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魏三秦將伐魏譯文
-
查閱典籍:《戰國策》——「戰國策·魏三秦將伐魏」原文
秦國將要討伐魏國。
魏王聽說,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么辦?”
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
魏王說:“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
鄭重地為孟嘗君準備了百輛馬車。孟嘗君來到趙國,對趙王說:“我希望從趙國借些軍隊去救魏國。”
趙玉說:“寡人不能借。”
盂嘗君說:“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
趙王說:“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盂嘗君說:“趙國的軍隊并非比魏國的軍隊戰斗力強,魏國的軍隊也并非比趙國的軍隊戰斗力弱。然而趙國的土地沒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脅,百姓也沒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魏國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脅,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運,為什么?閡為魏國在西面為趙國作了遮蔽。現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歃血結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大的秦國相鄰了,趙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
趙王答應了,為魏國發兵十萬,戰車三百輛。盂嘗君又北上拜見了燕王,說,“從前家父經常為燕、魏兩王的交往約會,現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芏救救魏國。”
燕王說:“我國已經連續兩年收成不好,觀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
盂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帶來好處。觀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
燕王還是沒有答應。盂嘗君說:“題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陷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
燕王說:“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嘗君說:“泰國攻打魏國,不能攻克,但是游觀的臺榭已被燒毀,游觀的樂趣已被奪走了。然而燕國劫不去援救魏國,魏壬屈節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叉西借秦國軍隊,再依靠趙國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自己會跋涉幾千里寒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那么對于四國軍隊來說道路與鄉里很近,補給給養又很容易。大王還能得到什么好處呢?”
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從您的了。”
于是為盂嘗君發兵八萬,戰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魏王大喜,說:“您借燕國、趙國的軍隊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讓土地同魏國講和。魏國于是歸還了燕國、趙國的軍隊并且封賞了孟嘗君。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乘。
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趙兵十萬,車三百乘。
又北見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約兩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將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臺已燔,游已奪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
- 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
-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 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