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銘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三槐堂銘原文: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于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后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于身,責報于天,取必于數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馀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 三槐堂銘拼音解讀:
-
tiān kě bì hū ?xián zhě bú bì guì ,rén zhě bú bì shòu 。tiān bú kě bì hū ?rén zhě bì yǒu hòu 。èr zhě jiāng ān qǔ zhōng zāi ?wú wén zhī shēn bāo xū yuē :“rén dìng zhě shèng tiān ,tiān dìng yì néng shèng rén 。”shì zhī lùn tiān zhě ,jiē bú dài qí dìng ér qiú zhī ,gù yǐ tiān wéi máng máng 。shàn zhě yǐ dài ,è zhě yǐ sì 。dào zhí zhī shòu ,kǒng 、yán zhī è ,cǐ jiē tiān zhī wèi dìng zhě yě 。sōng bǎi shēng yú shān lín ,qí shǐ yě ,kùn yú péng hāo ,è yú niú yáng ;ér qí zhōng yě ,guàn sì shí 、yuè qiān suì ér bú gǎi zhě ,qí tiān dìng yě 。shàn è zhī bào ,zhì yú zǐ sūn ,zé qí dìng yě jiǔ yǐ 。wú yǐ suǒ jiàn suǒ wén kǎo zhī ,ér qí kě bì yě shěn yǐ 。
guó zhī jiāng xìng ,bì yǒu shì dé zhī chén ,hòu shī ér bú shí qí bào ,rán hòu qí zǐ sūn néng yǔ shǒu wén tài píng zhī zhǔ 、gòng tiān xià zhī fú 。gù bīng bù shì láng jìn guó wáng gōng ,xiǎn yú hàn 、zhōu zhī jì ,lì shì tài zǔ 、tài zōng ,wén wǔ zhōng xiào ,tiān xià wàng yǐ wéi xiàng ,ér gōng zú yǐ zhí dào bú róng yú shí 。gài cháng shǒu zhí sān huái yú tíng ,yuē :“wú zǐ sūn bì yǒu wéi sān gōng zhě 。”yǐ ér qí zǐ wèi guó wén zhèng gōng ,xiàng zhēn zōng huáng dì yú jǐng dé 、xiáng fú zhī jiān ,cháo tíng qīng míng ,tiān xià wú shì zhī shí ,xiǎng qí fú lù róng míng zhě shí yǒu bā nián 。jīn fū yù wù yú rén ,míng rì ér qǔ zhī ,yǒu dé yǒu fǒu ;ér jìn gōng xiū dé yú shēn ,zé bào yú tiān ,qǔ bì yú shù shí nián zhī hòu ,rú chí zuǒ qì ,jiāo shǒu xiàng fù 。wú shì yǐ zhī tiān zhī guǒ kě bì yě 。
wú bú jí jiàn wèi gōng ,ér jiàn qí zǐ yì mǐn gōng ,yǐ zhí jiàn shì rén zōng huáng dì ,chū rù shì cóng jiāng shuài sān shí yú nián ,wèi bú mǎn qí dé 。tiān jiāng fù xìng wáng shì yě yú !hé qí zǐ sūn zhī duō xián yě ?shì yǒu yǐ jìn gōng bǐ lǐ qī jun1 zhě ,qí xióng cái zhí qì ,zhēn bú xiàng shàng xià 。ér qī jun1 zhī zǐ jí fǔ ,qí sūn dé yù ,gōng míng fù guì ,luè yǔ wáng shì děng ;ér zhōng shù rén hòu ,bú jí wèi gōng fù zǐ 。yóu cǐ guān zhī ,wáng shì zhī fú gài wèi ài yě 。
yì mǐn gōng zhī zǐ gǒng yǔ wú yóu ,hǎo dé ér wén ,yǐ shì qí jiā ,wú yǐ shì míng zhī 。míng yuē :
“wū hū xiū zāi !wèi gōng zhī yè ,yǔ huái jù méng ;fēng zhí zhī qín ,bì shì nǎi chéng 。jì xiàng zhēn zōng ,sì fāng dǐ píng 。guī shì qí jiā ,huái yīn mǎn tíng 。wú chái xiǎo rén ,cháo bú jí xī ,xiàng shí shè lì ,huáng xù jué dé ?shù jǐ yáo xìng ,bú zhǒng ér huò 。bú yǒu jun1 zǐ ,qí hé néng guó ?wáng chéng zhī dōng ,jìn gōng suǒ lú ;yù yù sān huái ,wéi dé zhī fú 。wū hū xiū zā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為「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寧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軾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后被貶黃州為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軾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后任杭州、潁州、揚州知州。后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后,蘇軾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謚文忠。蘇軾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著執著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為多,計)2700余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別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嘆》、《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嘆》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敘事記游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別、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
- 點絳唇(二之一)
- 行香子·秋與
- 浣溪沙(道字嬌訛語未成)
-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
- 蘇幕遮(詠選仙圖)
- 陌上花三首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 定風波·紅梅
- 石鐘山記
-
- 烏夜啼(秋興)
- 謁金門(方齋小集,有琴者,昌甫作詞,和韻)
- 木蘭花(雨中)
- 菩薩蠻(十一之六)
-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 蝶戀花(次韓干夢中韻)
- 武陵春(元若虛總管席上)
- 蝶戀花(送祐之弟)
- 浣溪沙(八之四)
- 滿庭芳(胡汝明罷帥歸,坐間次韻作)
- 三槐堂銘原文,三槐堂銘翻譯,三槐堂銘賞析,三槐堂銘閱讀答案,出自蘇軾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蘇軾的詩詞
宋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辭賦精選」
蘇軾的詩詞
- 《點絳唇(二之一)》
- 《行香子·秋與》
- 《浣溪沙(道字嬌訛語未成)》
-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
- 《蘇幕遮(詠選仙圖)》
- 《陌上花三首》
-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 《定風波·紅梅》
- 《石鐘山記》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