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萬章章句下第五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下第五節」原文
上一章孟子回答萬章,關于為諸侯做官的事,這一章里孟子又作了深入的探討。做官,是人的一種理想,有的人想做官,有的人則想經商,還有的人想去從事其它各種各樣的職業,所以,歷來解釋孟子這段話的人都誤解了孟子。他們認為孟子向中國知識階層灌輸了一種茍且偷生,不在其位不議其政的明哲保身哲學,阻礙了中國政治思想的發展。其實不然,大部分人們之所以要想做官,是有一定的政治抱負,只有一小部分是為了名譽和財富。為了名譽的人,不惜花費重金求得一官半職;為了財富的人,是相信“升官發財”這句俗話,認為做了官就可以斂財而致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古今中外,這兩種人當官都是當不長久的。因為他們的動機不對,做官后的行為方式也就不對,所以他們從事這個職業注定是要失敗的??鬃又宰隽藥谆匦±簦且驗樨毟F,之所以做了大官——魯國的司寇,是因為政事需要他。而孔子是沒有當官的欲望的,他有的只是普及全民教育的抱負。因此,孟子認為,如果僅僅是因為貧窮而去做官,也就談不上有什么政治抱負,而沒有政治抱負的人,做個小官也就行了。因為沒有政治抱負的人,其從政的行為方式就不可能是正確的,而不正確的從政的行為方式,將會使政事更加混亂。想做大官?那只是為了名譽和財富罷了。而僅僅是為了名譽和財富而做官的人,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這種人能做大官嗎?
關于“位卑而言高”,在《論語·泰伯》中孔子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边@兩句話意思很相同,要做事就必然要有一定的職位,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只有在這個職位上,才能真正知道這個職位的權利與責任。如果不在這個職位上也就談不上真正了解這個職位的權利與責任。如果不了解這個職位上的權利與責任,怎么能評判它的是非曲直呢?所以,不在其位,就不要去謀其政。
因此,做官與否,經商與否,或不論做什么職業,都要遵守這個職業的行為規范,才能選擇到最佳行為方式,才能獲得成功。
孟子曰:“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鬃訃L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