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
作者:李綱 朝代:宋代- 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原文:
深院無人簾幕垂,玉英翠羽燦芳枝。
世間顏色難相似,淡月初殘未墜時。冰玉風(fēng)姿照座騫,炎方相遇且相寬。
纻衣縞帶平生志,正念幽人尚素冠。阻涉鯨波寇盜森,中原回首涕沾襟。
清愁萬斛無消處,賴有幽花慰客心。- 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拼音解讀:
-
shēn yuàn wú rén lián mù chuí ,yù yīng cuì yǔ càn fāng zhī 。
shì jiān yán sè nán xiàng sì ,dàn yuè chū cán wèi zhuì shí 。bīng yù fēng zī zhào zuò qiān ,yán fāng xiàng yù qiě xiàng kuān 。
zhù yī gǎo dài píng shēng zhì ,zhèng niàn yōu rén shàng sù guàn 。zǔ shè jīng bō kòu dào sēn ,zhōng yuán huí shǒu tì zhān jīn 。
qīng chóu wàn hú wú xiāo chù ,lài yǒu yōu huā wèi kè xī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 李綱
李綱(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jì),江蘇無錫人,祖籍邵武(今屬福建),自祖父一輩起遷居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因無錫有河,名曰梁溪,故號稱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jìn)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tuán)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nèi)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fù)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愛國民族英雄,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fēng)格沉雄勁健。代表作為《六幺令》、《水調(diào)歌頭》([一]、[三]、[六])、《水龍吟》(三)、《永遇樂》、《江城子》([二]、[七])、《念奴嬌》([一]、[三])、《雨霖鈴》、《喜遷鶯》(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煙水云歌月以及玉樹疏鐘古寺高樓等背景映襯詞人“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之感古傷今之情懷和“縱使歲寒途遠(yuǎn),此志應(yīng)難奪”之堅韌不拔之操守,讀來令人肅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等等。 政和二年(1112)李綱進(jìn)士及第。五年,李綱任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宣和元年(1119),李綱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nèi)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rèn)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wù)。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顏宗望(斡離不)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 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李綱向宋徽宗提出了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的建議。趙桓(宋欽宗)即位后,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fù)責(zé)開封的防御。他率領(lǐng)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御部署,親自登城督戰(zhàn),擊退金兵。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qiáng)攻,轉(zhuǎn)而施行誘降之計,宋廷彌漫了屈辱投降的氣氛。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由于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宋欽宗收回成命,李綱才又被起用。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yīng)割讓河北三鎮(zhèn)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開封守衛(wèi)戰(zhàn)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金兵撤離之后,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qiáng)令李綱出任河?xùn)|、河北宣撫使,驅(qū)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jié)制軍隊之權(quán)。李綱被迫于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zhàn)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zé)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領(lǐng)開封府事,但已無濟(jì)于事。當(dāng)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jīng)滅亡。 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為利用李綱的聲望,起用他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其時,李綱正在赴開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趕到南京,竭盡思慮,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組織抗金,并同高宗周圍的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展開尖銳斗爭。他反對投降,主張“一切罷和議”,嚴(yán)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jié)。為加強(qiáng)抗金斗爭的力量,他推薦堅決抗戰(zhàn)的老臣宗澤出任東京留守,去開封整修防御設(shè)施;又力主設(shè)置河北招撫司和河?xùn)|經(jīng)制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斗爭,并推薦張所和傅亮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xùn)|經(jīng)制副使。他還針對北宋以來軍政腐敗,賞罰不明等情況,頒布了新軍制二十一條,著手整頓軍政,并建議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帥府,實行縱深防御。 李綱整頓軍政的設(shè)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撐局面,尚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shè)法驅(qū)逐李綱。首先,調(diào)李綱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左相),另委黃潛善接任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以牽制李綱。接著,又罷免張所、傅亮,撤銷河北招撫司及河?xùn)|經(jīng)制司,蓄意破壞李綱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綱辭職。李綱任宰相僅七十五天,就被驅(qū)逐出朝,不久貶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繼又流放到海南島的萬安軍(今廣東儋縣東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獲自由。 建炎四年,李綱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紹興二年(1132)二月至紹興三年,任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撫使),又于紹興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雖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關(guān)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xù)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岳飛抗金斗爭。紹興十年正月卒。卒贈少師,謚忠定。 李綱一生著述甚多,其遺文由其諸子編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其中《靖康傳信錄》、《建炎進(jìn)退志》、《建炎時政記》等,系李綱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親身經(jīng)歷和親見親聞的記錄,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寶貴資料。
-
- 水龍吟(次韻任世初送林商叟海道還閩中)
- 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
- 念奴嬌·憲宗平淮西
- 水龍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撫、張參、觀文汪相二首)
- 水調(diào)歌頭(前題)
- 一翦梅
-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
- 水調(diào)歌頭(與李致遠(yuǎn)、似之、張柔直會飲)
- 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
- 水龍吟(光武戰(zhàn)昆陽)
-
- 南鄉(xiāng)子(龍眼未聞有詩詞者,戲為賦之)
- 念奴嬌(中秋獨坐)
- 小重山(成都上元席上用權(quán)帥許覺民韻)
- 大江西上曲(寄李寶夫提刑,時郊后兩相皆乞歸)
- 醉翁操·瑯然
- 好事近(西湖)
- 朝中措(題集閑教頭簇)
- 長相思(佳人)
- 沁園春(和呂洞賓)
- 漁家傲(春月)
- 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原文,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翻譯,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賞析,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閱讀答案,出自李綱的作品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作者介紹
李綱的詩詞
宋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辭賦精選」
李綱的詩詞
- 《水龍吟(次韻任世初送林商叟海道還閩中)》
- 《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
- 《念奴嬌·憲宗平淮西》
- 《水龍吟(上巳日出郊,呈知宗安撫、張參、觀文汪相二首)》
- 《水調(diào)歌頭(前題)》
- 《一翦梅》
-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
- 《水調(diào)歌頭(與李致遠(yuǎn)、似之、張柔直會飲)》
- 《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
- 《水龍吟(光武戰(zhàn)昆陽)》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