜可愛”可證。
③楊柳:李時珍說:“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而二種也。”
④終歲無窮:原作小字注,照《要術》改作正文。殿本、石注本亦作小字注。
⑤憑柳:未詳。
⑥車輞:車輪周圍的木框。
⑦箕柳:即杞柳,因其枝條可以編制簸箕,故義名簸箕柳或箕柳。杞柳本為楊柳科的落葉小喬木,因其枝條年年被刈取,作編制筐籠的用材,故多變成叢生的灌木形狀。
⑧栽:殿本作“裁”。
⑨肕:原作“明”。殿本作“韌”(肕與韌同)。《齊民要術》石校本中作“肕”。據改。又本注中所說的“山柳”,即上文所言“山陂”所生的“箕柳”。“河柳”即上文所言“河坎之旁”所生的“箕柳”。“河柳”并非指檉柳科的檉柳。
⑩《陶朱公術》:原書佚。引文見《齊民要術》。
見《四時纂要》“正月·種柳”。按,本條所言方法,系栽種大喬木用材柳(旱柳)的方法。
《齊民要術》:種柳:正月、二月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長一尺半,燒下頭二三寸,埋之令沒。常足水以澆之。必數條俱生,留一根茂者,余悉掐去。別豎一柱以為依主,以繩攔之。若不攔,必為風所摧,不能自立。一年中,即高一丈余。其旁生枝葉即掐去,令直聳上。高下任人,取足,便掐去正心,即四散下垂,婀娜可愛。若不掐心,則枝不四散,或邪或曲,生亦不佳也。六七月中,取春生少枝種,則長倍疾。少枝葉青氣壯,故長疾也。
楊柳:下田停水之處,不得五谷者,可以種柳。八月、九月中水盡,燥濕得所時,急耕,則鋦楱之。至明年四月,又耕熟,勿令有塊,即作墑壟。一畝三壟,一壟之中,逆順各一到,墑中寬狹,正似蔥壟。從五月初,盡七月末,每天雨時,即觸雨折取春生少枝,長一尺已上者,插著壟中。二尺一根,數日即生。少枝長疾,三歲成椽。比如余木,雖微脆,亦足堪事。歲種三十畝,三年種九十畝;歲賣三十畝,終歲無窮。
憑柳:可以為楣、車輞、雜材及枕。
種箕柳法:山澗、河旁及下田不得五谷之處,水盡干時,熟耕數遍。至春凍釋,于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三寸栽之。漫散,即勞;勞訖,引水停之。至秋,任為簸箕。山柳赤而脆,河柳白而肕。
《陶朱公術》曰:種柳千樹,則足柴。十年以后,髡一樹得一載;歲髡二百樹,五年一周。
《四時類要》引:種柳:取青嫩枝如臂,長六七尺,燒下頭三二寸,埋二尺以上。
《博聞錄》:楊柳根下,先種大蒜一枚,不生蟲。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 零落江南不自由兩綢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 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
-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