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吳松江懷古
作者:宋之問 朝代:唐代
- 夜渡吳松江懷古原文:
- 宿帆震澤口,曉渡松江濆。棹發魚龍氣,舟沖鴻雁群。
寒潮頓覺滿,暗浦稍將分。氣出海生日,光清湖起云。
水鄉盡天衛,嘆息為吳君。謀士伏劍死,至今悲所聞。
- 夜渡吳松江懷古拼音解讀:
- xiǔ fān zhèn zé kǒu ,xiǎo dù sōng jiāng pēn 。zhào fā yú lóng qì ,zhōu chōng hóng yàn qún 。
hán cháo dùn jiào mǎn ,àn pǔ shāo jiāng fèn 。qì chū hǎi shēng rì ,guāng qīng hú qǐ yún 。
shuǐ xiāng jìn tiān wèi ,tàn xī wéi wú jun1 。móu shì fú jiàn sǐ ,zhì jīn bēi suǒ wé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宋之問
宋之問(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令文,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著名詩人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媚附于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后張易之被殺,中宗復位,于神龍元年(705)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新唐書》記載他匿居友人張仲之家,「會武三思復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盛,復往諧結,故太平公主甚恨之。當中宗將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揭發他知貢舉時受賄,便下遷為汴州長史,未知又改越州長史。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期間,「頗自力為政」,景龍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舊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而《新唐書》則說:「賜死桂州。」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問的詩詞
-
- 初宿淮口
- 浣紗篇贈陸上人
-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 湖中別鑒上人
- 綠竹引
- 傷王七秘書監寄呈揚州陸長史通簡府僚廣陵以廣好事
- 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 松山嶺應制
-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唐代詩詞推薦
-
- 浣紗廟
- 洛陽春贈劉李二賓客(齊梁格)
- 策杖尋隱士
- 與于中丞
- 對月寄雍陶
- 牧陪昭應盧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罷府…投寄
-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
-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上古一章
- 夜會鄭氏昆季林亭
- 宮池產瑞蓮(帖經日試)
- 夜渡吳松江懷古原文,夜渡吳松江懷古翻譯,夜渡吳松江懷古賞析,夜渡吳松江懷古閱讀答案,出自宋之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