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昌蕭贊府
作者:宋之問 朝代:唐代
- 送永昌蕭贊府原文:
- 柳變曲江頭,送君函谷游。弄琴寬別意,酌醴醉春愁。
戀本亦何極,贈言微所求。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園流。
- 送永昌蕭贊府拼音解讀:
- liǔ biàn qǔ jiāng tóu ,sòng jun1 hán gǔ yóu 。nòng qín kuān bié yì ,zhuó lǐ zuì chūn chóu 。
liàn běn yì hé jí ,zèng yán wēi suǒ qiú 。mò lìng jīn gǔ shuǐ ,bú rù gù yuán liú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宋之問
宋之問(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令文,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著名詩人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媚附于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后張易之被殺,中宗復位,于神龍元年(705)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不久逃回洛陽。《新唐書》記載他匿居友人張仲之家,「會武三思復用事,仲之與王同皎謀殺三思安王室。之問得其實令兄子曇與冉祖雍上急變,因丐贖罪,由是擢鴻臚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龍中,遷考功員外郎,諂事太平公主,故見用。及安樂公主權盛,復往諧結,故太平公主甚恨之。當中宗將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太平公主揭發他知貢舉時受賄,便下遷為汴州長史,未知又改越州長史。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期間,「頗自力為政」,景龍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認為他依附張易之,投靠武三思,屢不悔改,便將他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舊唐書》說:「先天中,賜死于徙所。」而《新唐書》則說:「賜死桂州。」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問的詩詞
-
- 扈從登封告成頌應制
- 息夫人
- 銅雀臺(一作沈佺期詩)
- 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
- 奉和春日玩雪應制
- 秋晚游普耀寺
- 長安路(一作沈佺期詩)
- 渡漢江
- 經梧州
-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唐代詩詞推薦
-
- 雜曲歌辭。太和第二
- 代扶風主人答
- 閏春
- 贈商州王使君
- 詠史詩。魯城
- 花園即事呈常(一作韋中丞)
-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 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 寄普州賈司倉島
- 南山詩
- 送永昌蕭贊府原文,送永昌蕭贊府翻譯,送永昌蕭贊府賞析,送永昌蕭贊府閱讀答案,出自宋之問的作品