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解落三秋葉)
作者:李嶠 朝代:唐朝
- 風(解落三秋葉)原文:
- 【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風(解落三秋葉)拼音解讀:
- 【fēng 】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能吹落秋天的落葉,能催開春天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注釋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時則訓》:“季夏行春令,則谷實解落。”②解:分解。…詳情
相關賞析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詳情
作者介紹
- 李嶠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天才”。
李嶠的詩詞
-
- 竹
- 梅
- 門
- 野
- 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一作宋之問詩)
- 筆
- 被
- 雁
-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應制
- 奉和圣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
唐朝詩詞推薦
-
- 李花贈張十一署
- 金陵懷古(潮滿冶城渚)
-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 閨怨(春來秋去相思在)
- 江樓感舊(獨上江樓思渺然)
-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 贈從弟冽
- 農臣怨
- 神弦曲(西山日沒東山昏)
- 原道
- 風(解落三秋葉)原文,風(解落三秋葉)翻譯,風(解落三秋葉)賞析,風(解落三秋葉)閱讀答案,出自李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