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
作者:李綱 朝代:宋朝
- 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原文:
- 【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
晚春天氣融和,
乍驚密雪煙空墜。
因風(fēng)飄蕩,
千門萬戶,
牽情惹思。
青眼初開,
翠眉才展,
小園長閉。
又誰知化作,
瓊花玉屑,
共榆莢、漫天起。
深院美人慵困,
亂云鬟、盡從妝綴。
小廊回處,
氍毹重疊,
輕拈卻碎。
飛入樓臺,
舞穿簾幕,
總歸流水。
悵青春又過,
年年此恨,
滿東風(fēng)淚。
- 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拼音解讀:
- 【shuǐ lóng yín (cì yùn hé zhì fū 、zǐ zhān yáng huā cí )】
wǎn chūn tiān qì róng hé ,
zhà jīng mì xuě yān kōng zhuì 。
yīn fēng piāo dàng ,
qiān mén wàn hù ,
qiān qíng rě sī 。
qīng yǎn chū kāi ,
cuì méi cái zhǎn ,
xiǎo yuán zhǎng bì 。
yòu shuí zhī huà zuò ,
qióng huā yù xiè ,
gòng yú jiá 、màn tiān qǐ 。
shēn yuàn měi rén yōng kùn ,
luàn yún huán 、jìn cóng zhuāng zhuì 。
xiǎo láng huí chù ,
qú shū zhòng dié ,
qīng niān què suì 。
fēi rù lóu tái ,
wǔ chuān lián mù ,
zǒng guī liú shuǐ 。
chàng qīng chūn yòu guò ,
nián nián cǐ hèn ,
mǎn dōng fēng lè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李綱
李綱(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jì),江蘇無錫人,祖籍邵武(今屬福建),自祖父一輩起遷居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因無錫有河,名曰梁溪,故號稱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jìn)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tuán)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nèi)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fù)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愛國民族英雄,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fēng)格沉雄勁健。代表作為《六幺令》、《水調(diào)歌頭》([一]、[三]、[六])、《水龍吟》(三)、《永遇樂》、《江城子》([二]、[七])、《念奴嬌》([一]、[三])、《雨霖鈴》、《喜遷鶯》(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煙水云歌月以及玉樹疏鐘古寺高樓等背景映襯詞人“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之感古傷今之情懷和“縱使歲寒途遠(yuǎn),此志應(yīng)難奪”之堅韌不拔之操守,讀來令人肅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等等。
政和二年(1112)李綱進(jìn)士及第。五年,李綱任監(jiān)察御史兼權(quán)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去諫官職事。宣和元年(1119),李綱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nèi)憂外患問題,被宋徽宗趙佶認(rèn)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jiān)南劍州沙縣稅務(wù)。宣和七年七月,李綱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顏宗望(斡離不)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
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李綱向宋徽宗提出了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的建議。趙桓(宋欽宗)即位后,升李綱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征行營使,負(fù)責(zé)開封的防御。他率領(lǐng)開封軍民及時完成防御部署,親自登城督戰(zhàn),擊退金兵。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難以強(qiáng)攻,轉(zhuǎn)而施行誘降之計,宋廷彌漫了屈辱投降的氣氛。李綱因堅決反對向金割地求和,被宋欽宗罷官。由于開封軍民憤怒示威,迫使宋欽宗收回成命,李綱才又被起用。完顏宗望因無力攻破開封,在宋廷答應(yīng)割讓河北三鎮(zhèn)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開封守衛(wèi)戰(zhàn)在李綱組織下獲得勝利。
金兵撤離之后,李綱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誣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強(qiáng)令李綱出任河?xùn)|、河北宣撫使,驅(qū)趕他出朝。李綱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撫使徒具空名,無節(jié)制軍隊之權(quán)。李綱被迫于九月辭職,旋又被加上“專主戰(zhàn)議,喪師費(fèi)財”的罪名,先責(zé)建昌軍(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謫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
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再次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綱,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xué)士、領(lǐng)開封府事,但已無濟(jì)于事。當(dāng)李綱在長沙得知此命時,北宋已經(jīng)滅亡。
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為利用李綱的聲望,起用他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右相)。其時,李綱正在赴開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趕到南京,竭盡思慮,為高宗籌劃重整朝綱,組織抗金,并同高宗周圍的汪伯彥、黃潛善等投降派展開尖銳斗爭。他反對投降,主張“一切罷和議”,嚴(yán)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jié)。為加強(qiáng)抗金斗爭的力量,他推薦堅決抗戰(zhàn)的老臣宗澤出任東京留守,去開封整修防御設(shè)施;又力主設(shè)置河北招撫司和河?xùn)|經(jīng)制司,支持兩河軍民的抗金斗爭,并推薦張所和傅亮分別任河北招撫使、河?xùn)|經(jīng)制副使。他還針對北宋以來軍政腐敗,賞罰不明等情況,頒布了新軍制二十一條,著手整頓軍政,并建議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帥府,實行縱深防御。
李綱整頓軍政的設(shè)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撐局面,尚能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張堅決抗金及反對投降活動,卻為宋高宗及汪伯彥、黃潛善所不容。因此,他們又設(shè)法驅(qū)逐李綱。首先,調(diào)李綱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左相),另委黃潛善接任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以牽制李綱。接著,又罷免張所、傅亮,撤銷河北招撫司及河?xùn)|經(jīng)制司,蓄意破壞李綱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綱辭職。李綱任宰相僅七十五天,就被驅(qū)逐出朝,不久貶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繼又流放到海南島的萬安軍(今廣東儋縣東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獲自由。
建炎四年,李綱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紹興二年(1132)二月至紹興三年,任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撫使),又于紹興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雖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關(guān)心國事,一再上疏陳述政見,繼續(xù)反對屈辱投降,支持岳飛抗金斗爭。紹興十年正月卒。卒贈少師,謚忠定。
李綱一生著述甚多,其遺文由其諸子編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其中《靖康傳信錄》、《建炎進(jìn)退志》、《建炎時政記》等,系李綱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親身經(jīng)歷和親見親聞的記錄,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寶貴資料。
李綱的詩詞
-
-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
- 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 水龍吟(次韻任世初送林商叟海道還閩中)
- 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
- 江城子(池陽泛舟作)
- 減字木蘭花(讀《神仙傳》)
- 六幺令(長江千里)
- 水調(diào)歌頭(與李致遠(yuǎn)、似之、張柔直會飲)
- 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
- 水龍吟(光武戰(zhàn)昆陽)
宋朝詩詞推薦
-
- 尾犯·夜雨滴空階
- 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 菩薩蠻(蟲聲泣露驚秋枕)
- 女冠子(蕙花香也)
- 黃金縷·家在錢塘江上住
- 連州陽山歸路
- 落梅(醉折殘梅一兩枝)
- 家園小酌(旋作園廬指顧成)
- 瑞鶴仙·環(huán)滁皆山也
- 春日(云淡風(fēng)輕近午天)
- 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原文,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翻譯,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賞析,水龍吟(次韻和質(zhì)夫、子瞻楊花詞)閱讀答案,出自李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