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朝歡(雙調)
作者:柳永 朝代:宋代
- 歸朝歡(雙調)原文:
- 別岸扁舟三兩只。葭葦蕭蕭風淅淅。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漸漸分曙色。路遙山遠多行役。往來人,只輪雙槳,盡是利名客。
一望鄉關煙水隔。轉覺歸心生羽翼。愁云恨雨兩牽縈,新春殘臘相催逼。歲華都瞬息。浪萍風梗誠何益。歸去來,玉樓深處,有個人相憶。
- 歸朝歡(雙調)拼音解讀:
- bié àn biǎn zhōu sān liǎng zhī 。jiā wěi xiāo xiāo fēng xī xī 。shā tīng xiǔ yàn pò yān fēi ,xī qiáo cán yuè hé shuāng bái 。jiàn jiàn fèn shǔ sè 。lù yáo shān yuǎn duō háng yì 。wǎng lái rén ,zhī lún shuāng jiǎng ,jìn shì lì míng kè 。
yī wàng xiāng guān yān shuǐ gé 。zhuǎn jiào guī xīn shēng yǔ yì 。chóu yún hèn yǔ liǎng qiān yíng ,xīn chūn cán là xiàng cuī bī 。suì huá dōu shùn xī 。làng píng fēng gěng chéng hé yì 。guī qù lái ,yù lóu shēn chù ,yǒu gè rén xiàng yì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于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景祐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馀杭令、定海曉峰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潤州(今江蘇鎮江)。身后很凄涼,由歌女們聚資營葬。《宋史》無傳,事跡散見筆記、方志。善為詩文,「皆不傳于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清波雜志》卷八)。所著《樂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詞自成一派,世稱「屯田蹊徑」、「柳氏家法」。《避暑錄話》卷三記西夏歸朝官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柳詞影響之大。其詞對后世詞家及金元戲曲、明清小說有重大影響。詞集名《樂章詞》,主要內容描寫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發自己的不平和牢騷以及羈旅行役之苦、離別懷人之情。都市的風物之美、社會的富庶在詞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現。如描寫杭州風光的《望海潮》,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為歌女們寫作的詞篇中,表現了對她們的同情,唱出了她們的心聲。在這類詞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內容和頹廢的情調。藝術成就最高的是羈旅行役之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是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點有染,感人至深。同時,賦予身世之嘆和濃重的傷感情調,為人們千古傳誦。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在詞的發展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首先,他始衍慢詞。運用鋪敘、渲染等手法,擴大了詞的容量。其次,以俚語、俗語入詞,呈現口語化的特色。同時,在藝術上運用傳統的情景交融、點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詩句入詞,使詞作韻味雋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題材和藝術上都有創新,所以流傳很廣。甚至連西夏也「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有《樂章集》傳世,存詞210多首,按宮調編次,共16個宮調150個詞調,這說明柳永的作品不僅是詞集而且是可以入樂演唱的唱本,故名《樂章集》。
柳永的詩詞
-
- 集賢賓(小樓深巷狂游遍)
- 御街行(二之二·雙調)
- 傾杯(大石調)
- 兩同心(二之一·大石調)
- 玉樓春(五之二·大石調)
- 西江月(中呂宮)
- 雪梅香·景蕭索
- 看花回(二之一·大石調)
- 離別難(中呂調)
- 尾犯(夜雨滴空階)
宋代詩詞推薦
-
-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 清平樂·千花百草
- 相思引
- 醉落魄·丙寅中秋
- 魚游春水(壽衙大參)
- 卜算子(黃葵,一名側金盞)
- 水調歌頭(壽趙提刑)
- 鷓鴣天(送葉夢錫·七之一)
- 六州歌頭(吊武穆鄂王忠烈廟)
- 鎮西
- 歸朝歡(雙調)原文,歸朝歡(雙調)翻譯,歸朝歡(雙調)賞析,歸朝歡(雙調)閱讀答案,出自柳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