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朝
- 聲聲慢·尋尋覓覓原文: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ㄊ刂皟?一作:守著窗兒)
- 聲聲慢·尋尋覓覓拼音解讀:
- xún xún mì mì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qī qī cǎn cǎn qī qī 。zhà nuǎn hái hán shí hòu ,zuì nán jiāng xī 。sān bēi liǎng zhǎn dàn jiǔ ,zěn dí tā 、wǎn lái fēng jí ?yàn guò yě ,zhèng shāng xīn ,què shì jiù shí xiàng shí 。
mǎn dì huáng huā duī jī 。qiáo cuì sǔn ,rú jīn yǒu shuí kān zhāi ?shǒu zhe chuāng ér ,dú zì zěn shēng dé hēi ?wú tóng gèng jiān xì yǔ ,dào huáng hūn 、diǎn diǎn dī dī 。zhè cì dì ,zěn yī gè chóu zì le dé ?。╯hǒu zhe chuāng ér yī zuò :shǒu zhe chuāng ér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guān)翻譯
-
詞句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xiàn)非??仗搻濄?、迷茫失落的心態(tài)。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zhuǎn)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yǎng)調(diào)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著:亦寫作“著”。
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3-4] [5-7] [8] …詳情
相關(guān)賞析
-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體寫作時間待考,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作者晚年時期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作者中年時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所有庋藏喪失殆盡。國破家亡,丈夫去世,境況極為凄涼,一連串的打擊使作者嘗盡了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a href="http://www.pinswag.com/wenzhang/19030.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詳情
文學賞析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zhuǎn)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diào)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zhuǎn)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詳情
(1)這首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請概括這“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作者是怎樣抒發(fā)這愁情的?(4分)
答:
(2)請賞析本詞的語言特色(4分)
答:
答案:
14.(1)①內(nèi)容:喪夫之痛,亡國之恨,流離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國愁)(2分)…詳情
作者介紹
- 李清照
李清照(1081─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臣所薦,為庇元祐「奸黨」,追奪所贈官。明誠、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xiāng)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此后又自萊移淄。靖康之難后。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jīng)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至越州,衢州,于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于朝。卒年約七十馀。善屬文,于詩尤工。《宋史·藝文志》著錄《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傳。清照創(chuàng)詞「別是一家」之說,其詞創(chuàng)為「易安體」,為宋詞一家。詞集名《漱玉集》,今本皆為后人所輯。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提要》)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拐装沧饕?。(《詞苑叢談》)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
李清照的詩詞
-
- 憶秦娥·詠桐
-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 武陵春(風住生香花已盡)
- 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 怨王孫(春暮)
- 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
- 行香子·天與秋光
-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宋朝詩詞推薦
-
- 沁園春(記上層樓,與岳陽樓)
- 渡海至瓊管天寧寺詠阇提花三首
- 調(diào)笑令(心素)
- 出塞(涿州沙上飲盤桓)
- 鷓鴣天·卻月凌風度雪清
- 念奴嬌(冬晴無雪)
-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 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
- 天香·詠龍涎香
- 郊行即事(芳原綠野恣行時)
- 聲聲慢·尋尋覓覓原文,聲聲慢·尋尋覓覓翻譯,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聲聲慢·尋尋覓覓閱讀答案,出自李清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