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_武韜文伐譯文
-
查閱典籍:《六韜》——「六韜·武韜文伐」原文
文王問太公說:“文伐的方法該怎樣?”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種:
一是,依照敵人的喜好,順從他隨志愿。這樣,他就會滋長驕傲情緒,而肯定去做邪惡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勢利導(dǎo),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親近拉攏敵君的近臣,以分化敵國的力量。敵國近臣如懷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誠程度。敵國朝中沒有忠臣,他的國家必定面臨危亡;
三是,暗中賄賂收買敵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這些人身居國內(nèi)而心向外國,敵國就必將發(fā)生禍害;
四是,助長敵國君主的放縱享樂,擴(kuò)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寶賄賂他,贈送美女討好他。言辭卑下,曲意聽從,順從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這樣,他就忘記與我斗爭,而放肆地發(fā)展自己的邪惡行為了;
五是,故意尊敬敵國的忠臣,送給他微薄的禮物,與他出任使者前來交涉時,故意加以拖延,而對所交涉的問題不予答復(fù),極力促使敵君改派使者,然后再誠心解決所交涉的問題,向他表示親近以取得他的信任,從而使敵國君彌合與我國的關(guān)系。這樣用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敵國的忠臣和奸佞,就能夠離間敵國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可以謀取敵國了;
六是,收買敵國君主的大臣,離間敵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干的大臣里通外國,造成敵國內(nèi)部自相混亂,這樣敵國就很少有不滅亡的;
七是,要使敵國君主對我深信不疑,就必須贈送大量禮物加以賄賂,同時收買他左右親近大臣,暗中給他們好處,使其君臣忽視生產(chǎn),造成財糧匱乏,國庫空虛;
八是,用貴重的財寶賄賂敵國君主,進(jìn)而乘機(jī)與他同謀別國,所圖謀的又對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后必然信任我們,這就密切了敵國與我的關(guān)系。關(guān)系越密切,敵國就必然會被我所利用。他自己有國而被外國利用,最終必遭慘敗。
九是,用煊赫的名號尊崇他,不讓他身臨危難,給他以勢傾天下的感覺,順從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先夸耀他的功績。再恭維他德比圣人,這樣他必然會狂妄自大而荒廢政事了。
十是,對敵君要假意卑微屈從,這樣必然獲得他的信任人從而獲得他的內(nèi)情。秉承他的意志順從他的要求,就象兄弟一般親密。獲得他的信任之后,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時機(jī)成熟,就可以象得到神助似地輕而易舉把它消滅。
十一是,用各種方法閉塞敵國君主的視聽,凡是臣民沒有不愛好富貴,厭惡死亡和災(zāi)禍的。暗中許諾尊貴的官位,秘密贈送大量財寶,來收買敵國的英雄豪杰。自己國內(nèi)積蓄充實(shí),但外表卻裝作貧乏。暗中收納敵國的智謀之士。使他與自己圖謀大計;秘密結(jié)交敵國勇士,借以提高我方士氣。要盡量滿足這些人取得富貴的欲望,并不斷使之滋長蔓延。這樣,敵國的豪杰、智士就轉(zhuǎn)而成為我的黨徒。這就叫閉塞敵國君主的視聽。敵國君主雖然還擁有國家,但視聽己被閉塞,還怎么能維持他的統(tǒng)治呢?
十二是,扶植敵國的奸臣,以迷亂其君主的心智;進(jìn)獻(xiàn)美女淫樂,以迷惑其君主的意志;;送給良犬駿馬,使其沉溺犬馬聲色以疲憊身體;經(jīng)常報以有利的形勢,以使他高枕無憂。然后觀察有利的時機(jī),而與天下人共謀奪取他的國家。
以上十二種方法正確運(yùn)用之后,就可以采取軍事行動了。這就是所謂上察天時,下觀地利,等到各種有利的征兆都已顯現(xiàn)時,就可以興兵討伐了。”
文王問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節(jié):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好事,茍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nèi)情外,國將生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jié)乃定。
“五曰,嚴(yán)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復(fù)合之,茍能嚴(yán)之,國乃可謀。
“六曰,收其內(nèi),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nèi)侵,國鮮不亡。
“七曰,欲錮其心,必厚賂之;收其左右忠愛,陰示以利;令之輕業(yè),而蓄積空虛。
“八曰,賂以重寶,因與之謀,謀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謂重親;重親之積,必為我用,有國而外,其地大敗。
“九曰,尊之以名,無難其身;示以大勢,從之必信,致其大尊;先為之榮,微飾圣人,國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yīng)事,如與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時及將至,若天喪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無不重貴與富,惡死與咎。陰示大尊,而微輸重寶,收其豪杰。內(nèi)積甚厚,而外為乏。陰納智士,使圖其計;納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
“十二曰:養(yǎng)其亂臣以迷之,進(jìn)美女淫聲以惑之,遺良犬馬以勞之,時與大勢以誘之,上察而與天下圖之。
“十二節(jié)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 畫樓洗凈鴛鴦瓦,彩繩半濕秋千架
-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閨里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 君思潁水綠,忽復(fù)歸嵩岑
- 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