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
作者:宋之問 朝代:唐朝
-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原文:
-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候曉逾閩嶂,乘春望越臺。
宿云鵬際落,殘月蚌中開。
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
南中雖可悅,北思日悠哉,
鬢發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當首歸路,行剪故園萊。
-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拼音解讀:
- 【zǎo fā shǐ xìng jiāng kǒu zhì xū shì cūn zuò 】
hòu xiǎo yú mǐn zhàng ,chéng chūn wàng yuè tái 。
xiǔ yún péng jì luò ,cán yuè bàng zhōng kāi 。
bì lì yáo qīng qì ,guāng láng yì bì tái 。
guì xiāng duō lù yì ,shí xiǎng xì quán huí 。
bào yè xuán yuán xiào ,xián huā fěi cuì lái 。
nán zhōng suī kě yuè ,běi sī rì yōu zāi ,
bìn fā é chéng sù ,dān xīn yǐ zuò huī 。
hé dāng shǒu guī lù ,háng jiǎn gù yuán lá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宋之問
宋之問(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令文,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著名詩人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媚附于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后張易之被殺,中宗復位,于神龍元年(705)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新唐書》記載他匿居友人張仲之家,「會武三思復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盛,復往諧結,故太平公主甚恨之。當中宗將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揭發他知貢舉時受賄,便下遷為汴州長史,未知又改越州長史。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期間,「頗自力為政」,景龍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舊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而《新唐書》則說:「賜死桂州。」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問的詩詞
-
- 苑中遇雪應制
- 故趙王屬贈黃門侍郎上官公挽詞二首
- 發端州初入西江
- 高山引
- 晚泊湘江
-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
- 登禪定寺閣(一作登總持寺閣)
- 函谷關
- 桂州黃潭舜祠
- 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
唐朝詩詞推薦
-
- 維揚冬末寄幕中二從事
-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 江夏贈韋南陵冰
- 秋雨夜眠
- 孤雁二首·其二
- 柏學士茅屋
- 怨詞二首(妾有羅衣裳)
- 春遠 / 春運
- 重憶
- 古劍篇(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
-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原文,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翻譯,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賞析,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候曉逾閩嶂)閱讀答案,出自宋之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