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樂(林鐘商)
作者:柳永 朝代:宋代
- 迎春樂(林鐘商)原文:
- 近來憔悴人驚怪。為別后、相思煞。我前生、負你愁煩債。便苦恁難開解。
良夜永、牽情無計奈。錦被里、余香猶在。怎得依前燈下,恣意憐嬌態。
- 迎春樂(林鐘商)拼音解讀:
- jìn lái qiáo cuì rén jīng guài 。wéi bié hòu 、xiàng sī shà 。wǒ qián shēng 、fù nǐ chóu fán zhài 。biàn kǔ nín nán kāi jiě 。
liáng yè yǒng 、qiān qíng wú jì nài 。jǐn bèi lǐ 、yú xiāng yóu zài 。zěn dé yī qián dēng xià ,zì yì lián jiāo tà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潤州(今江蘇鎮江)。身后很凄涼,由歌女們聚資營葬。《宋史》無傳,事跡散見筆記、方志。善為詩文,「皆不傳于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清波雜志》卷八)。所著《樂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詞自成一派,世稱「屯田蹊徑」、「柳氏家法」。《避暑錄話》卷三記西夏歸朝官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柳詞影響之大。其詞對后世詞家及金元戲曲、明清小說有重大影響。詞集名《樂章詞》,主要內容描寫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發自己的不平和牢騷以及羈旅行役之苦、離別懷人之情。都市的風物之美、社會的富庶在詞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現。如描寫杭州風光的《望海潮》,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為歌女們寫作的詞篇中,表現了對她們的同情,唱出了她們的心聲。在這類詞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內容和頹廢的情調。藝術成就最高的是羈旅行役之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點有染,感人至深。同時,賦予身世之嘆和濃重的傷感情調,為人們千古傳誦。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在詞的發展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首先,他始衍慢詞。運用鋪敘、渲染等手法,擴大了詞的容量。其次,以俚語、俗語入詞,呈現口語化的特色。同時,在藝術上運用傳統的情景交融、點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詩句入詞,使詞作韻味雋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題材和藝術上都有創新,所以流傳很廣。甚至連西夏也「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有《樂章集》傳世,存詞210多首,按宮調編次,共16個宮調150個詞調,這說明柳永的作品不僅是詞集而且是可以入樂演唱的唱本,故名《樂章集》。
柳永的詩詞
-
- 巫山一段云(五之五·雙調)
- 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
- 定風波·自春來
- 卜算子(歇指調)
- 斗百花(颯颯霜飄鴛瓦)
- 鳳棲梧(簾下清歌簾外宴)
- 一寸金(小石調)
- 采蓮令(月華收、云淡霜天曙)
- 少年游(十之七·林鐘商)
-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宋代詩詞推薦
-
- 摸魚兒(送邵瓜坡赴含山尉,且堅后約)
- 琴詩
- 賀新郎(王實之喜余出嶺,命愛姬歌新詞以相勞,輒次其韻。)
- 花發狀元紅慢
- 驀山溪(送伯禮)
- 鳳棲梧(舞酒妓)
- 臺城路(餞干壽道應舉)
- 青玉案·征鴻過盡秋容謝
- 霜天曉角(九日蘇堤)
- 品令(聞鶯)
- 迎春樂(林鐘商)原文,迎春樂(林鐘商)翻譯,迎春樂(林鐘商)賞析,迎春樂(林鐘商)閱讀答案,出自柳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