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泊船瓜洲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拼音解讀:
-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zhōng shān zhī gé shù zhòng shān 。
chūn fēng yòu lǜ jiāng nán àn ,míng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á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書仁宗,提倡變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學士兼侍講,再次上書,力主革新。熙寧二年(1069),拜參知政事,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寧府。八年,再相,次年復罷。十年(1077)封舒國公。元豐二年(1079),復拜尚書左仆射,改封荊國公。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城外半山園,自號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圣中,謚文。崇寧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自少博極群書,工詩擅文,有《臨川先生集》一百卷,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詞》用《彊村叢書》本《臨川先生歌曲》增補,凡二十九首。王安石是歐陽修倡導的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他的文學主張核心是「文貴致用」。散文創(chuàng)作以論說文的成就最為突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條分縷析,提挈起伏。《答司馬諫議書》理足氣盛,精煉有力。記敘文夾敘夾議,寓意深遠。如《游褒禪山記》等。詩歌創(chuàng)作有1500多首,極富特色。不少詩歌表現了要求改革時弊和關心人民疾苦的精神。如《河北民》、《兼并》、《感事》、《省兵》等。詠史懷古的詩篇,抒發(fā)了對國事的感慨,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如《入塞》、《西帥》、《陰山畫虎圖》、《次韻元厚之平戎慶捷》等。有些詩歌表達出新穎的命意,喜歡翻歷史舊案。如膾炙人口的《明妃曲》二首。歐陽修、梅堯臣、曾鞏等都寫了和詩。抒情寫景詩有很多名篇佳句。《南浦》、《染云》、《書湖陰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州》都是公認的佳作。這些作品以工致取勝,寓意深刻,被認為是蘇軾、黃庭堅的先導。退居江寧的10年,思想十分矛盾。一方面繼續(xù)關心新法的推行,另方面感到自己的處境越來越困難,轉而借助佛理來解脫苦悶。所著《字說》、《鐘山日錄》等,多已散失,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臨川先生文集》兩種,后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
-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 同學一首別子固
- 江上(江水漾西風)
-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華發(fā)尋春喜見梅)
- 狼山觀海
- 泊船瓜洲
- 北山(北山輸綠漲橫陂)
- 棋(莫將戲事擾真情)
- 初夏即事
- 訴衷情(五之二)
-
- 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
- 一叢花(杏花)
- 調笑(凈友蓮)
- 鷓鴣天(壽友人母)
- 水調歌頭(徐高士游洞霄)
- 水龍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 摸魚兒(送陳太史東歸)
- 賀新郎(兄弟爭涂田而訟,歌此詞主和議)
- 水調歌頭(和蘇子美)
- 浣溪沙(鴛鴦紅梅)
- 泊船瓜洲原文,泊船瓜洲翻譯,泊船瓜洲賞析,泊船瓜洲閱讀答案,出自王安石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王安石的詩詞
宋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 「辭賦精選」
王安石的詩詞
-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 《同學一首別子固》
- 《江上(江水漾西風)》
-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華發(fā)尋春喜見梅)》
- 《狼山觀海》
- 《泊船瓜洲》
- 《北山(北山輸綠漲橫陂)》
- 《棋(莫將戲事擾真情)》
- 《初夏即事》
- 《訴衷情(五之二)》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