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
作者:高適 朝代:唐朝
-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原文:
-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jié)M關山。
-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拼音解讀:
-
hú rén chuī dí shù lóu jiān ,lóu shàng xiāo tiáo hǎi yuè xián 。
jiè wèn luò méi fán jǐ qǔ ,cóng fēng yī yè mǎn guān shā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⑴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詩題一作“塞上聞笛”。⑵樓:防衛(wèi)的城樓。⑶關山:這里泛指關隘山嶺。…詳情
相關賞析
-
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對邊塞生活有著較深的體驗。這首詩是高適在西北邊塞地區(qū)從軍時寫的,當時他在哥舒翰幕府。根據(jù)岑仲勉《唐人行第錄》所載,此詩是對王之渙…詳情
作者介紹
- 高適
高適(702?─765),唐代著名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藍(今河北滄縣)人。幼年家貧。二十歲后曾到長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薊門,漫游燕趙。后客居梁、宋等地,過著「求丐自給」的流浪、漁樵、耕作生活。自稱「一生徒羨魚(希望作官),四十猶聚螢(刻苦攻讀)」。天寶三年(744)秋,與李白、杜甫相會,共同飲酒賦詩,以抒襟抱。天寶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張九皋的推薦,舉「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棄職而去,客游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薦為左驍衛(wèi)兵曹參軍、掌書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協(xié)助哥舒翰守潼關以抵抗叛軍。后受唐玄宗賞識,連升侍御史、諫議大夫。肅宗至德二年(757),因圍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肅宗嘉許,官職累進,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節(jié)度使,大都督府長史等職。代宗時官居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舊唐書》稱:「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代表。有《高常待集》。
高適的詩詞
-
- 行路難二首
- 同呂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回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
- 醉后贈張九旭
- 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賦得征馬嘶
- 奉酬睢陽李太守
-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
- 崔司錄宅燕大理李卿
- 同衛(wèi)八題陸少府書齋
-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陳希烈)
- 河西送李十七
唐朝詩詞推薦
-
- 韓碑
-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 月(魄依鉤樣小)
- 詠舞
- 感諷五首(石根秋水明)
- 同題仙游觀
- 中山孺子妾歌
- 詠瓢
- 溪居
- 鳥夜啼
-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原文,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翻譯,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賞析,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 塞上聞笛閱讀答案,出自高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