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
作者:李賀 朝代:唐朝
- 秋來原文:
-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 秋來拼音解讀:
- tóng fēng jīng xīn zhuàng shì kǔ ,shuāi dēng luò wěi tí hán sù 。
shuí kàn qīng jiǎn yī biān shū ,bú qiǎn huā chóng fěn kōng dù 。
sī qiān jīn yè cháng yīng zhí ,yǔ lěng xiāng hún diào shū kè 。
qiū fén guǐ chàng bào jiā shī ,hèn xuè qiān nián tǔ zhōng bì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秋風驚人心,壯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燈里,紡織娘啼叫著催織寒衣。日后誰來讀我用竹簡寫下的這編書,不使它被蠹蟲蛀成粉屑和洞隙?這思想牽扯著,今晚我的肚腸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颼颼,像有古詩人的靈魂來慰吊。秋夜墳場上,詩鬼們誦讀著鮑氏的詩句,他們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難消。…詳情
相關賞析
-
李賀流傳后世的二百多首詩中,“鬼”詩有十多首。此詩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懷,從其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風格來看,就是一首“鬼”詩。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這原是古往今來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詩人對于時光的流逝表現了特異的敏感,以致秋風吹落梧桐樹葉子的聲音也使他驚心動魄,無限悲苦。這時,殘燈照壁,又聽得墻腳邊絡緯哀鳴;那鳴聲,在詩人聽來仿佛是在織著寒天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天寒,快到歲末了。詩開頭一、二句點出“秋來”,抒發由此而引出的由“驚”轉“苦”的感受,首句“驚心”說明詩人心里震動的強烈。第二句“啼寒素”,這個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絡緯啼聲時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驚”與“苦”。…詳情
作者介紹
- 李賀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他對這種低微的職務很不滿,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詩,損害了身體,年僅二十七歲就逝世了。李賀早年即工詩,很有才名,受知于韓愈、皇甫湜。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又從漢魏六朝樂府及蕭梁艷體詩多所汲取,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新穎詭異的語言,表現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駕大自然而創造出新奇幽美的藝術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獨創風格,并對中晚唐某些詩人發生了一些影響。他的詩大都構思奇特,意境怪誕、想象豐富,語言新穎詭異。但由于仕進無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詩中常帶有感傷、消沉的情調。他作詩態度嚴肅,冥索苦思,命意遣詞,都力求深刻、獨到。
李賀的詩詞
-
- 古悠悠行(白景歸西山)
- 開愁歌(秋風吹地百草干)
- 送秦光祿北征
- 還自會稽歌并序(野粉椒壁黃)
- 春晝(朱城報春更漏轉)
-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
- 開愁歌(秋風吹地百草干)
- 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
- 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掃斷馬蹄痕)
- 答贈(本是張公子)
唐朝詩詞推薦
-
- 青樓怨(香幃風動花入樓)
- 登咸陽縣樓望雨
- 長門怨二首
- 鳳凰曲
- 夜宿山寺
- 過昭君村
- 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 春中喜王九相尋 / 晚春
- 贈梁州張都督(聞君為漢將)
- 橡媼嘆(秋深橡子熟)
- 秋來原文,秋來翻譯,秋來賞析,秋來閱讀答案,出自李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