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融作品價值
-
吳融詩歌在題材上,呈現一個多元的面相,他有極其深刻諷刺的作品,也有極為輕淺浮靡的作品,更有許多悲秋傷春之作。其詩可以用「矛盾」二字加以概括。矛盾的情緒反映在他的詩歌上,使他的詩歌呈現多種樣貌,他為詩主張頌詠諷刺,實現教化,但是他批判諷刺、直陳時弊的作品,與同樣有這這樣觀念的羅隱等人相較,數量上卻略遜一籌,語言的淺切與尖銳也遠遠不及他們;說他詩風浮靡綺麗,與韓偓香奩體相較,吳融又不似韓詩軟玉溫香,露骨的表達男歡女愛;說他沖淡閑遠,他其實放不開他給自己背上的包袱,不如司空圖來的曠達。《四庫總目》說他「閑遠不及司空圖,沈摯不及羅隱,繁富不及皮日休,奇辟不及周樸」,就是這個道理。 而「矛盾」正是晚唐的時代特色之一,君臣的矛盾、臣與臣之間的矛盾、期望朝廷約束藩鎮又不希望戰爭的矛盾、仕與隱的矛盾等,吳融的詩歌就是這多重矛盾之下的產物。他以直切的筆諷刺時政,以清麗的筆寫個人情懷,以精巧的筆吟詠事物;他所以名聞當時,成為同輩謁之如先達,甚至在其遭逢貶謫時,仍有人向他行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各體兼備,表現不俗,更與整個時代脈動相合,足以成為時人師法的對象,這也正體現了他的詩歌無可取代的價值。
作者介紹
- 吳融
吳融,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縣)人。唐昭宗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累遷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荊南,依節度使成汭。后召為左補闕,遷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昭宗復位,融起草詔書十數篇,才思敏捷,文筆精當,為昭宗所常識,擢戶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師,昭宗逃往鳳翔,融未及相從,客寓閿鄉。不久,召為翰林承旨,卒于官。工詩能文。其詩多流連光景之作,只有少數詩篇對唐末戰亂有所反映。辛文房評其詩「靡麗有余,而雅重不足」(《唐才子傳》卷九)。有《唐英集》?!度圃姟肪庝浧湓娝木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