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簡介
「魏晉」
-
嵇康(223-262),字叔夜,譙郡铚(今安徽省宿縣西)人,是三國后期曹魏的著名才學之士。曾做過中散大夫,故后人又常稱之為嵇中散。為人剛直簡傲,精通樂理,崇尚老莊,好言服食養生之事。他對當時司馬氏傾奪曹氏政權,易代在即的形勢,憤激不平,義形于色。他蔑棄司馬氏所提倡的虛偽禮教,而與以縱酒頹放為名的阮籍,劉伶等七人為友,時人謂之「竹林七賢」。嵇康這種言論和表現是司馬氏所不能容的,故終于被誣陷而死。關于嵇康的詩文,劉解說他「興高而采烈」;鐘嶸說他「訐直露才,傷淵雅之致」,意思大約是鋒芒太露,不合溫柔敦厚之道,但同時又說他「托喻清遠,未失高流。」總的看來,嵇康詩的成就不如文章。作品有《嵇中散集》。注本以戴名揚的《嵇康集校注》較為詳備。
嵇康相關資料
-
嵇(jī)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幼年即十分聰穎,博覽群書學習各種技藝。成年后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詳情
相貌風度 嵇康風度非凡,為一世之標,《晉書》上說: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詳情
音樂書法 嵇康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 本質是“和”,合于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詳情
妻子兒女 文章敘錄曰:〔一〕「康以魏長樂亭主婿遷郎中,拜中散大夫。」〔二〕嘉錫案:魏志二十「沛穆王林薨,子緯嗣」,注云:「案嵇氏譜:嵇康妻,林子…詳情
《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云:“時又有譙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晉書…詳情
嵇康墓又稱嵇中散墓,位于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嵇山南麓(原屬濉溪之臨渙)。嵇康墓為渦陽縣級文保單位。《元和郡縣志》記載:臨渙縣(今臨渙集)有嵇山,在縣西二十里…詳情
嵇康的作品
-
- 《贈秀才入軍》
-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 《贈秀才從軍(息徒蘭圃)》
- 《贈秀才從軍(良馬既閑)》
- 《贈秀才從軍(閑夜肅清)》
- 《贈秀才從軍(浩浩洪流)》
魏晉名人推薦
-
- 衛王氏
- 潘安
- 張載
- 繁欽
- 嵇康
- 王粲
- 潘岳
- 陶淵明
- 王昭君
- 劉琨
- 王羲之
- 孫綽
- 支遁
- 陸機
- 張華
- 陳壽
- 傅玄
- 干寶
- 曹植
-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