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傳序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代- 伶官傳序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 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 伶官傳序拼音解讀:
-
wū hū !shèng shuāi zhī lǐ ,suī yuē tiān mìng ,qǐ fēi rén shì zāi !yuán zhuāng zōng zhī suǒ yǐ dé tiān xià ,yǔ qí suǒ yǐ shī zhī zhě ,kě yǐ zhī zhī yǐ 。
shì yán jìn wáng zhī jiāng zhōng yě ,yǐ sān shǐ cì zhuāng zōng ér gào zhī yuē :“l(fā)iáng ,wú chóu yě ;yàn wáng ,wú suǒ lì ,qì dān yǔ wú yuē wéi xiōng dì ,ér jiē bèi jìn yǐ guī liáng 。cǐ sān zhě ,wú yí hèn yě 。yǔ ěr sān shǐ ,ěr qí wú wàng nǎi fù zhī zhì !”zhuāng zōng shòu ér cáng zhī yú miào 。qí hòu yòng bīng ,zé qiǎn cóng shì yǐ yī shǎo láo gào miào ,qǐng qí shǐ ,shèng yǐ jǐn náng ,fù ér qián qū ,jí kǎi xuán ér nà zhī 。
fāng qí xì yàn fù zǐ yǐ zǔ ,hán liáng jun1 chén zhī shǒu ,rù yú tài miào ,hái shǐ xiān wáng ,ér gào yǐ chéng gōng ,qí yì qì zhī shèng ,kě wèi zhuàng zāi !jí chóu chóu yǐ miè ,tiān xià yǐ dìng ,yī fū yè hū ,luàn zhě sì yīng ,cāng huáng dōng chū ,wèi jí jiàn zéi ér shì zú lí sàn ,jun1 chén xiàng gù ,bú zhī suǒ guī ,zhì yú shì tiān duàn fā ,qì xià zhān jīn ,hé qí shuāi yě !qǐ dé zhī nán ér shī zhī yì yú ?yì běn qí chéng bài zhī jì , ér jiē zì yú rén yú ?《shū 》yuē :“mǎn zhāo sǔn ,qiān shòu yì 。” yōu láo kě yǐ xìng guó ,yì yù kě yǐ wáng shēn ,zì rán zhī lǐ yě 。
gù fāng qí shèng yě ,jǔ tiān xià háo jié ,mò néng yǔ zhī zhēng ;jí qí shuāi yě ,shù shí líng rén kùn zhī ,ér shēn sǐ guó miè ,wéi tiān xià xiào 。fū huò huàn cháng jī yú hū wēi ,ér zhì yǒng duō kùn yú suǒ nì ,qǐ dú líng rén yě zā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xué)。天圣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xué)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歷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后,外任。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謚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fēng)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yīng)「明道」、「致用」,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為北宋文壇領(lǐng)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歷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歷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以后擔(dān)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xué)術(shù)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xué)家,又是史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lǐng)導(dǎo)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后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zhèn)洌瑑?nèi)容充實,文風(fēng)流暢婉轉(zhuǎn)。《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詩歌風(fēng)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郁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chuàng)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chuàng)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fā)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并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在詞中再現(xiàn)這種美,如《采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并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xué)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
-
- 秋聲賦
- 朋黨論
- 畫地學(xué)書
-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 縱囚論
- 玉樓春(題上林后亭)
-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
- 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
- 好女兒令
-
- 瑞鶴仙(壽宋倅·七月二十三日)
- 聲聲慢·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fēng)字
- 卜算子(西窗見剪榴花)
- 憶吹簫(七夕)
- 福建士子
- 永遇樂(夏至)
- 蝶戀花(題未色褚仲良寫真)
- 徵招(聽袁伯長琴)
- 鳳棲梧·衰柳疏疏苔滿地
- 雙頭蓮·呈范至能待制
- 伶官傳序原文,伶官傳序翻譯,伶官傳序賞析,伶官傳序閱讀答案,出自歐陽修的作品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作者介紹
歐陽修的詩詞
宋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辭賦精選」
歐陽修的詩詞
- 《秋聲賦》
- 《朋黨論》
- 《畫地學(xué)書》
-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 《縱囚論》
- 《玉樓春(題上林后亭)》
-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 《采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
- 《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
- 《好女兒令》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