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朝
-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原文:
-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1]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拼音解讀:
- 【wàng dòng tíng 】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àng hé ,[1]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sè ,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湖光秋月兩相和: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無風鏡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水翠:遙望洞庭,山青水綠。白銀盤里一青螺: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詳情
相關賞析
-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詳情
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本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詩人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間年去來洞庭湖,據文獻可靠的約有六次…詳情
作者介紹
-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并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后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的民俗畫面。至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劉禹錫的詩詞
-
- 踏歌詞四首(第二首一作張籍《無題詩》)
- 三閣辭四首(吳聲)
- 楊柳枝(輕盈裊娜占年華)
- 和鄆州令狐相公春晚對花
- 馬大夫見示浙西王侍御贈答詩因命同作
- 和令狐相公謝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 寄湖州韓中丞
- 雜曲歌辭。紀南歌
- 海陽十詠。云英潭
- 憶江南(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唐朝詩詞推薦
-
- 辛夷塢
- 望終南山(重巒俯渭水)
- 川上女(川上女)
- 灞上秋居(灞原風雨定)
- 次北固山下
- 與歌者米嘉榮(唱得涼州意外聲)
- 宣州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后寄崔侍御
- 初授拾遺
- 長相思二首
- 發潭州
-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翻譯,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賞析,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閱讀答案,出自劉禹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