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_詭俗譯文
-
查閱典籍:《反經》——「反經·詭俗」原文
事情有順著行事卻不合道義的,有本為愛他卻反害了他的,有討厭自己卻是于自己有好處的,有利于自己卻有損于國家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劉梁說:“過去楚靈活王驕奢淫佚,暴虐無度,芊尹申亥按照靈王的意愿,把他埋葬在乾溪(今安徽毫州),并用二個女子殉葬。這是順著行事反而違背道義的。[國君的命令正確,臣子才服從,這叫做順。而如今國君違背道義,臣下卻服從他,并不是什么順。]鄢陵之戰,晉楚兩國交兵,楚國統帥子反的仆人谷陽豎給子反敬酒,子反醉,楚軍大敗,楚王逼令子反自殺,這就是因為愛他,反而害了他。[漢文帝寵愛慎夫人,在后宮時,慎夫人和皇后同席而坐。
待到漢文帝游上林苑,郎署長安排座位,又安排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而坐,袁盎便把慎夫人領到另一座位坐下。文帝大怒,袁盎上前說到:“我聽說尊卑之間一定有個次序,上下才能融洽。如今陛下既已冊立了皇后,慎夫人不過是侍妾,女主人與侍妾是不能在同一席位上平起平坐的。如今你寵愛她,多賞賜她財物就行了。你認為讓她與皇后同席是為她好,其實恰恰是給她制造后患。你沒見過高皇帝的寵妃戚姬的下場嗎?高皇帝死后,呂后把戚姬剁去雙手雙腳,扔在豬圈里,被稱作‘人豕’。”文帝這才不生氣了。由此說來,愛他反而是害他,是早就有的現象啊。]臧武仲說:“孟孫討厭我,那是良藥和針石啊。季孫喜歡我,那是美麗的病毒啊。病毒再厲害,良藥和針石還能把我救活。”這就是厭惡他卻對他反而有益的道理。[荀子說:“批評我而又批評得對的,是我的老師;稱贊我,而又稱贊得對的是我的朋友;阿諛奉承我的,是我的敵人。”商鞅說:“不實在的話,就象是花朵;真實的話,象是果實;逆耳的話,象是良藥;甜言蜜語,象是疾病。]韓非子說:“為老朋友循私舞弊的,稱之為不拋棄朋友;把公家財產分給別人的,稱之為有愛心;看不起官職俸祿而看重自己生命的,稱之為君子;不顧法律規定而庇護親人的,稱之為有品德;拋棄職務包庇朋友的,稱之為有俠肝義膽;避世隱居的稱之為誠謹;互相爭斗,違抗命令的,稱之為剛烈;施些小恩小惠以收買人心的,稱之為得人。所謂不拋棄老朋友的官吏,一定有奸私;所謂愛人的,公家的財物卻受到了損失;所謂的君子,國家難以使令他;所謂的有品德,法制就會被毀掉;所謂的有俠肝義膽,就會使官位出現空缺;所謂的誠謹,就是使人別干事;所謂的剛烈,就會使上級的命令沒人執行;所謂得人,就會使君主處于孤立的地位。這八種稱譽實際上是老百姓的私譽,是對君主利益的極大破壞。”[國君如果不清楚國家利害之所在,盲目聽信百姓的私譽,想使國家不陷入混亂,是不可能的。]
由此看來,世俗的好惡往往與事理相反,只有明智的人才能看清楚這一點。[韓非子說:“君臣之間的利害剛好是對立的,所以臣子不忠于君主。臣子的利益一旦獲得滿足,君主的利益隨之就會破滅。”這就是君臣利害不同的道理。]
夫事有順之而失義,有愛之而為害,有惡于己而為美,有利于身而損于國者。何以言之?劉梁曰:“昔楚靈王驕淫,暴虐無度,芊尹申亥從王之欲,以殯于干溪,殉之以二女。此順之而失義者也。”(議曰:夫君正臣從,謂之順;今君失義而臣下從之,非所謂順也。)鄢陵之役,晉楚對戰,谷陽獻酒,子反以斃,此愛之而害者也。(漢文帝幸慎夫人,其在禁中,嘗與后同席。及幸上林,郎署長布席,慎夫人席與后同席。袁盎引慎夫人座。上大怒,袁盎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上下乃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耳。主妾豈可同坐哉?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豕乎?”上乃悅。由是言之,夫愛之為害,有自來矣。)
臧武仲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美疢也。疢毒滋厚,藥石猶生我。”此惡之而為美者也。(孫卿曰:“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商君曰:“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韓子曰:“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俗遁世,謂之高愨;交爭逆令,謂之剛材;行惠取眾,謂之得人。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人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有俠者,官職曠也;高愨者,人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人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譽,而人主之大敗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譽,家國無危亂,不可得也。)
由是觀之,夫俗之好惡,與事相詭,唯明者能察之。(韓子曰:“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此之謂異利者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 小軒獨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
- 黃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悅道心
- 御羅屏底翻歌扇,憶西湖、臨水開窗
-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