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作者:李頻 朝代:唐代
-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原文:
- 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國曾重講,云林半舊游。此來看月落,還似道相求。
-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拼音解讀:
- què yì liáng táng zuò ,míng hé jǐ dù liú 。ān chán féng xiǎo shǔ ,bào jí rù gāo qiū 。
shuǐ guó céng zhòng jiǎng ,yún lín bàn jiù yóu 。cǐ lái kàn yuè luò ,hái sì dào xiàng qiú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林西山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lǐng)悟頗多。唐宣宗大中八年(854),頻中進士,調(diào)校書郎,任南陵縣主簿,又升任武功縣令。在任武功令時,當?shù)貜姳M行,李頻針對時弊,查明地方惡霸實情,陳報上司,予以嚴懲。適遇荒年,遂開倉賑濟,并進而教育百姓開發(fā)水利,引水灌田,使糧食豐收,人民安居樂業(yè)。善政傳聞唐室,懿宗給予嘉許,后李頻升侍御史,調(diào)都官員外郎。乾符年間李頻上表自薦,請任建州刺史。當時正值黃巢起義軍從浙江衢州開山700里過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盜賊四起,縣政不治,建州局勢相當混亂。李頻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條例,嚴肅官規(guī),懲辦盜賊,禮與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會得以安定,民生安寧。 李頻初到建州時,曾有《之任建安淥溪亭偶作二首》詩:“入境當春務(wù),農(nóng)蠶事正殷。逢溪難飲馬,度嶺更勞人。想取烝黎泰,無過賦斂均。不知成政后,誰是得為鄰”。足見李頻非常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同情民間疾苦。李頻死后,建州父老將他卜葬在“縣之永樂洲”。又念及李頻生前甚愛梨山風景,便在梨山建廟,用廟前大梨木刻成李頻象,立在廟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詩“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廟今已荒廢。 李頻整頓吏治,安定社會,發(fā)官倉賑濟災(zāi)民,雇鄉(xiāng)民疏通六門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獎以緋衣、銀魚,調(diào)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員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頻以禮法治下,深受百姓愛戴。乾符三年(876),頻病死任內(nèi),建州百姓舉城致哀,建梨岳廟以祀之。壽昌父老相與扶柩,歸葬于永樂(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紀念。天復年間(901~904),李頻的兒子將父母棺柩運回家鄉(xiāng)埋葬,途中遇戰(zhàn)亂,無法運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澤的大烏洲。于是李頻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澤,今人稱之為:“梨山李氏”。李頻一生詩作甚多,大多散佚。宋嘉熙三年(1239),金華人王野任建州太守,于京城書肆中得李詩195篇,輯為《梨岳詩集》,并為之序?!度圃姟份d李詩208首。歷代評李詩“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李頻著作有《梨岳集》一卷,附錄一卷。清代建安人鄭修樓曾有詩贊曰:“千載嫡仙攜手笑,李家天上兩詩人”。把李頻和李白并舉?!断婵谒陀讶恕肥抢铑l的代表作之一,受到歷代詩家的好評。 李頻的故鄉(xiāng)壽昌河南建有都官祠,故居石門塘有梨山古廟。1988年李頻誕辰1170年之際,由縣歷史學會發(fā)起,有關(guān)部門集資在靈棲洞風景區(qū)建“梨岳亭”,立李頻紀念碑,讓前來靈棲洞游覽的游人都能了解李頻的事跡。
李頻的詩詞
-
- 江上居寄山中客
- 將赴黔州先寄本府中丞
- 送胡休處士歸湘江
- 東渭橋晚眺
- 送于生入蜀
- 送羅著作兩浙按獄(著作嘗宰蘇州吳縣)
- 投京兆府試官任文學先輩
- 南游湘漢寄友人
- 送姚評事
- 友人話別
唐代詩詞推薦
-
- 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長安…韋侍御等諸公
- 落第后贈同居友人
- 太公廟
- 星精石
- 項亭
- 酬元亨上人
- 甲午歲相國李公有北園寄贈之作…寓哀冥寞以廣遺韻云
- 偶題(前首一作杜光庭詩)
- 秦鏡
- 華山南廟
-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原文,秋夜宿重本上人院翻譯,秋夜宿重本上人院賞析,秋夜宿重本上人院閱讀答案,出自李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