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盡心章句上第十八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八節」原文
說到這兒,很多人可能還是不懂什么是“盡心”,所以孟子又作了一次解釋。人類社會的形成主要不是人的生理組織與機制進化的生物學過程,而是以愛心和勞動為基礎的人類共同活動和相互交往等社會關系形成的過程。人類的直接祖先曾經是一種群居動物,它們在嚴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以群體的聯合力量和集體活動來彌補個體能力的不足。恩格斯曾把過著群居生活的古猿稱之為“社會化的動物”,把它們的群體關系稱為“社會本能”。他指出:“我們的猿類祖先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人,一切動物中最社會化的動物,顯然不可能從一種非社會化的最近的祖先發展而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10頁)。人類祖先的群體關系的社會本能,是從猿進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桿之一,這就是相互間的親愛。同勞動的發展相適應,這種群體關系越來越廣泛和密切,終于隨著人類的出現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關系。人類所結成的社會則以新的謀生方式,以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動,即以勞動為基礎。人類的一切社會關系都是直接或間接適應勞動生產的需要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勞動是使人類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也是人類社會不同于“動物社會”的根本標志。人類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決定人類社會所具有的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內容、形式、性質、特點都與“動物社會”有著根本的不同。這就是孟子所說的“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也就是說,在嚴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憂患,不得不發愁于危難,因此人類才得以發達。
而人類的發達則表現在人有規律、有理解能力、有權術、有知識。這里補充說一點,在先秦時期的古人,其著作大多用字而不用詞,如“智慧”一詞,智是智謀、機智、善于權變、善于思考的意思;慧是指這個人善于理解、想象,有才華,有膽略,敏捷而有口才之意。只是后來的人把這兩個字連結成一個詞,并把它理解為“聰明”的意思。其實,“聰”是耳朵聽得見,“明”是眼睛看得見,“聰明”即是耳聰目明,不關智和慧的事。所以,“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才會,也應該會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人類也就是在不斷地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中發達起來的。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
-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
-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
- 愿君采葑菲,無以下體妨
-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 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