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 簡介
「近代」-
郁達夫(1896~1945)中國小說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1913年隨兄赴日本學習,1922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由于對中國古典文學濃厚的興趣,又廣泛閱讀外國文學作品,從而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921年,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同時創作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1923年又完成第二本小說集《蔦蘿集》,震驚了文壇。在此期間,曾參加《創造》季刊、《創造周刊》、《創造日》的編務工作,并在安慶政法學校、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任教。1926年3月,去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2月回上海編輯《洪水》半月刊和《創造月刊》,并主持創造社出版部事務。1927年8月脫離創造社。一度與魯迅合作編輯《奔流》月刊。1930年2月,參與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3年加入宋慶齡、蔡元培主持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同年4月移杭州隱居,思想有些消沉。1936年2月,任福建省參議兼公報室主任。隨著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又重新振作,投入時代的洪流。1937年,赴武漢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末,赴南洋宣傳抗日,任《星州日報》副刊編輯,并主編《華僑周報》。1941年末,參加華僑文化界抗日工作。日軍逼近新加坡后,輾轉到蘇門答臘,以辦酒廠為掩護,化名趙廉隱居,不久為占領印尼的日本憲兵脅迫去當翻譯,因而了解到日軍許多秘密罪行,暗中幫助和營救了不少印尼人民和華僑。日本投降后,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于武吉丁宜近郊荒野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被人民政府追認為「為民族解放事業殉難的烈士」。郁達夫主要寫作小說、散文和詩歌。1928年起,自編《達夫全集》出版。《全集》包括《寒灰集》、《雞肋集》、《過去集》、《奇零集》、《敝帚集》、《薇蕨集》、《斷線集》、《懺余集》共8卷,還編了《日記九種》、《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達夫自選集》、《達夫所譯短篇集》、《徒然草》、《屐痕處處》、《達夫日記》、《達夫游記》及《閑書》等多種。郁達夫一生為新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他的早期小說創作成為前期創造社浪漫主義傾向的突出代表,并且為一些后起的作家所仿效,在20年代形成以抒情筆調寫小說的藝術流派。他的散文表現出直抒胸臆的率真,行文跌宕多姿,宛如行云流水,很有藝術魅力。晚年則主要寫舊體詩,抒發愛國情感。他才華橫溢,具有濃厚的詩人氣質,是五四新文學健將,思想上屬于激進的民主主義。他的充滿浪漫主義感傷色彩的小說、散文和詩歌,既反映了他本人坎坷的生活道路和曲折的創作歷程,又表現出五四以后一個復雜而不平常的現代作家鮮明的創作個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
郁達夫個人生活
感情生活妻子和子女郁達夫結過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別是:孫荃、王映霞、何麗有。此外,在新加坡時,還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郁達夫共有子女11人,其中孫氏生育…詳情郁達夫軼事典故
1985年9月27日,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之事已從日本學者鈴木正夫收集的第一手資料得到證實。鈴木正夫早在1968年就開始了對郁…詳情郁達夫文學思想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因此,他常常把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的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詳情 -
- 《過岳墳有感時事(北地小兒貪逸樂)》
- 《過龍華聞北京政變(干戈滿地客還家)》
- 《檳城雜感(故園歸去已無家)》
- 《秋興(桐飛一葉海天秋)》
- 《滿江紅(三百年來)》
- 《病中作(生死中年兩不堪)》
- 《過小金井川看櫻……(尋春攜酒過城西)》
- 《釣臺題壁(不是樽前愛惜身)》
- 《癸丑夏夜登東鸛山(夜發游山興)》
-
- 魯迅
- 陳敬容
- 弘一
- 流沙河
- 田間
- 梁啟超
- 鄭愁予
- 艾青
- 金庸
- 蘇曼殊
- 海子
- 高旭
- 胡適
- 鄒弢
- 陳夢家
- 臧克家
- 陳三立
- 周恩來
- 王國維
- 瓊瑤
郁達夫相關資料
郁達夫的作品
近代名人推薦
郁達夫的詩詞
- 《過岳墳有感時事(北地小兒貪逸樂)》
- 《過龍華聞北京政變(干戈滿地客還家)》
- 《檳城雜感(故園歸去已無家)》
- 《秋興(桐飛一葉海天秋)》
- 《滿江紅(三百年來)》
- 《病中作(生死中年兩不堪)》
- 《過小金井川看櫻……(尋春攜酒過城西)》
- 《釣臺題壁(不是樽前愛惜身)》
- 《癸丑夏夜登東鸛山(夜發游山興)》
- 更多郁達夫的詩詞>>>
熱門名句
- 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 歡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風
-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
-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 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