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
作者:釋善珍 朝代:宋朝
- 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原文:
- 瓦溝月暗亂螢飛,照見芭蕉葉上詩。
憶得前時吟最苦,自攜殘燭拂蛛絲。
- 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拼音解讀:
- wǎ gōu yuè àn luàn yíng fēi ,zhào jiàn bā jiāo yè shàng shī 。
yì dé qián shí yín zuì kǔ ,zì xié cán zhú fú zhū sī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釋善珍
釋善珍(1194年-1277年),南宋后期浙江余杭徑山寺高僧,字藏叟,俗姓呂,泉州南安(今福建省南安縣)人,年十三落發(fā),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謁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歷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等寺。后詔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見《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一、《續(xù)燈正統(tǒng)》卷一一。。受戒后,入杭州西湖靈隱寺參妙峰之善禪師,入室悟旨,承嗣其法。珍公承嗣后,大開法筵,振楊歧宗風(fēng),道譽甚隆。歷主光孝、承天、雪峰諸寺,后奉詔主持徑山。能詩,以五律見長,抒寫性靈,委婉可諷。 珍公作詩,往往不重修飾,直抒胸臆,是其真實情感的流露。珍公享年八十有四,古稀之后,仍奔波于各大叢林間,過的是近于苦行的辛苦生涯。珍公所住之寺,大多在閩浙山林水鄉(xiāng),皆具獨特的山水勝景。以上三者,構(gòu)成了珍公詩歌的特色:真實、沉郁、秀逸。詩人并不能向壁虛構(gòu),他必須受事物的感動,情景的啟迪,環(huán)境的誘導(dǎo)。珍公固然是道行卓著的高僧,他也是詩人,也脫不了這個規(guī)律。
釋善珍的詩詞
-
- 祭觀文忠惠趙節(jié)齋
- 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
- 辭觀文趙忠惠墳
宋朝詩詞推薦
-
- 謁金門·柳絲碧
- 蝶戀花·兩岸月橋花半吐
- 行香子(一葉舟輕)
- 滿庭芳(柳與堤回)
- 賀新郎(離亂從頭說)
- 詠零陵
- 浣溪沙(樓上晴天碧四垂)
- 秋月(清溪流過碧山頭)
-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凌波仙子生塵襪)
- 好事近·葉暗乳鴉啼
- 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原文,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翻譯,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賞析,芭蕉(照見芭蕉葉上詩)閱讀答案,出自釋善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