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
作者:李嶠 朝代:唐代
- 鶯原文:
- 芳樹雜花紅,群鶯亂曉空。聲分折楊吹,嬌韻落梅風。
寫囀清弦里,遷喬暗木中。友生若可冀,幽谷響還通。
- 鶯拼音解讀:
- fāng shù zá huā hóng ,qún yīng luàn xiǎo kōng 。shēng fèn shé yáng chuī ,jiāo yùn luò méi fēng 。
xiě zhuàn qīng xián lǐ ,qiān qiáo àn mù zhōng 。yǒu shēng ruò kě jì ,yōu gǔ xiǎng hái tō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李嶠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天才”。
李嶠的詩詞
-
- 劉侍讀見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贈
- 笙
- 菊
- 橘
- 石
- 城
- 風
- 游禁苑陪幸臨渭亭遇雪應制
- 馬武騎挽歌二首
- 鶴
唐代詩詞推薦
-
- 懷素上人草書歌(一本作王邕詩,今從統簽另編)
- 奉和魯望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之作
- 送盧緘歸揚州
- 城中臥疾,知閻、薛二子屢從邑令飲,因以贈之
- 戲贈李十三判官
- 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
- 路中口號
- 僖宗時童謠
- 宴忠州使君侄宅
- 杜陵叟
- 鶯原文,鶯翻譯,鶯賞析,鶯閱讀答案,出自李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