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_萬章章句上第四節讀解
-
查閱典籍:《孟子》——「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四節」原文
兒子成為一個很偉大的人后,父母親還能不能將這個人作為兒子來對待呢?換句話說,一個人成為偉人后,還孝不孝敬父母?咸丘蒙帶著疑問舉了好幾個例子,孟子則認為咸丘蒙誤解了這些例子的根本含義,舜成為天子后,仍然以堯為王,仍然以瞽瞍為父親,并沒有因為自己當了天子而以堯為臣,以瞽瞍為臣,這就是舜在孝敬父母上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對不對呢?當然對,而且是最佳行為方式。因為社會上有許多人,不論古今中外,一旦當上大官,取得較高的地位后,往往就將自己的父母忘在腦后,甚至于認為父母親太低賤,影響了他的形象,使他沒面子,讓他丟人,這種人不奉養父母不說,甚至還不承認父子關系、母子關系!故孟子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無論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要把孝敬父母放在首位。在《論語·陽貨》中,有一段記載: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這個意思是說,“宰我真是不仁愛呀,小孩子生下來三年以后,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這三年為父母守孝,是天下通行的守孝的行為規范。他難道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過三年的愛撫與關懷嗎?”古時候的嬰兒斷奶很晚,一個嬰兒往往要三五年才斷奶。而且有很多人不僅十五歲不能自立,就是到了二三十歲都不能自立,還要依靠父母養育。所以父母養育之恩是不能忘記的,更是不能拋棄的。現代很多人一旦自立了,馬上就將父母養育之恩拋在腦后,自以為了不得,不得了,嫌棄父母,嫌貧愛富,這種行為方式將為自己的生存帶來惡劣的后患。咸丘蒙問曰:“語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識此語誠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堯老而舜攝也。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勛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詩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此之謂也。書曰:‘只載見瞽瞍,夔夔齊栗,瞽瞍亦允若。’是為父不得而子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 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
-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 苜蓿闌干滿上林,西風殘秣獨沉吟
- 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