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作者:高蟾 朝代:唐朝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
-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拼音解讀:
- tiān shàng bì táo hé lù zhǒng ,rì biān hóng xìng yǐ yún zāi 。
fú róng shēng zài qiū jiāng shàng ,bú xiàng dōng fēng yuàn wèi kā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這是寫給主考官高駢的詩,題又作《上高侍郎》。前兩句比喻別人考中進士并表達羨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借皇家權貴雨露之恩者不滿,后兩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進取態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賞識…詳情
作者介紹
- 高蟾
高蟾,生卒年不詳。唐代文人,家貧、為人重氣節,(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貧,工詩,氣勢雄偉。性倜儻,然尚氣節,雖人與千金,非義勿取。十年場屋,未得一第,自傷運蹇,有“顏色如花命如葉”句。與郎中鄭谷為友,酬贈稱高先輩。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薦,始登進士。乾寧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唐代詩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詳。本為寒士,“性倜儻離群,稍尚氣節。人與千金無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傳》)累舉不第,歷時10年,曾怨而作詩道:“曾和秋雨驅愁入,卻向春風領恨回。”(《下第出春明門》)又曾題詩省墻間:“陽春發處無恨蒂,憑仗東風分外(一作‘次第’)吹”(《春》之一)。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中進士。唐昭宗乾寧年間,官至御史中丞。與鄭谷、貫休友善,鄭谷有《高蟾先輩以詩筆相示抒成寄酬》詩,貫休有《避地寄高蟾》詩。高蟾工五、七言律絕,多寫感事憤世、嗟老傷懷的悲慨,較好的有《金陵望晚》、《晚思》、《途中除夕》等。其壓卷之作是揭露抨擊晚唐科舉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詩全用比體,寄興深微。《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高蟾詩》1卷。 《全唐詩》卷668亦將其詩編為1卷。但很有特點。總起來看,主觀抒情的多,客觀記事的少,但都浸透著個人的凄楚和時代的悲哀。高蟾的詩大多是律詩、絕句,尤以五絕和七絕為多,這和曹鄴、劉駕、邵謁等以五言古詩為主者不同,又是一種創作傾向。高蟾的詩風與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飾,以表情達意為主,有些地方,寧肯不合律,也不以聲害義。高蟾的詩中往往用疊字,與其他字詞搭配,構成美好的詩句,這是他詩歌的獨特之處。
高蟾的詩詞
-
- 金陵晚望
- 旅夕
- 金陵晚望
- 永夕
- 瓜洲夜泊
- 楚思
- 秋日寄華陽山人
- 秋日北固晚望二首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朝詩詞推薦
-
- 蘇小小墓(幽蘭露)
- 望江南(天上月)
- 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
- 田園樂七首(桃紅復含宿雨)
-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 定西番·蒼翠濃陰滿院
- 塞下曲四首·其一
-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城頭夜吹角)
- 江城子(初夜含嬌入洞房)
- 題趙生壁(大婦然竹根)
-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原文,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翻譯,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賞析,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閱讀答案,出自高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