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寘序
作者:歐陽修 朝代:宋代- 送楊寘序原文: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疾,生乎憂者也。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蔭調,為尉于劍浦,區區在東南數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
- 送楊寘序拼音解讀:
-
yǔ cháng yǒu yōu yōu zhī jí ,tuì ér xián jū ,bú néng zhì yě 。jì ér xué qín yú yǒu rén sūn dào zī ,shòu gōng shēng shù yǐn ,jiǔ ér lè zhī ,bú zhī qí jí zhī zài tǐ yě 。fū jí ,shēng hū yōu zhě yě 。yào zhī dú zhě ,néng gōng qí jí zhī jù ,bú ruò shēng zhī zhì zhě ,néng hé qí xīn zhī suǒ bú píng 。xīn ér píng ,bú hé zhě hé ,zé jí zhī wàng yě yí zāi 。
fū qín zhī wéi jì xiǎo yǐ ,jí qí zhì yě ,dà zhě wéi gōng ,xì zhě wéi yǔ ,cāo xián zhòu zuò ,hū rán biàn zhī ,jí zhě qī rán yǐ cù ,huǎn zhě shū rán yǐ hé ,rú bēng yá liè shí 、gāo shān chū quán ,ér fēng yǔ yè zhì yě 。rú yuàn fū guǎ fù zhī tàn xī ,cí xióng yōng yōng zhī xiàng míng yě 。qí yōu shēn sī yuǎn ,zé shùn yǔ wén wáng 、kǒng zǐ zhī yí yīn yě ;bēi chóu gǎn fèn ,zé bó qí gū zǐ 、qū yuán zhōng chén zhī suǒ tàn yě 。xǐ nù āi lè ,dòng rén bì shēn 。ér chún gǔ dàn bó ,yǔ fū yáo shùn sān dài zhī yán yǔ 、kǒng zǐ zhī wén zhāng 、《yì 》zhī yōu huàn 、《shī 》zhī yuàn cì wú yǐ yì 。qí néng tīng zhī yǐ ěr ,yīng zhī yǐ shǒu ,qǔ qí hé zhě ,dào qí yān yù ,xiě qí yōu sī ,zé gǎn rén zhī jì ,yì yǒu zhì zhě yān 。
yǔ yǒu yáng jun1 ,hǎo xué yǒu wén ,lèi yǐ jìn shì jǔ ,bú dé zhì 。jí cóng yīn diào ,wéi wèi yú jiàn pǔ ,qū qū zài dōng nán shù qiān lǐ wài .shì qí xīn gù yǒu bú píng zhě 。qiě shǎo yòu duō jí ,ér nán fāng shǎo yī yào 。fēng sú yǐn shí yì yí 。yǐ duō jí zhī tǐ ,yǒu bú píng zhī xīn ,jū yì yí zhī sú ,qí néng yù yù yǐ jiǔ hū ?rán yù píng qí xīn yǐ yǎng qí jí ,yú qín yì jiāng yǒu dé yān 。gù yǔ zuò 《qín shuō 》yǐ zèng qí háng ,qiě yāo dào zī zhuó jiǔ ,jìn qín yǐ wéi bié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圣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歷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感抡故『螅馊?。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謚文忠?!端问贰酚袀鳌λ纬跻詠砻饮惖奈娘L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并積極培養后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歷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歷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以后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后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內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杜簏h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郁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读辉娫挕肥侵袊膶W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并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于發現大自然的美,并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采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并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
-
-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
- 瑞鷓鴣(楚王臺上一神仙)
- 別滁
- 瀧岡阡表
- 別滁(花光濃爛柳清明)
- 田家
-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朝中措(平山闌檻倚晴空)
- 五代史宦官傳序
-
- 品令(二之一)
- 賀新郎(次辛稼軒韻寄呈)
- 滿庭芳(對景)
- 摸魚兒(送竇制干赴漕趁班)
- 浪淘沙(豐城道中)
- 水龍吟·西湖懷古
- 西江月(雪中)
- 滿江紅(晦庵席上作)
- 念奴嬌(秋日牡丹)
- 倦尋芳·香泥壘燕
- 送楊寘序原文,送楊寘序翻譯,送楊寘序賞析,送楊寘序閱讀答案,出自歐陽修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歐陽修的詩詞
宋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辭賦精選」
歐陽修的詩詞
-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
- 《瑞鷓鴣(楚王臺上一神仙)》
- 《別滁》
- 《瀧岡阡表》
- 《別滁(花光濃爛柳清明)》
- 《田家》
-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 《五代史伶官傳序》
- 《朝中措(平山闌檻倚晴空)》
- 《五代史宦官傳序》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