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_大私譯文
-
查閱典籍:《反經》——「反經·大私」原文
《管子》上說:“明白給予就是獲取的道理,那是為政的法寶啊。”《周書》上說:“將要從哪里求取,所以才一定要先行給予。”怎樣才能證明這個道理是對的呢?黃石公說:“得到的東西卻不要占有它。即使是君主建立的功業,也不要占取功名。只要盡力而為就是了,占取功名是士大夫的事,君主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祿在哪里可以得到呢?”[人們往往追求功名,很少有謙讓的,只有皇帝不和臣下爭功名。所以說占有功名的是士大夫的事,天子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祿從哪里可以得到這種事呢?]他們是諸侯,自己是皇帝[皇帝不從萬民那里收取功名,所以才成就了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君不和百姓爭奪名位,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廣大寬宏的名聲。]要讓城中的人自己保衛自己的城池,要讓攻城的將士自己攻下敵人的城池[(把城中的財產給予城中的人,他們自己就會拚力守城;同樣,把敵城中的財產送給攻城的將士。讓他們自己去拿,他們就會拼命攻城。這就是人們說的利用人的貪婪本性和愚昧。]。這才是打天下、坐天下的人的辦法。
尸佼說:“堯撫養哪些孤獨無告的窮人,禹愛罪人?!边@是說古代的圣君能夠使處在危難中的人安居樂業,對邊遠地方的人也同樣給予關懷,使之臣服順從。圣明的皇帝在最大的私情里表現出的卻是無私。商湯向上天禱告說:“我一個人有罪,不要對天下百姓進行報復;天下百姓有了罪惡,請讓我一個人來承擔?!鄙虦黄珢垡患褐矶鴲厶煜掳傩铡V芪耐跽f:“假如有仁人,又何必非得是周族的親屬不可呢?”周文王不偏愛他的親族而愛萬國的人民。占代的圣王不是無私的,只是他的私心與一般人不同,這才是明白大私的道理。由此說來,只有不存小私之心,才能成就最大的私;只有以不貪圖小利為利,才會獲取大利啊。
《管子》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薄吨軙吩唬骸皩⒂≈?,必故與之。”何以征其然耶?黃石公曰:“得而勿有,立而勿??;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人多務功,鮮有讓者。唯天子不與下爭功名耳。故曰: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乎?)彼為諸侯,己為天子(天子不收功于萬物,故能成其高;不競名于眾庶,故能成其大也。),使城自保,令士自取(盡與敵城之財,令自取之。所謂使貪、使愚者也。)。王者之道也?!妒印吩唬骸皥蝠B無告,禹愛辜人,此先王之所以安危而懷遠也?!笔ト擞诖笏街幸矠闊o私。湯曰:“朕身有罪,無及萬方;萬方有罪,朕身受之。”湯不私其身而私萬方。文王曰:“茍有仁人,何必周親!”文王不私其親而私萬國。先王非無私也,所私者與人不同,此知大私者也。由是言之,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不利而利之,乃利之大者矣。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 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今日獨來香徑里,更無人跡有苔錢
-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